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中小学在校学生有2亿左右,加上孩子的年轻父母约占总人口的一半,这是一个庞大的教育群体。我们这代年轻父母为培育优秀儿女付出了不少心血,但不少人期望值过高、要求过急,以至有的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弄成了“逼子成龙”、“压女成凤”,时而发出这样的感叹:“天下第一难是做人,做人第一难是教子!”  相似文献   

2.
20年的改革开放,“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在这些“先富起来”的人中,就有不少年轻父母。这些年轻父母是怎样教育孩子的?他们的孩子又表现出怎样的成长趋势?以下便是笔者的采访记录。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中西进修学院是一所社会力量办学的特色学校 ,主要招收升学无路、就业无门的初中毕业落榜生。不少学生出身单亲家庭或父母文化层次不高的家庭。这样的生活阴影以及学生本人素质的欠缺、行为偏差的融合 ,浸蚀了年轻幼稚的心灵。然而他们幸运地进了这所以“素质 (做人 )第一、成绩第二”著称的职业培训学校 ,受到严格的管理和有效的教育 ,健康成长 ,走上成才的就业之路。从落榜到成人 ,实现人的素质“跳跃”,这不能不说是这所学校的“创造”。他们是怎样进行创造教育的呢 ?学校的教育准则是 :要就业 ,先做人。使每个学生在踏上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4.
达欢 《辅导员》2015,(9):7-8
伴随80年代的独生子女们陆续成为父亲、母亲,隔代教育的敏感性愈发变得严峻起来,总会有不少的家长朋友向我吐槽:孩子爷爷如何宠孩子,还不让他们自己管教孩子,孩子奶奶经常背着他们给孩子“开小灶”,教到孩子连父母的话都不听了……一言以蔽之:隔代教育几乎是一无是处!个别年轻家长还用上了“没文化,真可怕”来形容自己的父辈,甚至不惜与他们翻脸以争夺孩子的教育权。作为一名年轻的幼儿园老师,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隔代教育,我想为饱受争议的隔代教育说几句好话,因为,作为祖辈的他们,还是有  相似文献   

5.
家庭教育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因此家长应该粗知一些家庭教育的有关知识。当前因为有的家长对家教知识了解甚少,因而在教育孩子时出现很多误区,“娇惯放纵”就是误区之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除了以自己的言行为孩子树立榜样之外,还有一个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的问题,方法得当则成效有加,方法失当则适得其反。简单粗暴是父亲教子最常见的方法,这无疑是错误的,然而娇惯放纵更是父过难辞。父亲疼爱孩子是天性,是常情,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给予适当的关心照顾,甚至创造较为优越的条件,都是无可厚非的。然而爱护孩子应该有个“度”,…  相似文献   

6.
父母深爱自己的孩子,这是无可厚非的,然而不少父母为了孩子可以付出一切,甚至包揽孩子的一切。马卡连柯把父母这种事无巨细的包办代替,甚至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的做法说成是送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在生活中确有不少年轻的爸爸妈妈都在将这份“最可怕的礼物”送给自己的孩子。孩子习惯了父母的“包办”,习惯了享受来自大人的照顾和关爱,一旦他们的愿望得不到满  相似文献   

7.
养孩子难,把孩子养好更难。教孩子难,把孩子教好更难。世界伟大文豪高尔基曾说过这样一段话:“爱护子女,这是母鸡都会做的事。然而,会教育子女,这就是一件伟大的国家事业了。他需要才能和广泛的生活知识。”这确是至理名言。这既是家庭教育问题,也是社会教育问题。如何让做父母的懂得正确的家庭教育的方法;如何培养出理想的幼儿教育师资,办好奠定人生墓础教育的幼儿园;如何把学龄前教育作为一门教育科学来进行研究、实验,以产生符合中国国情的学前教育理论和方法等等,是我们不能不  相似文献   

8.
朱莉  木制墙 《家庭教育》2009,(10):32-33
经常有不少年轻的父母问我:“张老师,你认为什么才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我的回答是:“健康、快乐。”也就是说,父母要经常问问自己:“我的孩子健康不健康,快乐不快乐?”  相似文献   

9.
杨梅 《学前教育》2008,(10):24-25
目前,中国家庭对子女的期望值日益提高。但一些望子成龙的年轻父母往往花高价把孩子送到所谓的贵族幼儿园后便甩手不管,一句“交给你们,我很放心”的话语解释了其对“优质教育”的全部理解,觉得教育就是幼儿园和老师的事情;再者,由于职业竞争激烈,一些在繁忙工作之余又要进修的年轻父母,往往把教育孩子的任务交给了溺爱孩子的老人和教育水准低下的保姆;此外,随着社会分工的不同.也出现了不少的全职妈妈,但这些全职妈妈更多的是看管好孩子的吃、穿和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0.
让孩子融入“三人”世界。现在不少年轻的父母总是忙于事业或工作,于是把孩子交给保姆或祖母们去照管,或者抛给孩子一堆玩具,由他一个人玩。殊不知,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地位,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对话、目光交流、身体的接触以及空间距离上的接近,是培养孩子安全感、信任感及诚实的重要途径。父母应当同孩子一块儿游戏,交谈,让孩子进入由爸爸、妈妈共同参与的三人世界,接受父母的直接教育。  相似文献   

