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豪明 《中学教研》2014,(12):44-45
解题教学,我们教的不是解题技巧,而应该是解题的通性通法(“通性”是概念所反映的数学基本性质,“通法”是概念所蕴含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解题的通性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普遍联系的观点和辩证思维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数学解题方法一般分为通法与巧法,通法着眼基础,巧法着眼提高.对学生来说,前者是雪中送炭,后者足锦上添花.在目前的数学解题教学中,大多师生对通性通法推崇有加,而对特技巧法敬而远之,甚至谈“巧”色变,久而久之,我们的学生习惯于套用解题的固有套路与程式死算硬推,思维毫无创新色彩,“韧”性有余而“灵”性不足.这就违背了数学教育根本价值.尤其在解析几何方面这个问题尤为突出,经常听数学老师说:“不繁就不叫解析几何”,这里要给通性通法“泼点冷水”!在解题教学中我们既要着眼基础,守住通法,雪中送炭,锤炼学生思维之“韧”,更要适当提高,催生巧法,锦上添花,激发学生思维之“灵”.  相似文献   

3.
《青海教育》2006,(6):54-54
一、对试卷特点的分析。1.平稳过渡,体现稳中求新。试卷结构与去年相同,考查内容、方法、设问方式都是考生熟悉和常见的,保持了稳定的态势。2.回归基础,突出通性通法。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突出重点,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淡化特殊技巧,倡导通性通法。3.重视综合,强调理性思维。多数试题概念性强,充满思辩性,量化特征明显,突出了对理性思维和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4.坚持改革,倡导素质教育。起点降低,题量适宜,分步设问,梯度合理,给不同的考生提供不同的探索空间。5.适度创新,商榷最后一题。情景新颖的创新试题最好是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体现新而不难的原则。二、对今后教学的建议。1.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在复习课中,首要的任务就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整理基础知识,进一步强化相关知识点的联系。2.强化思想方法的训练。在落实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一定要强化方法的训练,将数学思想方法贯彻始终,并以总结解题规律为终结。3.倡导数学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4.
函数单调性反映了函数的局部性质,探究函数单调性的过程,体现从形象直观感知到理论证明的思维模式,也体现数学思维方法的不断演变.函数单调性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我们要注重其与其他知识、思想方法的融合,突出训练通性通法,不断提高分析能力、化归能力与综合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5.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它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有较强的交汇性,它是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一个重要衔接点.它一直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与热点,考查的题型灵活多样,思维性强,富有挑战性.因此处理数列问题时.在掌握通性通法的同时.应强化数学意识,以达简化运算,迅速准确巧解之目的.  相似文献   

6.
围绕一道函数与几何综合题展开教学,以问题为导向,从基础知识出发,紧扣教材,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层层深入,借助思维导图呈现思考过程,提炼通性通法,渗透数学思想,发展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7.
在高三复习阶段,通过典型例题,特别是高考试题的训练和讲评,让学生充分体会蕴含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理解数学本质,熟练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通性通法,学生通过自己实质性的思维活动获取数学知识、方法和数学思想,并逐渐发展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高三复习阶段,通过典型例题,特别是高考试题的训练和讲评,让学生充分体会蕴含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理解数学本质,熟练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通性通法,学生通过自己实质性的思维活动获取数学知识、方法和数学思想,并逐渐发展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9.
数学解题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发展数学认知水平和元认知水平,解题教学应引导学生自然合理地数学思考:揭示“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突破解题难点;注重通性通法,激发思维.  相似文献   

10.
这道题的错解与正解给我们这样的启示:(1)数学复习要依据《考试大纲》的基本要求,加强通性通法的学习和训练(如上面问题中函数方程这类题的赋值法),对通性通法能举一反三运用自如,并注意总结和系统化,形成知识纵横联系的网络,突出知识主干,重视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运用.以不变应万变.离开通性通法的训练而一味钻难题或陷入题海则肯定是得不偿失的.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2023年全国数学新高考Ⅰ卷解三角形解答题的剖析和解答,经历一题多解和解题反思,引导学生创设合理的数学情境,抓住问题的本质,并注重通性通法,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数学复习质量,应明晰考试要求,把握通性通法,以“错”纠“错”,以考学考,注意一些忌讳,培养学生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3.
基于数学问题的解题教学,需要教师从数学问题的本质入手,通过强调解题教学中通性通法的使用,带领学生感受、掌握、领悟数学问题的本质.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强化和深化通性通法的使用,将其常态化、系统化,就能更好地带领学生探求数学问题的本质,最终落实好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一道中考试题深入探究,寻求一题多解,引导学生知识系统化、方法清晰化、思维深刻化、能力创新化,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并通过类比迁移,提炼解题模式,强化通性通法,以不变应万变,最终实现多题归一,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5.
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初中数学提倡一题多变的教学模式,就是通过反复改变题目的条件或者结论,再进行探究和解答.一题多变能够挖掘问题的本质,追本溯源,研究通性通法,培养学生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6.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思维较强的学科,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而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主要形式,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主要途径.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应重视知识的组织方式,在课堂上应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批判性,对于不同的内容,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7.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确立核心素养导向的数学课程目标,强调学生“四基”“四能”的获得和发展,注重形成核心素养.在日常数学教学中,若教师能引导学生回归数学本质,找到问题解决的通性通法,则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也就水到渠成.本文以一道填空题为例,谈谈对解决问题通性通法的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数学复习质量,应明晰考试要求,把握通性通法,以"错"纠"错",以考学考,注意一些忌讳,培养学生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9.
<正>数学解题方法一般分为通法与巧法,通法着眼基础,巧法着眼提高.对学生来说,前者是雪中送炭,后者是锦上添花.在目前的数学解题教学中,大多师生对通性通法推崇有加,而对特技巧法敬而远之,甚至谈"巧"色变,久而久之,我们的学生习惯于套用解题的固有套路与程式死算硬推,思维毫无创新色彩,"韧"性有余而"灵"性不足.这就违背了数学教育根本价值.尤其在解  相似文献   

20.
从近几年高考题来看,数列问题一直以等差、等比数列性质为基础,考查化归与方程、分类讨论、逻辑分析等数学思想,解题过程中学生要注意通法通性,注意要勤配对、查邻居、寻常数、列函数,熟练掌握通项公式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