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0 毫秒
1.
也许是自夸吧,唐玄宗曾说过一句十分得意的话:“吾貌虽瘦,天下必肥。”此语不假。这唐玄宗也果然有两把刷子,登基之始,废寝忘餐,励精图治,确实把天下治理得“胖乎乎”的。至于后来迷恋贵妃娘娘,重用杨国舅,导致安史之乱,天下也便一下子变得“瘦骨嶙嶙”了。于是,即便是在声色犬马、心旷神怡之中发了福,他的这句名言,也只得改为“吾貌虽肥,天下必瘦”了。  相似文献   

2.
讥官联清代光绪某年,许多地方发生灾荒,哀鸿遍野,民不聊生。当时李鸿章、翁同龢都是朝廷大员。有人就写了一副对联讽刺他们:“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___世间荒。”李鸿章是安徽合肥人, 翁同龢是江苏某地人。这副对联的妙处在于把二人的官职、籍贯嵌入,如上联“合肥”的“肥”字与句末的“瘦”对比鲜明,讽刺深刻而尖锐。那么,你能据此在下联画横线处填入翁的籍贯,把对联补充完整吗?  相似文献   

3.
《花潮》一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比较海棠“平时枯枝瘦叶”,“一到三四月间,真是花团锦簇,变成一个花的海洋”。这里用比较的方法,以“瘦”衬“肥”。突出海棠花盛开期美丽、繁茂的景象,点明海棠花在圆通公园的园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4.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如梦令》中的“绿肥红瘦”四字,历来被人们所称道。特别是“瘦”字之运用,意蕴丰厚,有说不尽的精妙之处。但据笔者考查,“绿肥红瘦”仍有源头可以寻索,“瘦”字并不是李清照的独创。对一般植物来说,用“绿”指代“叶”,用“红”指代“花”,用“肥“形容茂盛,用“瘦”形容枯萎,这既是生长规律之“常景”,又是罹于风雨之“变景”。一个“瘦”字视为“常景”往往感“韶光易逝”,  相似文献   

5.
王俊 《河北教育》2002,(5):30-30
古代小说中常用“增一分则肥,减一分则瘦”来形容美人身材之均匀称势。这里虽没有正面描写美人如何美,却让读者从另一个侧面领会到美人美的程度。同样,要论及课堂提问艺术有关标准,如果要正面展示课堂提问艺术如何精湛美妙,可能费了很多文字也难以深中肯綮,但如果借用“增一分则肥,减一分则瘦”来概括则可能让人一下子意会到其中的妙处。也许有人会问:课堂提问也有肥瘦之分吗?何谓提问的“肥”,何谓提问的“瘦”呢?的确,作为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提问是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的。同样一个问题,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问法,有些…  相似文献   

6.
自古就有“肥差”、“瘦差”之分。官场之“肥”,肥在中饱私囊;商场之“肥”,肥在垄断福利;娱乐之“肥”,肥在“眼球效应”。若捞得一“肥差”,恐怕你不想让口袋鼓都难。英语中,俚语“gravy train”指的就是“肥差、美差、不费吹灰之力就可赚钱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爱竹说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宋朝的大学士苏轼独爱竹,我也与竹有着一种割舍不下的情结。  相似文献   

8.
我爱我家     
我们家,经常充满了欢声笑语,但偶尔也会“战火连天”。爸爸妈妈都属鼠,不过爸爸是只“能吃”的肥老鼠,妈妈是只“爱唱”的瘦老鼠。我呢,却一枝独秀,是一匹活泼的骏马。由于爸爸太肥,经常被我们“夹  相似文献   

9.
走进中国人民大学的东门,一座刻着“实事求是”四个大字的石碑就会映入你的眼帘。这是一座大学的灵魂。每一个人大学子都会经历三句话:在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会看到上面由校长亲笔题写的“立振兴中华之志,治经世致用之学”;在离开人大、走向社会的时候会听到一句话:“吾校虽瘦,必肥中华!”而铭刻在每一个人大学子一生的岁月里,永远不会被遗忘的,就是东门老石上这句简简单单的“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10.
校园里面故事多,寝室更是“是非满”。不是本人太夸张,寝室是个微型社会,其中肥的、瘦的、矮的、高的、丑的、世俗的、清高的……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坚持原则。  相似文献   

