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上,该学习生字“掰”了。认读字音、识记字形、分析字义,我正按部就班地边引导边讲解,学生马小华忽然站起来问:“老师,‘掰’有反义词吗?”是啊,“掰”有反义词吗?说实在的,我还从没想过这个问题。为避免尴尬,我稳了稳情绪,又把皮球踢给了马小华:“你说呢?”“我想‘掰’应该有反义词。”马小华扑闪着眼睛说。“哦?说来听听。”此时我已无力控制课堂,只能任其发展了。“‘掰’的反义词与‘掰’的结构相似,两边各有一个‘手’字,中间应该是‘分’的反义词‘合’字,它表示双手合拢的意思。”马小华边说边做了一个两手并…  相似文献   

2.
“软”和“硬”是一组常见的反义词,前者指柔和、软弱;后者指坚定、刚强。如“软木-硬木”“柔软-坚强”“软棉花-硬汉子”等。但近年来,却产生了诸如“硬件-软件”“硬环境-软环境”“硬指标-软指标”“硬新闻-软新闻”“硬科学-软科学”“硬武器-软武器”“硬着陆-软着陆”等一系列的新词语,使一般读者难以知晓其真正的涵义。这是因为“软”和“硬”这两个词,在词义内涵上产生了许多新的义项,通过引申,其词语的外延大幅度地扩大,且进入了诸多新的领域,显示出具有构成新词语的活跃能力。例如,在计算机术语中,有“硬件-软件”“硬盘-软盘”…  相似文献   

3.
郝经是元初著名学者。他提出的“内游”说是其文论的核心与基石。“内游”说的提出有其深厚的理论渊源与广阔的时代背景,是郝经对文学进行深入思考的结果。“内游”说要求作家涵泳经史,发而为有用之文,具有丰富的内涵。郝经的“理法”论、“实用”说等文论主张通过“内游”说紧密联系在一起.使郝经的文论在客观上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系统性。都经以“内游”说为核心的文论在元代具有代表性。奠定了郝经在元代文论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有学生问我“红”的反义词是什么.我一时语塞。仔细想想。这倒是一个蛮有趣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死”“活”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组反义词。本文以该组反义词为研究对象,从词义、构词形式、构词方式等词汇层面对其不对称现象进行描述和研究,并揭示这组反义词不对称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2010,(6):53-53
问:我对找反义词常常感到困难,不是找不出来就是找错,请帮助分析。答:首先请您注意,反义词的特点是“异中有同”。所谓“异”,是指一组反义词意义相反;所谓“同”,  相似文献   

7.
在市教科所组织的一次“语教学研讨”活动中.我向一位语教学的资深专家咨询了一个问题。我说高考的现代阅读的答案几乎是唯一的.但新的教学理念却倡导对本的阅读要引导学生“多元解读”。这样,语教师往往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这个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这位专家笑而作答:既要“多元解读”.又要“追求真理”。专家的话体现一种辩证的艺术,我十分信服。语教学实践也证明了专家的结论是正确的。诚然,对本的解读.很多地方的确可以作多元解读,答案不是唯一的.也无所谓是非高下之分.只是角度不同而已。但也有不少地方却有最佳答案的选择。下面仅举两例作些阐释说明.[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陋室铭》中末句“孔子云:何陋之有?”中的“陋”,向来释为:简陋、狭小,即“华贵”“宽大”的反义词。其题中的“陋室”之“陋”,亦作如是解。课本、“教参”及诸多古典学读本均持此见。笔以为,此说为非。  相似文献   

9.
语言学札记     
说“微软”说到微软,就要提到“MicrosoftCorporation”。“MicrosoftCorporation”是大名鼎鼎、富有传奇色彩、连续几年蝉联世界首富的比尔·盖茨创办的一家软件公司,翻译成中文就是“微软公司”。“mi cro”是英语中的一个词缀,有“微小”之意.“soft”有“软”的义项,由此构  相似文献   

