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从国实际情况出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教育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对纺织高等教育来说,最主要的就是面向我国纺织工业现代化建设,培养符合“三个面向”要求的高级纺织工程技术人才。今年以来,我院从“三个面向”的高度,分析了我国纺织工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其对纺织高等教育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修订纺织类专业教学计划的意见,力求明确各专业的业务培养规格,建立具有纺织类专业特色的基础课、技术基础课课程体系,先在纺织工程专业进行试点,然后重新修订纺织类其它专业的教学计划。  相似文献   

2.
许兰杰  郭昕 《辽宁高职学报》2008,10(2):80-81,106
主要阐述了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其意义,为了适应我国纺织工业发展的需要,并从市场需求出发,对纺织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方案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培养有实践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方案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随着纺织清洁生产的发展,纺织工业与生物工程呈现出越来越多的交叉性。纺织生物化学是江南大学纺织工程专业轻化方向硕士研究生新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介绍酶制剂在纺织加工过程中应用的共性问题、纺织废水的生化处理,以及纺织材料生物改性方面的知识。围绕该门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轻化工程     
《河北自学考试》2014,(6):112-112
专业解读 我国的轻化工程专业涉及制浆造纸、精细化工、纺织染整、皮革等国民经济中地位重要的基础工业和原材料工业领域。轻化工产品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各相关部门不可或缺的物质材料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轻化工程所扮演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5.
黄玉中 《成才之路》2014,(28):46-46
我国中职校纺织工程专业是为社会培养技能型纺织工程人才的重要途径,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我国纺织企业的未来。文章分析我国中职纺织工程专业的课程教学现状,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意见。  相似文献   

6.
拓展思路天地宽———南通纺校“四个第二”工程增添办学活力季跃东南通地处长江下游,是华东水陆通衢,也是我国纺织工业的重要策源地,纺织工业在这里被视为“母亲工业”。五十年代初,为适应我国蓬勃发展的纺织工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国家在这里创建了这所新型的南通纺织...  相似文献   

7.
纺织工业部继续工程教育暂行规定中指出,继续工程教育是提高专业科技队伍素质的一项战略措施,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振兴纺织工业,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基本对策之一。继续工程教育是职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技开发、生产开发的前期准备工作之一,接受继续教育是专业科技人员的权利和义务。继续工程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或中级以上职称的在职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教师,科技、管理等专业人员。同时指出,纺织高等院校应成为纺织系统继续工程教育的基地。我校从1987年开始,经纺织部教育司批准,国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纺织工业对河南区域经济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河南省纺织企业在发展中还存在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尚未得以根本性解决,制约了其积极作用的发挥。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河南省纺织企业需要着力解决以诸如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自主创新能力、品牌战略、打造强势龙头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等问题,才能使我省纺织工业谋求更大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慈眉善目,浅笑晏晏,儒雅淳厚,大家风范……这是梅自强院士给记者的第一印象。他既是一个学者,又是一个长者。在交谈中,记者除了了解他的专业研究,更领会到了他的许多思想精髓。梅自强院士是我国纺织工程科技专家、我国高产梳棉理论和实践的开拓者之一。他倾情纺织半个世纪,如梅花报春一样,为我国纺织工业带来一个又一个春天。梅自强参与组织领导在全国开展棉纺织生产"上水平"活动,为提高棉纺织企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牵头组织研制条干均匀度仪,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替代了进口;积极参与和组织国内外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建言献策,为促进我国纺织科技现代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华东纺织工学院作为整党试点单位,于今年初,整党告一段落,建立了新的党政领导班子。几个月来,我们引导大家贯彻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的教育工作成略方针,计划到八十年代末,逐步把学校办成具有纺织特色、理工结合、又有管理与工艺美术等学科的多科性大学,成为纺织教育中心和纺织科研中心。从我国纺织工业发展需要、国际纺织教育的现状与趋势、全国纺织系统人才预测的结果看,我院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造老专业,发展边缘学科,建立新的专业,提高纺织科学的水平和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纺织工业与纺织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强调了纺织专业改造和专业课改造的必要性和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指出专业课改造的重点是创新 ,即要把近年出现的新技术 ,新设备、新产品吸收到教学中去。对其它课程如基础课 ,计算机课 ,外语课等的改造也略加涉述。  相似文献   