11.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不断谴责当时的“天下无道” ,希望用“仁” ,“礼”来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 ,调整人们的社会关系 ,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 ,最后建立一个“天下有道”的理想社会  相似文献   

12.
尼志强 《培训与研究》2007,24(2):128-129
欧阳询是这一时期“大唐气象”下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欧阳询位列初唐四大书家之首,书风以险动见长,用笔瘦劲挺拔,肥不余肉,瘦不露骨,对当时与后世书法以及宋元时期两浙刻书都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聚散随缘     
年青的时候我曾抱怨遗传学的不是。我和胞姐同为父母所生,姐姐却将父母的优点全都“掠夺”了去,眉目清秀,皮肤白皙,除此外又一自我发展得高大挺拔苗条而不瘦,丰满而不肥。而父母却把缺点都甩给了我,矮、瘦,五官虽“各就各位”,  相似文献   

14.
浅议邓小平共同富裕论中“共同”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身虽瘦 ,当肥天下。”邓小平同志立足于人民中间 ,站在人民的角度 ,想人民之所想 ,急人民之所急。正如他本人所说的“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一样 ,以毕生的精力致力于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事业 ,以超凡的智慧构筑了以共同富裕为出发点和归宿的理论体系。共同富裕是邓小平同志一生奋斗的立足点 ,是邓小平理论一切内容的出发点。抗日革命为什么 ?是为了人民翻身得解放 ,过上好日子 ;改革开放为什么 ?是为了人民脱贫奔小康 ,走上富裕路。共同富裕 ,是“共同”和“富裕”两个要求的一致表述。“富裕”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5.
"肥"、"瘦"是艺术表现形式,是一种技巧。"肥"有"肥"的好处,"瘦"有"瘦"的妙用,品评高下,大可不必,更未必做到——维纳斯,补上断臂反成庸品;大肚子弥勒佛,减了肥就是小鬼。  相似文献   

16.
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我们很难从宏观上给眼下的职业教育把脉,和普通高中相比,它们两者可谓绿瘦红肥。职业教育无论从招生还是毕业生就业等问题上,更多显现的是一种“瘦”的尴尬。[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一谈到“比例失调”的问题,人们往往会想起“肥臂胛”的故事。南北朝时代,宋太子在瓦棺寺铸造一个“丈六金象”,象成觉头面瘦小,但工匠已无法修改,只得请著名的雕刻家戴(?)想办法。戴(?)把佛象上下左右,仔细审视一番,得出结论说:这不是面瘦,而  相似文献   

18.
贾昆 《天津教育》2008,(6):21-22
“楷书欧体字瘦,颜体字肥,这一肥一瘦我都尝过……妩媚俊秀的欧楷好比20岁的少年,精明干练;苍劲有力的魏碑犹如四十不惑的中年,质朴典雅……”说起倾注了自己半生心血的书法艺术,乔强总是那样健谈而充满活力,谈笑间,那浓郁的墨香仿佛凝聚了中华千年书法文化的精髓,在他的笔端不经意地流溢着。  相似文献   

19.
我班的H2     
我班的H2赶得上时下风靡全球的F4了,这不仅因为他们长得很特别:一肥一瘦,一白一黑,还因为他们很“坏”。他们自称是H2,H是坏小子的第一个字母。H(A),人称“肥仔”,是一个“分量”十足的男孩。出生在一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家庭,平时的最爱就是吃零食和打游戏机,是一个什么问题都以武力来解决的BOY。他的样子很可爱,皮肤白白嫩嫩的,脸上的肉鼓鼓的,富有弹性,就像一个大皮球挂在脸上。他走路大摇大摆的,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H(B),人称“发哥”。别误会,不是众所周知的明星“周润发”。他的别名是“豆芽菜”,顾名思义,他头大身小,就像一株…  相似文献   

20.
古文译注     
上或宫中宴乐及后苑游猎,小有过错,辄谓左右曰:"韩休知否?"言终,谏疏已至。上尝临镜,默默不乐。左右曰:"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于旧,何不逐之?"上叹曰:"吾貌中瘦,天下必肥。肖嵩奏事常顺指,既退,吾寝不安;韩休常力争,既退,吾寝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