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服”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或改变某种思想观念,进而转变学生的行为方式的一种教育方法。它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原则和基本方法,也是教师必须掌握的教育手段和技巧。教师顺应学生的天性,选择恰当的说服方法,能够让学生信服教师的观点。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那么,采用怎样的说服方式才能让学生理解和接受教师所说的道理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说服的技巧。  相似文献   

2.
说服教育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人们心悦诚服地接受或改变某种思想观念,从而指导行为实践的一种教育方法。它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原则和基本方法,也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种教育手段和技巧。大量事实证明:教师顺应儿童天性,选择恰当的说服方法,能够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观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那么,采用什么说服方式才能够使学生心悦诚服地相信我们所说的道理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说服的技巧——一、赞美说服枯干的禾苗需要雨水,但急风暴雨会把它摧毁;娇嫩的幼芽需要阳光,但一阵暴晒又可能使它枯焦。育人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3.
说服教育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人们心悦诚服地接受或改变某种思想观念,从而指导行为实践的一种教育方法。它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原则和基本方法,也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种教育手段和技巧。大量事实证明:教师顺应儿童天性,选择恰当的说服方法,能够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观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那么,采用什么说服方式才能够使学生心悦诚服地相信我们所说的道理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说服的技巧。一、赞美说服枯干的禾苗需要雨水,但疾风暴雨会把它摧毁;娇嫩的幼芽需要阳光,但一阵暴晒又可能使它枯焦。育人亦复如此。…  相似文献   

4.
马际娥 《江西教育》2006,(13):59-60
说服教育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人们心悦诚服地接受或改变某种思想观念,从而指导行为实践的一种教育方法.它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原则和基本方法,也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种教育手段和技巧.大量事实证明:教师顺应儿童天性,选择恰当的说服方法,能够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观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5.
说服教育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人们心悦诚服地接受或改变某种思想观念,从而指导行为实践的一种教育方法。它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原则和基本方法,也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种教育手段和技巧。大量事实证明:教师顺应儿童天性,选择恰当的说服方法,能够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观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一、适当赞美法心理学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别人能了解自己、赞美自己。所以,我们在说服学生时,不妨用“放大镜”观察他们言行中的闪光点,在实施说服教育时既肯定成绩又指出问题,给被说服者一个超过事实的美名,让…  相似文献   

6.
说服教育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人们心悦诚服地接受或改变某种思想观念,从而指导行为实践的一种教育方法。它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原则和基本方法,也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种教育手段和技巧。大量事实证明:教师顺应儿童天性,选择恰当的说服方法,  相似文献   

7.
说服教育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人们心悦诚服地接受或改变某种思想观念,从而指导行为实践的一种教育方法.它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原则和基本方法,也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种教育手段和技巧.  相似文献   

8.
刘建峰 《班主任》2008,(12):25-26
说服教育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接受或改变某种思想观念,从而指导其行为的一种教育方法。在班主任工作中,说服教育是最常用的。但是简单的说教易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抵触,所以教师必须掌握说服教育的技巧,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  相似文献   

9.
赞赏和奖励是一种教育手段或方法,大家毋庸质疑,尤其是在基础教育改革的今天。但是惩戒也是一种教育手段,更是一种体验。因此惩戒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但是,我们有时由于种种原因不但不能充分发挥惩戒的教育作用,而且引来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教师或学校与家长的纠纷等。照我看来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学生或家长没有真正地、心悦诚服地接受应受的惩戒。  相似文献   