12.
今年三月,纺织工业部部长吴文英同志在全国纺织厅局长会议上作的《解放思想,勇于改革,开创纺织工业新局面》的报告中指出:“纺织工业要适应国民经济翻两番的要求,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把纺织工业的发展建立在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如何把我国纺织工业建立在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去呢?无论是现有纺织厂的技术改造、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还是我们自己科学技术上的创新,都需要依靠人才去实现。没有一支规模宏大、又红又专、结构合理和质量较高的纺织科技队伍,纺织工业的现代化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入世对我国纺织职业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会对我国纺织工业产生怎样的影响?专家认为:有利有弊,利大于弊.纺织工业是我国传统优势产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我国是世界纺织大国,生产的纺织品30%出口,纺织业是一个国际依存度较高的产业.入世,就可以减少和消除贸易壁垒,开放市场,降低关税,有利于扩大纺织品的出口,有利于我国纺织业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来提升整个产业,有利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有利于推动国有纺织企业的改革、改组和改造工作,激发企业活力.同时,也给我国纺织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台助推器,纺织职业教育如何抓住机遇,接受挑战,再创纺织职教的辉煌,是我们亟需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上海正处在重要的历史转变时期,城市目标、功能和布局的重新定位,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的重大调整,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给上海经济和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化,这一切需要学校对专业结构和专业设置作出重大的调整。特别是我们这所纺织类的地方院校,为适应上海经济的发展和纺织行业第二次创业的需要,必须加速专业内涵的更新和扩展。一、工程辅修班的启示1988年,中央对上海提出了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要求,上海经济开始向外向型转变。上海纺织局制订了出口计划,实行了纺织产品外贸代理制,全市有500家纺织企业直接面向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5.
纺织工程     
《河北自学考试》2014,(6):111-111
专业解读 纺织工程是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为人类生活提供必备物质、反映社会文明水准的重要工程领域,应用非常广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纤维资源不断被开发利用,各种高性能和功能性的化学纤维不断问世,新的纤维制品加工方法不断出现,纤维制品的加工设备日益高效化、精密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从而使纺织制品也日趋多样化和功能化。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进步 ,纺织企业的经营环境和运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南通纺织工业现有结构中的缺陷日益显现。面对挑战 ,南通纺织工业需要在更高水平上进行一场根本性的改革与创新。本文在对南通纺织工业现状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未来南通纺织工业产业定位和结构调整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纺织工业经过压锭、减负、改革、重组 ,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进入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即如何提高创新能力 ,实现产业升级 ,把纺织大国变成纺织强国 ,提高纺织工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当前纺织面临着较好的市场形势 ,分析原因 ,客观的、政策性的因素较大 ;而剖析一下自身的素质 ,则差距不小。尤其是纺织工业正面临着现代科学技术对传统工业的挑战和经济国际化的挑战 ,在挑战面前 ,不能再走扩大生产能力、拼体力的老路 ,要认真总结历史经验 ,把工作的着眼点转移到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上来 ,大力提高自身的素质。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深化改…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工程二系毕业的调查,对十多年来我校化工、食品、纺织等专业生适应社会情况作了介绍,分析了我校毕业生特点以及他们在地方经济建设中所起的作用,陈述了毕业生调查工作的一些体会和思想,说明了毕业生调查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南通是我国著名的纺织品生产、出口基地之一,纺织服装在全市工业所占比例很大。作为老纺织基地,其发展也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南通纺织工业的发展思路是:积极引进先进装备和技术,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优化资源配置,扩大国内外市场贸易,加快实现由纺织大市向纺织强市转变。  相似文献   

20.
天津市纺织企业管理职业学校是由市纺织局与教育部门联合举办的.其培养目标是为纺织企业培养具有中等专业水平的管理人才.设有纺织工业会计、纺织工业统计、纺织工业劳动工资和纺织工业物资管理四个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