10.
本全面梳理了甲骨“降”和“陟”的语义和用法,粗略显示了甲骨一对反义词的发展演变,并由此排除甲骨卜辞的一些疑难。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新闻播音中出现了“说”新闻这种新颖的播音方式,并受到了社会的欢迎。但“说”新闻这种播音方式在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行理性思考,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使“说”新闻这种播音方式更好地为时代、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2.
“说”是现代汉语中的常用字,在上古也是一个高频字。但是,上古“说”的用法极为复杂,除了“谈说”“喜悦”等义外,还有“游说”“止息”“解脱”等义。在字形上,也常和“悦”“脱”“税”等字混杂。  相似文献   

13.
百度百科上说:年龄在23岁到30岁之间.有谋生能力却仍然不肯“断奶”的年轻人叫“啃老族”.也就是社会学家挂在嘴边的“新失业群体”。  相似文献   

14.
何谓“实话实说”?就是老老实实规规矩矩地说,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其特点是字字句句皆有出处,容不得任何夸张与想象。而“避实就虚”却并不要求一字一句皆有出处,它追求的是妙语连珠与妙趣迭出。事实也表明,这种看似虚幻的“说”法极富表现力,常常能使人“避实就虚”,极方便地摆脱困境。  相似文献   

15.
"一之日"辨     
《诗经.豳风.七月》是一篇传诵千古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但是对于其中的“一之日”、“二之日”、“三之日”、“四之日”却历来没有令人满意的解释,不管是传统的毛传“周正”说还是今人“十月太阳历”的新说,都不能自圆其说。本文认为“一之日”、“二之日”、“三之日”等很可能是甲骨文合文“十一月”、“十二月”、“十三月”等的误认。这样的解释既没有毛传同一篇作品用两种历法的尴尬,也没有“十月太阳历”新说与原作节令不符的抵牾。作者认为当是一种较为可信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三世”说在康有为的思想中有一个发展过程:其确立大致经历了戊戌前的侧重“三统”再到“三统”“三世”并重,戊戌后再进一步强化对“三世”的强调;内容亦从戊戌前简单机械的“三世”说发展为戊戌后的吸纳了“三统”在内的“三世三重”。强调重心从“三统”向“三世”的转移,是因为戊戌前要打破“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念,强调要变易;而从简单的“三世”发展到“三世三重”,不仅与增强“三世”说理论的解释力相关,而且还与其可能反对革命派相关。  相似文献   

17.
“很”和“太”在语法中都能做状语,二的语法功能相同,但是它们却又存在一定的差异.本主要从“很”与“太”的语义内涵及二的说明角度来比较它们连带结构的差别。  相似文献   

18.
“软新闻”通常又可称为非事件新闻 ,是以生产、经营、科研和其它各方面工作取得的成就、经验、习惯性做法等为内容的报道。它本身不是最新发生的 ,也没有完备的主体内容和时限 ,而是已经存在一段时期 ,侧重事件发展变化中的阶段性、概貌性和倾向性的内容 ,是一种关于“面”的报道、“宏观报道”或称“组织性、观点性新闻”。“软新闻”因其“新闻质”是隐性的 ,往往主观色彩较浓 ,真实性难以把握。“软新闻”报道在主题的提炼过程中 ,允许素材和新闻之间存在差异 ;但如果真实性“尺度”把握不好 ,则可能丢失信息 ,曲解事实 ;同时 ,媒介生态…  相似文献   

19.
“诗道性情”的提出是船山诗歌美学对传统儒家诗歌美学的一大突破性贡献.而王夫之的主要突破之处就在于他抓住了“兴”“情”这两个主要概念,并以此提出他的诗歌本体论.并在具体的批评活动中实践之.以“兴”为主的“四情”说的提出也使他的美学体系从创作论走向审美接受,儒家美学精神已经形成一种较为成熟的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20.
如今.到异国他乡游览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领略民风民俗和多彩的民情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情趣。而在古代.旅游的意义却有异同,多是根据“游”的不同目的对“游”加以修饰限制。其称呼也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