10.
作为教师经常会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帮助其改正。在进行批评教育时,我们要注意讲究方法和技巧,使批评艺术化,良药不苦口,让学生更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1.
威信,是指能使人信从的威望和信誉,它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一种精神感召力量,是在人际交往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积极肯定的关系。教师威信,则是指教师以其渊博的学识、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以及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所赢得的学生的信赖与尊敬,它不是来自教师的外在威严,而是发自学生的内在心灵深处。教师威信是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之一,是教师顺利而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必要条件,也是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教学要求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2.
俗话说:"一句话说得人笑,一句话说得人跳。"话说得有分寸,恰到好处,不仅能让人心悦诚服地接受,而且会让人觉得你很有水平,从心里产生敬佩之情。相反,若话说过了头,不中听,则会使人脸红脖子粗,与你较劲,使你下不了台。因此,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在对学生实施批评这一教育手段时,必须讲究语言艺术,准确地把握批评的实质,掌握好批评的技巧,让批评发挥其应有的效力,以达到批评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3.
张东升  李贵 《宁夏教育》2004,(10):33-33
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一些中学生对教师的教育往往存在一种逆反心理。因此,教师讲的道理要使学生心悦诚服,除了坚持正面说理以外,还应改变单纯“我讲你听”的方法为对话或其他生动活泼的形式,使学生能够在一种最佳心态下受到教育。谈心是众多教育形式中的一种。谈心以推心置腹的方法触动学生情感,有利于打破师生之间的教与受教的隔阂,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教育,领悟道理,在理解中获得心理平衡。可以说,谈心是一种教育艺术,是班主任应经常运用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4.
德育工作中的心理艺术,就是将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和心理教育、心理咨询的各种方法与技巧,通过科学的、巧妙的手段运用到德育工作中,通过了解和掌握学生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因势利导,达到使学生心悦诚服的目的。这是一种科学的思想工作方法,它的关键是利用心理学、教育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深入了解对象的心理活动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15.
处于人生特定成长阶段的中小学生,由于年龄尚小,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认识上会存在一些偏差,从而导致他们不自觉地犯错误,这是在所难免的。因此,批评也成为了教师教育学生的一种必用的常用手段。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要想使批评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以我们的体会而言,教师应该讲究批评的艺术,做到“四要”与“四不要”。  相似文献   

16.
赵金燕 《成才之路》2009,(34):71-71
批评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恰到好处的批评,能够有效地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和缺点。老师批评学生的语言。是唤起学生对自己不良行为的警觉,终止错误行为,向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心理刺激因素,是教育学生的“常规方法”。恰当使用批评,能指点迷津,启迪心智;但如果掌握不好尺度,则会使学生失去自尊,自暴自弃。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只有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怀有真诚、理解、尊重、信任和爱护,才能使学生亲近、信任教师,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批评和指点。  相似文献   

17.
处于人生特定成长阶段的中小学生.由于年龄尚小,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认识上会存在一些偏差.从而导致他们不自觉地犯错误,这是在所难免的。因此。批评也成为了教师教育学生的一种必用的常用手段。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要想使批评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以我们的体会而言.教师应该讲究批评的艺术.那么怎样才能使批评恰如其分便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曾记得一位教育家说过:“没有沟通就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由此可见.沟通是师生建立平等和谐关系的重要因素,而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与他们更好的沟通,从而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导。则是教师在教育学生中遇到的最为棘手的问题。经过近两年的摸索实践.我终于找到了师生沟通的一些技巧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刘立霞 《学周刊C版》2015,(12):124-125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表扬和批评都是教育手段,表扬是要讲究艺术的,不能见着什么都表扬,不能采用夸张的手法把学生捧到天上去。批评更要讲究方法,批评是思想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正确地运用这一手段,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并改正错误,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建议,教育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否则,不仅达不到教育的目的,甚至还会适得其反,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激起抵触情绪。  相似文献   

20.
董义民 《天津教育》2003,(10):21-22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于生理和心理都尚未发育成熟的学生来说,犯错误更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如何使学生能心悦诚服地认识和改正自己所犯的错误,并能从自己的错误言行中吸取教训,教师的教育方法是关键。众所周知,批评是教师教育学生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最常用的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或手段。但是,良药苦口,批评总不像表扬那样容易被学生接受,这就要求教师在批评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注意方式,要讲求原则。笔者认为,以下几条原则,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应格外注意。一、辞达而已矣———数量原则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群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学生,他们好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