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杨丽君 《科研管理》2020,41(6):9-16
中国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进一步关注促进经济增长的技术创新的两大途径: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若实现了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的途径整合,则有益于缩小技术差距,但整合过程不会自发演进,需有良好的制度环境;仅是技术模仿,无自主研发创新,无法缩小技术差距。技术具有外溢性,不同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下,存在不同程度的非正式的技术转移以及不同的技术引进难度。以知识产权交易强度为门槛变量,结合门槛模型对比分析发现,2001-2015年整体上技术引进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比自主研发更显著;知识产权交易规模的扩大以及低知识产权交易强度下的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严重的专利侵权会阻碍经济增长。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足时,技术创新领域的市场失灵严重,即使短期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但长期由于自主创新的匮乏,将不利于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双向FDI协调发展促进中国工业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也要注重行业低碳发展。文中利用34个中国工业行业2008—2020年数据,对双向FDI进行耦合协调发展测度,并选取技术创新和收入水平作为中介变量,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作为门槛变量来探究双向FDI协调发展对中国工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双向FDI协调发展对中国工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显著为负;技术创新和收入水平在双向FDI协调发展对中国工业碳排放强度影响中均存在显著的负向部分中介效应;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在双向FDI协调发展对中国工业碳排放强度影响中存在双门槛效应,且作用方向为负。因此,要积极发挥双向FDI协调发展的技术溢出和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提高技术创新水平,且合理改善收入水平,增强双向FDI协调发展对中国工业碳排放强度的抑制作用;利用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完善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力度,有效推动中国工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0—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以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为门槛构建门槛效应模型,实证分析研发投入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发现:(1)研发投入强度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过程中存在基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双门槛效应,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下研发投入与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2)门槛值及门槛效应的作用机制和效果均存在区域性差异,除东部地区过高的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会抑制研发投入的作用发挥之外,西部、中部和东北地区都表现为跳跃式发展,即低于第一门槛值时研发投入促进作用微弱、达到第一门槛值后作用明显、达到第二门槛值后促进作用大大提高的跳跃式路径,但仍有许多地区未达到最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有针对性地调控有助于最大化发挥研发投入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为切实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研发投入应更强调阶段与地域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凯  蔡虹  蒋仁爱 《科学学研究》2010,28(12):1832-1836
首先,修正了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强度的计算方法,并测算了1985-2007年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其次,采用传统的永续盘存法,测算了我国自主RD投资形成的技术知识存量和通过技术引进带来的技术知识存量。最后,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把技术创新内生化,引入技术知识存量作为知识累积的代理变量,利用中国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研究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现有经济发展水平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能够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陈伟  邓堯  李玉山  张铄 《科研管理》2024,(3):151-160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战略支撑。基于2012—2019年我国23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互联网发展对技术创新的线性和非线性影响,并构建以知识产权保护为门槛变量的面板门槛模型,探讨知识产权保护在互联网发展影响技术创新中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线性分析发现,互联网发展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线性促进作用;(2)非线性分析发现,互联网发展对技术创新存在一个由不显著到显著促进且边际效应递减的非线性关系,非线性关系更契合互联网的“齐普夫法则”;(3)门槛效应检验发现,互联网发展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以知识产权保护为门槛的单门槛效应,随着知识产权保护跨过门槛值,互联网发展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4)异质性分析发现,互联网发展对东部和中部地区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西部地区的影响并不显著;同时,互联网发展对实用新型专利的促进作用最强,对外观设计专利的促进作用最弱。研究结果在理论层面明晰了互联网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和作用机制,在实践层面为区域创新主体在合理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下发挥互联网技术优势实现创新驱动发...  相似文献   

6.
