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成都话与普通话及各方言词汇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都话与普通话及各方言词汇的比较沈文洁一、比较的依据和标准汉语具有悠久的历史,无论是普通话还是各个方言都积累了非常丰富的词汇。本文据《汉语方言词汇》,将成都话的903条词语与普通话及其他17个方言点的词语逐条进行比较,试图通过比较对照,观察其异同,以...  相似文献   

2.
汉语吸收同化外来词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吸收了许多外来词语,其中很多已被吸收同化成为汉语词汇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文章通过对借词汉化历史的考察、对借词构成方式的归纳,探讨我们汉民族文化心理对这些外来词的影响,同时简要分析汉语吸收同化外来词汇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近二十年来,普通话从台湾华语中吸收了约331个词语,这些词语在产生时间、构词方式、语域分布上呈现出一定特点,这一吸收过程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语言规律。普通话对台湾词语的吸收,既是丰富普通话词汇系统的重要途径,也是普通话作为华语核心的向心力体现,并展示了普通话作为华语核心的语言和文化包容力。推广普通话工作,也应该充分重视进入普通话词汇系统的台湾华语词语。  相似文献   

4.
我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吸收了许多外来词语,其中很多已被吸收同化成为汉语词汇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文章通过对借词汉化历史的考察、对借词构成方式的归纳,探讨我们汉民族文化心理对这些外来词的影响,同时简要分析汉语吸收同化外来词汇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中日两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交流历史,汉语词汇、日语词汇相互借用,互相渗透。近现代大量的日语借词进入汉语,成为了汉语词汇的一部分,为中国引进、吸收现代文明提供了便利。日语借词增加了汉语词汇的数量、丰富了汉语词汇的表现力,对汉语词义和语法都产生了影响。汉语在吸收日语词汇的过程中,对日语借词进行了改造和同化。日语借词的不断进入,会增加汉语词语结构的复杂性,需要开展日语借词使用的规范工作,以提高语言交际效率。  相似文献   

6.
自第三次信息化革命到来后,新生词语呈快速增长之势.原有的词汇在吸收融合了大量的外来词语、方言、词语移用等因素后,产生了大量的新生词语.新生的词语不仅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需求,而且也极大地丰富汉语语言词汇.因此,应当以理性的观念来规范汉语新词汇.  相似文献   

7.
边小玲 《现代语文》2008,(2):120-122
语言系统是不断发展的动态系统,<现代汉语词典>作为反映现代汉语普通话词汇系统的规范词典,为适应语言变化发展的情况,也需要不断修订.基于此,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在第4版<现代汉语词典>的基础上修订后正式出版发行.第4版<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了许多来源于方言的词语,第5版又作了新的调整和改动.本文主要考察以下内容:2005版<现代汉语词典>在方言词方面都作了哪些调整?这些调整反映了什么语言事实,是否合理?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大量的方言词汇,其中不少方言词汇是按照方音直接标注拼音,这就将本可以统读的单音词人为地分化出异读音来,增加了方言区人民学习普通话的难度.因此,《现代汉语词典》要尽量减少方言词汇的收录,同时给方言词汇注音要尽量按照普通话的读音来标注.  相似文献   

9.
周政 《安康学院学报》2015,27(1):6-10,14
本文以陕南安康方言多音节词语为例,讨论方言多音节词语的结构类型、表达方式以及方言多音节词语在词汇比例中强于普通话的原因,从中揭示方言与普通话在词汇上所存在的重要差异.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汉语词汇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新近词大量出现,一批方言词语涌入了普通话,吸收了一批外来词等。尤其是随着广东沿海经济的迅速发展,内地与它们的联系空前密切与频繁,形成了“粤方言北上,普通话南下”的局面。这种南北交融,构成了当今汉语词汇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汉语词汇的迅速发展,必然要求加强规范化的工作,以引导语言朝着健康的方向前进。但是,词汇的规范化,必须要有一段“约定俗成”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人为地阻碍语言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1230个词语为例,将梅县话词汇与普通话词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梅县话说法与普通话相同的词语共617个,占总数的50.16%;梅县话说法与普通话不同的词语共613条,占总数的49.84%。也就是说,梅县话与普通话词汇之间,一半左右词语相同,一半左右词语不同。  相似文献   

