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钰芬 《科研管理》2013,34(9):27-35
开放式创新是当前创新发展的趋势,但企业如何有效实施和管理开放式创新仍然缺乏研究。文章基于开放式技术创新强调内外创新资源互补协同的本质,结合不同外部组织所拥有的关键创新资源,提出不同特质的企业应采取的开放模式,并实证验证。研究发现:开放能提升创新绩效,但企业内部能力和不同开放模式之间存在交互效应。内部R&D能力强的企业,与科学合作伙伴合作能提升创新绩效;内部R&D能力较强而制造能力一般的企业,应较多地与横向合作企业合作;内部R&D能力一般的企业,与技术相关组织和价值链上的合作伙伴密切联系,能显著提升创新绩效。文章指出不同特质的企业应选择与内部能力相匹配的开放模式。  相似文献   

2.
当前有关创新开放度对创新绩效的作用在理论和实践中均未取得一致观点,形成了开放式创新悖论,且对影响二者作用关系的情境因素亦观点不一。本文采用元分析方法对82个独立研究的141 448个调查样本进行再分析,获得了更加整合和稳健的结论:创新开放度与企业创新绩效显著中等正相关,创新开放广度、创新开放深度均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企业规模、所处行业、国家文化因素中的不确定性规避和集体—个体主义文化倾向、国家经济体5个情境因素均对上述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在集体主义文化倾向背景下,中小型企业创新开放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更为显著;传统制造或服务行业中,创新开放深度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更大;而在高新技术企业中,创新开放广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更为显著;新兴经济体企业的创新开放度更能促进创新绩效的提升。对企业更为客观地认识开放式创新的重要性和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吸收能力的研究视角,实证研究开放式创新背景下创新网络中网络结构、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网络规模、网络密度均显著促进潜在吸收能力的提升,潜在吸收能力有利于实际吸收能力的提升,组织内部管理因素在潜在吸收能力与实际吸收能力间起调节作用,实际吸收能力的提升最终有利于创新绩效的提高,吸收能力在网络结构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冯长利  程悦 《科研管理》2020,41(1):108-118
开放式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结论存在较大差异。本文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外57篇相互独立的研究样本进行统计再分析,并进一步探究影响二者关系的潜在调节变量。研究表明:开放式创新及其子维度(内向型开放式创新与外向型开放式创新)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着显著正相关关系。就开放式创新实施效果来看,调节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大型企业会相对好于中小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优于传统企业;市场环境动荡期更有益于实施开放式创新;中国比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开放绩效更好;开放式创新对非财务绩效的促进作用比财务绩效显著。上述研究成果对企业开展开放式创新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开放式创新理论认为企业利用外部技术有利于增强创新能力,但我国汽车企业经历了60余年大规模、全方位的技术引进,广泛采用了由外而内的开放式创新实践,仍然未能建立起自主创新能力。目前学术界对这一产业实践背离理论的现象还没有进行系统回答。在开放式创新影响因素研究中,对吸收能力的系统定量研究不足。本文结合汽车产业特征构建了我国汽车企业开放式创新、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作用关系的理论框架,提出相关假设。选取我国6家国有和6家民营汽车企业作为研究样本,运用Bootstrap软件对假设进行了简单中介检验和多步中介检验。实证研究发现:开放式创新不直接作用于企业的创新绩效,而是以现实吸收能力为中介影响企业的创新绩效;影响路径为“创新理念→开放程度→潜在(现实)吸收能力→创新绩效”。本研究丰富了开放创新理论,并对企业创新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2010—2012年中国176家高技术上市公司数据,从专利技术许可视角,研究外向型开放创新模式下创新开放度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表明,目前我国企业对外创新输出的开放程度总体较低,开放广度对企业财务绩效、创新绩效均无显著性影响,开放深度与财务绩效、创新绩效则呈现倒U型关系。企业可以通过调整外向型开放深度和优化创新广度和深度的协调关系提升创新绩效和财务绩效。  相似文献   