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纳入技术创新与出口的研究框架,探究三者的关系,基于理论分析,采用1997—2013年中国30个省的数据,运用动态面板纠偏最小二乘虚拟变量法进行实证,发现:知识产权保护对出口的促进作用呈"倒U型";总样本的创新投入对出口无正向作用,而在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达到门槛的东部分样本中则存在促进作用;创新投入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协同作用不利于出口,知识产权保护负向调节创新投入对出口的促进作用。地区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超过门槛值后,创新投入对出口的促进作用反而减弱,反映出我国创新模式需由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转变。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国2003—2013年高技术产业省际面板数据,以动态性和内生性结合改进非线性动态门槛模型,并考虑地区异质性,将知识产权保护纳入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驱动机理框架,从方法和内容上探讨知识产权保护对自主创新模式驱动专利产出的非线性动态门槛特征。研究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模式驱动专利产出的作用机理存在着显著的知识产权保护动态门槛效应;总体上,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较小时,自主创新模式显著正向驱动专利产出,反之,自主创新模式则一定程度负向影响专利产出的提升;随着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3种自主创新模式驱动机制亦存在差异,高技术产业实施原始创新模式可以将其不利影响减至最低;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异质性特征显著,少数经济发达东部地区应倾向集成创新模式,或平衡知识产权力度,以促进本地区高技术产业专利创新。  相似文献   

8.
利用2008—2016年高等院校层面和省区层面的高校科技统计数据、知识产权保护等数据,引入知识产权保护作为门槛变量,实证探究产学研合作对中国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影响的"沉睡荒漠"和"专利沼泽"困境。结果表明,产学研合作有利于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存在单一门槛效应,产学研合作与高校科研成果转化间存在双重知识产权保护门槛效应。研究结果为当前中国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和高校科研管理体制改革,以及提升科研成果转化水平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我国2006—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非线性动态面板门槛模型,将知识产权保护纳入到生产性服务业FDI驱动制造业出口技术进步的研究框架中,探讨知识产权保护对各类生产性服务业FDI影响制造业出口技术进步的非线性动态门槛效应。结果表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FDI与批发和零售业FDI不存在知识产权保护门槛效应,其余4种生产性服务业FDI存在双重门槛效应;总体上,随着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中等强度的知识产权保护在4种生产性服务业FDI驱动制造业出口技术进步的作用最为显著;地区需基于知识产权保护强度,调整生产性服务业的引资结构;多数未达最优知识产权保护区间的省份,应提高保护水平,少数保护过强的省份,应平衡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高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制造业出口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运用我国1991-2008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门槛模型实证分析外商直接投资(FDI)技术溢出对我国科技进步的促进作用.揭示研发投入强度、人力资本和基础设施等变量存在单门槛效应,技术差距存在双门槛效应,再用两阶段最小二乘回归说明了这些变量的门槛区间决定着FDI溢出促进各地区技术进步的效果差异,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文献回顾基础上,运用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初探中国各地区科技投资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对于区域创新绩效影响的差异性,并基于其中的非线性关系,以知识产权保护作为门槛变量,分析科技投资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的双重门槛效应。研究发现:中等程度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有利于科技投资对于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加大科技投资规模、优化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可以提高科技投资的使用效率、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同时,政府部门切忌步入盲目加大科技投资规模的误区,应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合理调整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金融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切实推动我国社会经济转型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与企业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本文运用2007-2014年制造业企业A股上市公司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引入行业生命周期的概念,基于动态演化视角分析处于不同行业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其知识产权保护对组织创新能力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本文的研究结论证明: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企业其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与企业创新能力之间呈现“倒U”关系,并且两个时期的最优知识产权保护的强度存在差异;衰退期的企业其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与企业创新之间是负相关的关系。本文建议:在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时,应当基于行业角度分析,考虑行业生命周期的阶段差异给企业创新带来不同的影响,有针对性地采取差异性的知识产权保护强度。  相似文献   

13.