11.
李红  茅锐 《家庭教育》2013,(11):21-25
俗话说.“做事先做人,做人先养心”。如何做人、做文明有礼的现代人,做有教养的现代中国人,引导孩子从小知礼、懂礼、学礼并行礼,是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要首先考虑的问题。孩子幼年时,生命状态仍然带着可贵的单纯和质朴,他们亲近父母甚至崇拜父母,好奇、好动、  相似文献   

12.
通晓新媒体是新生代孩子的必备技能 新媒体时代来临,网络从未像今天这样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产生巨大的影响.不少家长感觉“孩子不听话了,被网络带坏了”,面对“顽皮”的孩子,许多家长采取了“断网”等严格控制措施,却无法收回孩子的心. 孩子们现在可以通过网络知道他想要了解的任何信息,而不用像以前一样对父母的话深信不疑.也有一些家长表示,从来没有一个时代的孩子像今天这样难教育,因为信息时代动摇了父母和老师的权威地位.我在调研中发现,不少家长存在这样的误区,觉得是网络带坏了孩子.  相似文献   

13.
一“、感恩教育”的提出近年来,一些学生受人恩惠不知报答,孩子平时很少给父母写信或打电话,一写信或打电话就是要钱,问候的话语和情感交流很少。为了多要钱物,私改入学收费通知、虚报学费等事件时有报道。尽管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施恩不图报”的美德,但是还有“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不仅应该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而且对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也应该发自内心地感激,而不应该忘恩负义。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做人道德原则,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也是人之常情。不会感恩或者不愿意感恩的,既是缺乏修养的表现,又是缺乏人文关怀、情感冷漠、缺少人情味的表现。这些现象与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是格格不入的。它的产生除了家长太娇惯孩子、一味地溺爱孩子、只重视孩子的智力投资,而忽视孩子的道德教育和人格培养有关外,与学校德育缺乏“感恩教育”也有重要的关系。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有必要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二“、感恩教育”的目的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体悟父母无私的爱,知道父母养育他们的艰辛,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意识、自立意识,克服奢侈、攀比、享乐等毛病,懂得爱父母、孝敬父母、感激父母。...  相似文献   

14.
美国人教育孩子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做法,叫做“timeout”。这词本用于体育比赛中,表示“暂停”,然而在美国的家庭及幼儿园中,这是一个人人知晓的词汇,是父母及教师用于处罚一时不规矩的孩子的方法,可译为“计时隔离”。 在一所学前幼儿园中,有个叫小约翰的孩子,他很热心,总是会给新到的同伴讲解示范各种玩具的玩法,而且有问必答。可有一天,我发现他一人坐在门堂里,样子很孤独,而其他的孩  相似文献   

15.
“家有老人是个宝。”这是现代许多双职工家庭发出的感慨。为了下一代,祖辈义无反顾,又走进子辈家庭抚养孙辈,让年轻的父母们没有后顾之忧,专心干事业,这是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后的一条亮丽风景线。但是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老人只有“苦劳”,“功劳”是受到怀疑的。不少文章用很大的篇幅描述和分析了老人带孩子容易产生的诸多问题,还经常听见有的父母咨询:“我的孩子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会有什么不利之处?”有的孩子出现了一些问题,父母却这样描述:“这孩子跟着爷爷奶奶好几年,养成了一些坏习惯。”爷爷奶奶们听了,心里一定很不是滋…  相似文献   

16.
父母希望孩子从小就有非常突出的表现,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不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强制进行某些专长训练,苛刻地要求孩子学习成绩必须“达标”,结果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负担。一位年轻的母亲,一心想让女儿  相似文献   

17.
贾彬彬 《中学文科》2007,(10):149-149
经常听到一些年轻的父母说:“我的孩子就喜欢听故事,总爱缠着我给他讲故事。”这是件好事,但讲故事也是一门学问,讲故事有什么诀窍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父母留给孩子最大的财富是教育,而不是金钱。”“教育之于父母就是生活。”生活中蕴藏着无数的教育契机,年轻的父母如能及时地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就能增长孩子的见识,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以“生日”为例,笔者通过谈话、家长问卷等形式进行了有关的调查,情况大体如下:家长的态度:(谈话中的三种典型反馈)1.“我们的单位都很忙,平常很少有时间陪孩子玩,过生日的时候,孩子想要什么,我们都尽量满足他。”(一种补偿心理)2.“现在家里就这一个孩子,爷爷奶奶、朋友每年都送给他很多的礼物。每次我们就给他定个大蛋糕,和老…  相似文献   

19.
“孩子越大越难管”,这是不少家长的一句口头禅。的确,现在的不少孩子群体情感匮乏、亲情淡化、不懂得感恩、不懂得体恤父母、不懂得家长的辛苦甘甜,更不懂得“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的道理。有的孩子任性好强,做事随心所欲;还有不少孩子把顶撞家长当做家常便饭,甚至赌气出走的也不足为奇,出现“我的爱你永远不懂”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书讯     
《少年儿童研究》2005,(4):15-15
当独生子女时代来临,人们忽然发现教育孩子成了“天下第一难”。过去,孩子懂道理多在兄弟姐妹之间体验,而今天的独生子女家庭失去了这一天然资源;进入信息社会,孩子的优势往往超过父母。使许多父母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甚至难以和孩子沟通;担当多的父母娇宠孩子,又寄予过高期望,走进了“重智轻德”的教育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