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袁世凯与中国经济近代化─—袁氏重农、重工、重商思想研究苏全有,朱选功袁世凯是中国近代一个颇有争议的重要历史人物。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近年国内史学界对他的评价开始活跃而热烈,争论的问题涉及方方面面,本文拟从经济近代化的角度对袁世凯的经济思想与实...  相似文献   

2.
论袁世凯的自开商埠主张与实践乔惠茹,高慧开袁世凯是中国近代一个颇有争议的重要历史人物,近年国内史学界对他的评价渐趋活跃,争论的问题涉及方方面面,本文拟从经济近代化的角度对袁世凯的自开商埠主张与实践加以探讨,不当之处还望专家赐教。我国开放的通商口岸,从...  相似文献   

3.
袁世凯在辛亥革命后对和谈停火积极追求 ,并在革命党人的压力下采取措施迫使清帝退位。这一阶段 ,袁世凯倾向共和 ,成为第一任总统。不过 ,袁世凯的共和思想到实践只是简单模仿西方而已  相似文献   

4.
论袁世凯的对外理性抗争思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袁世凯的对外理性抗争思想苏全有袁世凯是中国近代一个颇有争议的重要历史人物,近年国内史学界对他的评价渐趋活跃,争论的问题涉及方方面面,本文拟从经济近代化的角度对袁世凯的对外理性抗争思想加以探讨,不当之处还望专家赐教。一、路矿等利权的回收袁世凯为推进中...  相似文献   

5.
张謇是中国近代知名的实业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近代化史上一位颇具影响的人物。近年来,学术界对他的经济思想及其实业活动、化教育思想及其实践以及在清末立宪中的表现进行了一定深度的研究。然而,他与袁世凯的一段交往,却鲜为人知。从张謇与袁世凯交往可以窥探中国在晚清民初的环境下各种势力的交叉、分隔中,袁氏如何夺取政权,登上总统的宝座。当时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势单力孤,袁世凯以掌握新军实权这一政治军事资源,同晚清地方士绅特别是以张謇为首的地方实力派联合,取代了清朝的统治。这里有历史的必然逻辑,而决不是偶然的。  相似文献   

6.
袁世凯对直隶矿业的发展最突出地体现在回收开平煤矿主权与扶持启新洋灰公司两件事上,这在当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直隶也因此而取代湖南成为全国的模范省。清末民初是包括直隶在内的我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期,这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政府官员的努力不无关系。晚清重工思潮风起云涌,袁世凯乃其实行者,以往学界重思想、轻实践,并不足取。  相似文献   

7.
清末新政时期袁世凯教育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袁世凯教育改革思想的产生及其废除旧科举、倡导新教育等内容进行较全面的论述,指出其教育思想和实践对近代教育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民国初期,梁启超由拥助袁世凯到反对袁世凯,乃是一个思想演进过程,梁袁思想的分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立宪政治与独裁政治的分歧,二是爱国与卖国的分歧。梁氏的战斗檄文《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的发表,是他高举反袁复辟帝制义旗的标志。  相似文献   

9.
袁世凯甲午条陈中所陈述的改革军事、编练新军的思想,与甲午战后以光绪皇帝为首的清延中枢急切变法求强的心理相一致,所以为光绪皇帝所接受。袁世凯练兵权的获得,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甲午吾陈。甲午条陈是袁世凯小站练兵的先声,小站练兵的指导思想源于甲午条陈。  相似文献   

10.
中央革命根据地时期毛泽东财政金融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中央革命根据地时期的毛泽东财政金融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内涵、特点,以及对今天四化建设的启示,作了较深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考察严复与袁世凯的关系始末,是研究严复政治思想极好的个案。二人交谊深厚,严氏之于袁氏由保持距离到靠拢支持,到最终失望。辛亥革命后,严复支持袁世凯是其政治思想的自然演进与具体体现,而非其思想的“倒退”。严复对强人政治的支持,实在是一种理想政治无法实现时退而求其次的、无可奈何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袁世凯与日本的关系,从袁驻朝鲜起始终处于对抗状态,袁世凯对日本的敌视态度表现在各个方面。《二十一条》的交涉,不是袁对日妥协的产物,而是日本推翻袁世凯的重要步骤。袁对《二十一条》进行了相当的抵抗。日本排挤、打击袁世凯,则是袁仇日政策的必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袁世凯是中国近代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史学界对他的评价渐趋活跃,争论的问题涉及方方面面。近些年来,涉及袁世凯与中国近代化领域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袁世凯与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外交等层面的近代化,总体看来,成就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4.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上) [重点难点解析] 一、新文化运动 1.背景:①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失败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华。②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③思想文化方面: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介绍到中国,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企图用孔教来反对革命,为其复辟帝制服务。  相似文献   

15.
在袁世凯独裁专制野心逐步彰显时期,杨永泰以<正谊>杂志为阵地,对袁世凯意图走向独裁专制的政策进行同步揭露和评判.在这一过程中,其民主共和思想在对政治会议、"新约法"等独裁工具的抨击和其独特的倡导共和思想中得到淋漓尽致地体现.同时,杨永泰还切中时弊地提出了"施以根本之疗治"的宪政改革思想,以救国御侮.杨永泰的民主共和思想成为反对袁世凯独裁专制的舆论阵营中的重要力量,该时期的民主共和思想与其后期倾向独裁统治的思想形成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16.
梁启超与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两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人物,梁袁关系的变化与中国近代重大事件相联系,在戊戌变法时期、民国初年、护国运动时期他们之间关系密切、交往频繁,时而言和,时而结怨,变化异常,对中国政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梁袁关系的变化反映了梁启超宪政思想和袁世凯帝制思想的冲突和斗争,也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进程的曲折与复杂。  相似文献   

17.
袁世凯在"新政"时期进行的教育改革,为中国近代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其新式教育思想,对中国近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研究以袁世凯的新式教育思想为主线,探析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政治背景,并对其新式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予以系统全面的梳理和阐释。  相似文献   

18.
袁世凯与维新运动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甲午条陈,通过全面审视其内容可知,袁世凯作为洋务派的后起之秀,其思想在渐渐滑向维新派的阵营,而处于二者之间.二是上翁同龢说帖,袁世凯在说帖中所提建议,与康有为相比,似更切实可行,且利于变法.三是戊戌告密,袁世凯之所以未成为维新派的同路人,与其认为康有为的"杀禄围园"计划根本行不通有关,故为自身利益计而厕身后党.总的说来,对袁世凯在维新运动中的活动不应一概理解成投机行为,而应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9.
民国初期,梁启超由拥助袁世凯到反对袁世凯,乃是一个思想演进过程.梁袁思想的分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立宪政治与独裁政治的分歧,二是爱国与卖国的分歧.梁氏的战斗檄文《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的发表,是他高举反袁复辟帝制义旗的标志.  相似文献   

20.
武昌起义后袁世凯与清廷关系是否处于一种要挟与被要挟的对立状态?辛亥革命史研究者历来认为: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饬令陆军大臣荫昌率北洋新军南下镇压革命,由于北洋军不听指挥,消极避战,清廷被迫起用袁世凯,授其湖广总督职,负责湖北前线军务;但袁世凯嫌它权力太小,一再拖延,直到清政府任其为内阁总理大臣,握有军政全权后才离开彰德,而且在东山再起之际,就确立了取清自代的思想。这个结论是否客观、准确?本文主要通过对清廷最初重新起用袁世凯是什么原因主使,袁世凯受命之初对清廷究竟采取什么态度,这两个方面所作的历史事实的考辨,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