靳巧花  严太华 《科研管理》2006,40(11):57-66
本文利用我国2003-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实证分析知识产权保护在OFDI影响区域创新能力中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显示,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各省份创新能力的作用受到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的影响;当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小于门限值时,OFDI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且OFDI对区域创新能力的贡献率较低,通过OFDI促进国内创新能力的政策基本无效;当知识产权保护水平高于门限值时,对外直接投资对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且相应的贡献率较高,在推进OFDI时会提升其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靳巧花  严太华 《科研管理》2019,40(11):57-66
本文利用我国2003-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实证分析知识产权保护在OFDI影响区域创新能力中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显示,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各省份创新能力的作用受到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的影响;当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小于门限值时,OFDI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且OFDI对区域创新能力的贡献率较低,通过OFDI促进国内创新能力的政策基本无效;当知识产权保护水平高于门限值时,对外直接投资对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且相应的贡献率较高,在推进OFDI时会提升其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农业知识产权制度中不稳定性因素的大量增加、新客体的快速扩展以及地域性与国际性的冲突加剧,使其内外利益冲突愈加明显。其中,外在利益冲突表现为5组正当利益的非对抗性矛盾:权利主体投入与产出、权利保护与农业科技发展、融入规则与改变规则、权利主体与资源提供者、独立权利与多元利益;与此同时,外在利益冲突进一步加剧其内在公-私权属性竞合,公权介入私权的强烈倾向引发对农业知识产权独占性私权性质的质疑,并将加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等同于公权救济介入,且过多的公权介入对私权也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农业知识产权制度中的利益冲突并非不可调和的对抗矛盾,而是正当利益的排序性选择问题,不应借助排除法进行消除,可通过动态、进化的视野寻求多元利益实现、利益衡平公共性达成与社区发展权注入等共享普惠机制来解除,以解决好农业知识产权制度内外利益失衡问题,确保农业知识产权制度绩效的可持续。  相似文献   

16.
张超  周衍平 《科研管理》2021,42(5):161-169
基于中国粮食主产区2000-2015年植物新品种创新省际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区域品种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与农业开放性程度指标,运用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借助工具变量法,实证检验知识产权保护与农业开放性对区域品种创新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知识产权保护与农业开放性对区域品种创新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两者的交互项则存在抑制性效应。进一步分区域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农业开放性及二者的交互效应对不同区域品种创新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异质性特征。其中,东北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对品种创新具有一定阻碍作用,农业开放度及交互项的消极影响不显著;华东地区农业开放性相较知识产权保护的积极影响更为显著,且交互项的抑制作用也较为明显;华中地区知识产权保护与农业开放性及其两者交互项的影响效应均不显著。据此,从知识产权保护及农业开放性的角度给出提升区域品种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廖直东  姚凤民 《科研管理》2021,42(11):110-117
    文章结合中国专利行政管理的体制机制和中国式分权背景,剖析了省级地区间专利行政保护策略互动的形成逻辑,并采用一般空间计量模型(SARAR)对省级地区间专利行政保护策略互动的类型进行了识别。结果发现:(1)在中国式分权背景下,受制于资源流动约束,以及受自上而下的经济和政治压力的驱动,地方政府和地方政府官员会竞相提高本地区的专利行政执法力度,形成了相互模仿的地区间专利行政执法策略互动;(2)基于2002—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估计结果显示,在地区专利行政保护方面我国地方政府间的确存在相互模仿的策略互动,相邻地区间的专利行政保护能够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8.
提升我国知识产权全球治理能力是新时期我国知识产权领域发展的重要任务和战略举措。近年来,知识产权全球治理结构趋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国际知识产权规则和制度发生巨大的调整和创新;另一方面,美国以知识产权问题作为借口制造中美经贸摩擦,破坏国际经贸秩序与治理体系,给我国知识产权全球治理带来严峻挑战。目前,我国面临着全球知识产权规则博弈处于劣势,新兴领域知识产权支撑全球竞争作用有限,企业知识产权国际环境日趋严峻,以及政府海外知识产权服务能力仍需改善等诸多挑战。因此,提升我国知识产权全球治理水平,要推动建立区域性知识产权合作组织,强化新兴领域知识产权保护与合作,积极融入全球知识产权治理体系,提升政府海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9.
通过农业植物新品种、专利、地理标志等三方面分析广西水稻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发现广西水稻种业知识产权存在创造数量与质量不高、管理不够重视、运用效果不明显、保护效果待加强等问题。提出从六方面加强广西水稻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以促进广西水稻产业进一步发展:进行立体保护,全方位保护水稻种业知识产权;实行全程管理,提高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水平;提升专利质量,培育高价值核心专利;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与服务环境;加强农村知识产权教育,助力乡村振兴;以及加强种业"走出去"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