12.
词汇教学对提高中外学生的语言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十分重要,因此需要大大加强,其中特别要加强汉语书面词语的教学。目前无论是语文教学还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都不太重视汉语词汇教学,从而影响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掌握。其根本原因,在于汉语词汇研究薄弱;而词汇研究之所以薄弱,有其客观原因。要扭转汉语词汇教学薄弱的状况,必须加强汉语词汇研究,特别是词语使用的语义背景的研究,以及汉语词语基础性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汉语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词。生物学也不例外,同样吸收了诸多的外来词汇。但是由于有许多外来词在汉语中找不到对等的词汇,因而产生了许多词汇性新词,并且这些词随着人们对事物认识的发展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如果我们不了解一个词语的发展历史,就不能全面、准确地理解其意义和用法,尤其是生物学中的许多名词、概念。如果我们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就不能在生物学教学中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大量的方言词汇,其中不少方言词汇是按照方音直接标注拼音,这就将本可以统读的单音词人为地分化出异读音来,增加了方言区人民学习普通话的难度。因此,《现代汉语词典》要尽量减少方言词汇的收录,同时给方言词汇注音要尽量按照普通话的读音来标注。  相似文献   

15.
李珉知 《文教资料》2008,(33):212-214
方言和普通话都既作为汉民族的交际工具,又是汉民族的重要的文化财产.在外国学生学习汉语过程当中,因为方言与普通话差别较大,所以增加了留学生的交际难度.但是,如果留学生掌握汉语方言的词汇、文化等的知识的话,就能够扩大交际范围.本文要探讨汉语方言与对外汉语教学的种种内容.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中出现的一类新词语--外文字母词语,人们对它是否是汉语词汇,认识不一.本文从词语理据的角度去分析外文字母词语,从而判定其是否是现代汉语词汇的一员.  相似文献   

17.
借词又称外来词或音译词,指的是从外国语言和本国其他民族语言中连音带义吸收来的词。在词汇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不同语言之间词语的相互借用为词汇的扩大起了巨大的作用。英语在其发展过程中,从世界各个主要语种吸收了不少借词,汉语当然也不例外。汉语蕴涵中国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积淀,具有众多独具东方文化特色的东西,也成为英语借用外来词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科院语研所编纂的《现代汉语词典》目问世以来,以它的新面貌高质量赢得了国内外广大读者的欢迎和赞誉.出版二十年来,印数多达两千多万册.这部词典不仅在推广普通话,促进现代汉语规范化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在辞书研究、词典编纂方面也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这部语文词典是一部以记录普通话词汇为主的中型词典,供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使用.这就是说,该词典所收条目以普通话词语为主,兼收一部分常见的方言词语、文言词语以及专门术语,其总量将近六万条.或者说,我国中等教育阶段各个学科涉及到的词语以及我国高等教育阶段各门基础学科提及的词语,都在收列范围之内.同样的道理,每个条目的释义也要以现代汉语的意义为主  相似文献   

19.
本文借用汉语第二语言习得"偏误"一词,在综述藏族汉语教师普通话研究的基础上,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30名西藏日喀则中小学藏族汉语教师的普通话录音偏误,希望对该地区汉语教师的普通话培训和教学政策的制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毕节方言中,重叠词语众多,形式复杂。毕节人说普通话,常常会使用重叠形式的词语,因而容易导致使用方言词语讲普通话的错误。从构成方式入手,以名词、形容词、动词为主要分析对象,比较毕节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中重叠形式的异同,为毕节人讲好普通话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