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敦煌地藏图像和“地藏十王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敦煌壁画、绢画中绘制了大量的地藏菩萨图像和以地藏菩萨为主体的“地藏十王厅”变相。三十年代,日本松本荣一先生在其《敦煌画的研究》一书中,论述了敦煌的地藏菩萨图像,依据的材料主要是斯坦因、伯希和掠去的部分绢画,利用敦煌壁画中的资料甚少,同时在绢画的搜集方面也有较大的遗漏,因而有缺乏全面之憾,所论述的主题是以“被帽地  相似文献   

2.
蜀人苏兆祥于1925年偶得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唐观音绢画一幅,悉心珍藏.其后此画历经日本人、美国人索求,都无果而终,其间(1935年)此画在南京首次展出.1951年,唐绢画捐献川西文物局,2年后(1953年)抵京保存至今.  相似文献   

3.
《西域美术》将敦煌绢画Stein Painting 41定名为《弥勒佛、文殊、普贤菩萨图》,而此绢画中的主尊佛从其形象、图像组合及绘制此绢画的发愿文,可知此主尊佛并非弥勒佛,而是药师佛,此绢画应正名为《药师佛、文殊、普贤菩萨图》。  相似文献   

4.
1990年敦煌藏经洞发现后,各国探险队、考察队纷纭而至,将保存在那里的四、五万件古文书、绢画刺绣以及洞窟中的壁画、泥塑木刻运往国外。敦煌文物大量流失。本文统计了敦煌莫高窟失窃的塑像、壁画,并记录了详细资料。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敦煌洞窟壁画、绢画、麻布画、版画等各类绘画作为基本资料,通过实物的分析考察了大量敦煌绘画与画稿及其使用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敦煌藏经洞文献、绢画等资料,对P.4518的39件佛画的绘制年代作了初步探讨,并对其包捆、入藏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推测。  相似文献   

7.
赵声良 《家教指南》2011,(5):14-17,130,131
本文通过分析台北故宫所藏两幅传为"隋代"的绢画,并与敦煌莫高窟壁画比较,认为台北故宫所藏两幅绢画分别是临摹莫高窟第301窟南壁佛像和第244窟北壁菩萨像,而临摹者就是张大千。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敦煌壁画和绢画中的两类鹿野苑中瑞像图的分析 ,探讨其性质、图像来源等  相似文献   

9.
大英博物馆收藏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唐五代时期绘画和印制的图画作品,其材料的选取,反映了作品主人的等级地位:精品画皆在丝绸上,即绢画;而纸则大量生产(绘画或印刷)一些从绢画上临摹的廉价复制品。精美的作品是由经济实力雄厚的团体或个人定做,而廉价的丝绸和纸品则是用来卖给那些过往的香客或普通人的。  相似文献   

10.
敦煌画稿的发现具有重要的意义,其研究价值主要体现在可以与美术史文献、敦煌绘画(洞窟壁画、绢画,版画等)紧密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研究,从而更深入地认识古代美术的创作规律等问题.本文在论述敦煌画稿研究现状时,着重介绍了比较重要的一些课题以及相关成果,进而对敦煌画稿的研究前景作了一些展望,提出了敦煌画稿有待于探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敦煌学研究的里程碑──《敦煌学大辞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6月22日,将是敦煌藏经洞内数万件珍贵文献、文物发现一百周年纪念日,伴随对这些文献。文物研究而兴起的敦煌学也跨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历程,以季羡林先生为主编,以中国敦煌学界的“现役主力”为主要作者,由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敦煌研究院、上海辞书出版社三方合作,历时13年的《敦煌学大辞典》终于和读者见面了。图文并茂的《敦煌学大辞典》选收敦煌石窟考古艺术、敦煌文献文物研究及敦煌学研究等方面六十余个门类的词条,共6925条(含“参见条”);精选石窟外景、石窟内景、雕塑、壁画、绢画、纸画、写本、印本等彩…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博物馆所藏出自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北宋绢画《报父母恩重经变》以说法图、经文和连环画相结合形式表现父母养育之恩及报父母恩内容的同时,也为我们展现了唐宋时期敦煌一带民众的出行风俗。其出行之畏远行、出行折柳,无不昭显着儒家礼义思想和佛教福田思想。  相似文献   