7.
开放式创新促进创新绩效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Chesbrough教授提出的开放式创新为创新管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本文基于209家中国创新型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开放式创新的机理与作用路径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开放式创新主要是通过获取市场信息资源和技术资源,以弥补企业内部创新资源的不足,进而提高创新绩效。机理研究揭示了开放式创新体系下各创新要素对促进创新绩效的作用,为企业在创新实践中根据自身资源的拥有状况,有选择地与外部创新要素有效联接,获取外部创新资源,更有效地实施开放式创新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汽车产业特征构建了我国汽车企业开放式创新、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作用关系的理论框架,提出相关假设。选取我国6家国有和6家民营汽车企业作为研究样本,运用Bootstrap软件对假设进行了简单中介检验和多步中介检验。实证研究发现:开放式创新不直接作用于企业的创新绩效,而是以吸收能力为中介影响企业的创新绩效;影响路径为"创新理念→开放程度→潜在和现实吸收能力→创新绩效";并通过吉利汽车案例验证了开放式创新和吸收能力的价值。本研究丰富了开放式创新理论,并对企业创新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开放式创新相关理论和对18家银行高管的访谈结果,重新开发、构建具有可操作性的银行开放式创新战略构成维度;利用126家样本银行数据,检验银行在金融产品和信息技术领域开展开放式创新对绩效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银行主要通过与顾客、技术供应商、金融机构和研究机构展开合作实施开放式创新战略,开放式创新对银行产品创新、信息技术创新和经营绩效都有显著的提升效应,不同外部主体在参与程度以及产生的绩效影响效应方面存在些许差异;知识管理能力在开放式创新与绩效之间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银行产品创新与信息技术创新之间的交互作用对银行经营绩效产生直接的正向影响,二者协调发展有利于银行经营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服务创新已经成为制造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有效战略,但现有文献对动态竞争环境下制造企业服务创新战略对竞争优势的影响机理还缺乏深入探讨。鉴于此,本文基于动态能力理论视角,选取247家中国制造企业为样本,对动态环境下制造企业渐进式和突破式服务创新战略对竞争优势的影响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类服务创新战略对竞争优势的市场绩效和财务绩效这两个维度均具有直接正向影响;市场动态性越高,相比突破式服务创新战略而言,制造企业渐进式服务创新战略更有助于竞争优势(企业相对市场绩效和财务绩效)提升。竞争强度越大,相比渐进式服务创新战略而言,制造企业突破式服务创新战略越有助于竞争优势(企业相对市场绩效和财务绩效)提升。本研究结论对于现存文献有着重要的理论贡献,对于动态环境中的中国制造企业服务化有着直接和引申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1.
开放式创新背景下,企业与外部主体合作成为企业创新的有效途径。本研究通过22个城市1279家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数据,来探讨企业开放式创新广度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实证结果表明,开放式创新广度显著影响企业创新绩效;外部环境中区域竞争环境、人文社会环境正向显著影响创新绩效;区域竞争环境与公共行政环境负向调节开放式创新广度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人文社会环境对创新绩效没有显著调节作用。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创新开放度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尉 《科研管理》2016,37(10):43-50
本文以山东、江苏、福建、四川、陕西五省的主要经济开发区内的400家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创新开放度、吸收能力、创新独占性、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及影响机理进行深入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创新开放的广度与深度对吸收能力、开放式创新绩效均有正向影响;吸收能力在创新开放度与开放式创新绩效中有部分中介作用;创新独占性对吸收能力与开放式创新绩效的影响有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开放度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钰芬  陈劲 《科学学研究》2008,26(2):419-426
 Chesbrough 教授提出的开放式创新为创新管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开放的本质是外部创新资源的获取和利用,通过内外创新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减少技术和市场的不确定性,提高创新绩效。但过度开放会对企业带来负面影响。本文从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测度目前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开放度,分析不同产业的企业开放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分析发现,目前我国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开放程度比较低,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向外部组织开放有利于提高创新绩效,对于科技驱动型产业的企业,开放度对创新绩效呈倒U型的二次型曲线相关关系,经验驱动型产业的企业,开放度对创新绩效呈正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将开放式创新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两个维度,并探讨两种模式对新产品绩效的作用机理。基于242家创新型企业数据,通过采用多元回归和Bootstrap法,得出以下结论:双向开放式创新对新产品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且内向型比外向型作用更显著;产品新颖度在双向开放式创新和新产品绩效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制度支持和协同机制在双向开放式创新和产品新颖度关系中发挥正向调节效应,且调节产品新颖度在双向开放式创新和新产品绩效关系中的中介效应。研究结论拓展了开放式创新理论,为企业开展开放式创新及政府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12年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制造业板块的调查数据,对开放式创新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开放式创新行为与程度均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研发投入强度、是否有国际认证和是否从国外引进技术对企业创新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7家中国企业的样本数据,实证检验竞争环境对战略纯度与绩效之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战略纯度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依赖于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程度.当企业面临竞争程度低时,挖掘性创新与探索性创新之间的平衡能够促进组织绩效的提升,企业应当尽量平衡组织这两种创新活动;当企业面临竞争程度高时,挖掘性创新对组织绩效具有促进作用,而探索性创新对组织绩效具有损害作用,企业应该尽量减少探索性活动,同时尽量增加挖掘性活动.  相似文献   

17.
企业开放式创新的动态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钰芬 《科研管理》2009,30(5):1-11
Chesbrough教授提出的开放式创新为创新管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但企业如何有效地实施和管理开放式创新仍然缺乏研究。文章以U-A模型为基础,分析不同产业的企业在技术创新不同阶段关键的外部创新要素,并实证验证各外部创新要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构建符合我国企业创新实际的开放式创新动态模式。研究发现:在产品创新阶段,科技驱动型产业的企业有选择地向少数外部创新要素深度开放能促进创新,经验驱动型产业的企业与多个外部组织的有效联接能促进创新;工艺创新更多地依赖于企业内部员工的技术能力、经验积累和工作责任心;平台创新阶段,企业内部技术能力积累以及将技术与市场整合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的能力是创新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企业数字化转型为背景,以世界银行中国制造企业微观调查数据为研究样本,探究转型中国家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创新数字化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政策不确定性促进企业创新链数字化。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双元创新行为(探索式与利用式)在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创新数字化之间产生部分中介作用,且边界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市场非正规竞争与企业寻租会抑制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创新数字化的正向关系。经济后果检验结果表明政策不确定性通过强化创新数字化最终促进了企业创新绩效。本研究为转型中国家审视创新数字化的驱动机理提供了新的微观证据,为企业以及政府推动创新数字化提供管理与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9.
数字技术与开放式创新间的融合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尚需理论探索。本文基于战略融合的观点提出了数字化开放式创新的概念,并基于知识管理视角建立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旨在探讨数字化开放式创新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以及知识场活性的中介作用和产业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基于207家中国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Process宏程序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数字化开放式创新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知识场活性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且影响机制会受到产业环境动态性的调节,即产业环境动态性增强了知识场活性的中介作用。研究结论为促进数字化和开放式创新理论的融合研究提供了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0.
基于251家企业样本数据.实证检验了不确定性环境下探索性和开发性创新的平衡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结果发现,探.索性和开发性创新是提高企业绩效的两种重要途径,二者的平衡更有助于提升绩效,不平衡有损于绩效;环境不确定性的不同维度对两种创新与绩效关系发挥着不同调节作用;不确定性程度越高,越需要对两种创新方式进行平衡,进而更有利于促进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