13.
<正>[阅读导引]敦煌自古被誉为中西文化和文明交融的第一站。数千年间,因乌孙、大月氏和匈奴,吐蕃、鲜卑、西夏、突厥和蒙古等部族的轮番占领,中西文化、宗教和文明在此得到交融与演变,使得敦煌文化具有鲜明的多样性色彩。1900年6月22日,敦煌莫高窟道士王圆箓无意中发现了藏经洞,挖出了公元四至十一世纪的佛教经卷、社会文书、刺绣、绢画、  相似文献   

14.
七七斋信仰反映到敦煌晚唐五代宋初的表现形式有三种,一是抄写文本,二是造像供养,三是设斋荐福。造像供养主要是绢画与壁画。学界对十王信仰的研究集中在内容、信仰探源、现存图像、图像构图等方面,而对横纵向比较及其对敦煌兆民影响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15.
敦煌石窟壁画、绢画和麻布幡画、经文图解,我们认为这些绘画应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本文从不同时代的艺术作品中选取一些实例来说明敦煌艺术并非单体领域,敦煌各类画是源于同一模式,反映同一艺术美学传统的。净土变相是敦煌艺术家们热衷表现的题材之一,也是我们选取的第一个例子。初唐艺术家们在创造此类壁画时倾注了极大的创作激情,并赋予了辉煌灿烂的色彩。敦煌第217、220窟中的天国盛景就是代表作。敦煌保存的此期的挂幅画尽管数量极少,但是我  相似文献   

16.
王芳 《家教指南》2016,(6):58-70
敦煌地区的莫高窟和榆林窟盛唐至五代洞窟壁画,以及藏经洞出土绢画、版画、纸本画中,出现一些携抱童子的男性图像。通过比较犍陀罗、龟兹相关图像,认为这种特异图像为旷野鬼夜叉。继而检阅有关佛教文献,得知原本啖食童子的旷野鬼夜叉,被释迦佛降伏后皈依佛教。敦煌地区的旷野鬼夜叉图像表明,在当地夜叉已转变成庇护童子的善神。敦煌旷野鬼夜叉图像是在西域龟兹、于阗等地佛教文化影响下产生的,在敦煌发展过程中又形成鲜明的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17.
河西走廊三处取经图画与《西游记》故事演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河西走廊的石窟和寺庙中,有几幅不同时代留下的以唐僧取经故事为内容的绢画或壁画。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的晚唐绢画虎伴行脚僧图,说明初唐的唐僧取经故事正在由真人真事向传奇故事逐步演化。安西榆林窟的唐僧取经图被认为是西夏时的作品,比南宋出现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至少早100年。张掖大佛寺的《西游记》连环画为元末明初的作品,比《西游记》成书早200多年。这些图画是研究《西游记》文化和古丝绸之路上长期凝聚而成的取经情结最有说服力的第一手资料。挖掘河西走廊的《西游记》文化资源,在敦煌学、河西文化与《西游记》之间的关系上开辟和扩大新的研究领域,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所出古籍绢画等,数量达四、五万件之多,内容包罗万象,举凡历史、语言、社会经济、民族、宗教、文学、艺术、中西文化交流等都有所反映,是我国自十六国到北宋时期共约六百年间的珍贵遗存,具有高度的学术研究价值,为中外学者所重视。从而还兴起了“敦煌学”这一学科,闻名于全世界。不幸的是,自一八九九年敦煌藏经洞被发现之后,外国帝国主义文化侵略者闻风而来,对敦煌宝库进行了疯狂的盗劫。一九○七年首先被斯坦因劫走七千多卷,现藏英国伦敦博物院图书馆。一九○八年又被伯希和劫走最精华的二千五百余卷(藏文卷未统计在内),现藏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此后,日本人、德国人、俄国人继斯、伯之后,也到敦煌劫购,所以流到这些国家的卷子也不在少数。劫后经兰州运往北京的约八千多卷,现藏我国北京图书馆。散失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对敦煌壁画中锡杖图像进行全面考察基础上的同时,与绢画、石刻、金铜器中的锡杖图像以及法门寺出土的锡杖实物等进行了比较,并结合佛教经典,就锡杖的造型、制作、功用以及与持杖人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20.
祝巍山 《河西学院学报》2005,21(4):64-67,77
始建于公元520年的瑞像寺院里的圣容石佛瑞像,位于甘肃省永昌县城北御山谷里,敦煌莫高窟以它为主尊佛,还有围绕它而绘制的大量的壁画、丰富的文字记载和少量的绢画、塑像;藏经洞也发现了丰富的有关这一佛教圣迹的文字记载,因为圣容石佛瑞像就是高僧刘萨诃成佛后的化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