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前阶段是孤独症儿童的最佳融合时机,将孤独症儿童安置于融合环境已成为国际特殊教育发展的大趋势。美国是较早推行孤独症儿童学前融合教育的国家之一,具有相对丰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本文梳理近三十年美国孤独症儿童学前融合教育安置的相关研究,总结孤独症儿童学前融合教育安置情况、影响因素以及孤独症儿童在学前融合环境中取得的教育成就与存在问题,以期为我国孤独症儿童学前融合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王颖 《文教资料》2009,(34):128-130
目前特殊学校中就读的孤独症儿童数量日益增加.有关孤独症儿童教育安置模式的研究已成为孤独症教育康复的重点之一.目前国内特殊教育学校中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安置存在个人档案不完善、缺乏科学的评估手段、安置的形式单一、教育的工具缺乏、课程内容不适合等问题,笔者从教学管理、教学环境、教学方法、师资培训和家校联系等方面.提出了在特殊学校中对孤独症儿童进行科学教育安置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自1990年孤独症被列为美国《残疾人教育法》的残疾类别之一以来,美国加大对孤独症儿童教育研究的投入力度,开发若干种教学策略与课程方案,积极推进孤独症儿童的融合教育,提升专业人员的技能素质。然而,美国孤独症儿童的教育仍在教育安置形式、专业人员建设、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的设计与实践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清楚地认识这些挑战,有助于我国对孤独症儿童教育工作的开展,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设计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正>孤独症儿童的教育问题近年来备受重视,孤独症儿童有其核心特征和独特的认知方式,影响他们对外在环境的感觉、体验与互动,对传统教育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是孤独症儿童获得有效教育支持的第一资源,培养具有孤独症教育专业知识与核心技能的专门人才,形成衔接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一体化孤独症教师教育体系,对充实学校孤独症儿童的教学力量、提升教育服务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国家政策要求和我国孤独症儿童教育问题,收集第一手资料,论述以生活为核心的培智学校孤独症儿童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以促进培智学校孤独症儿童能力发展,满足孤独症儿童的教育需求,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6.
近20年来,美国确诊为孤独症患者的儿童和青少年人数急剧上升。至2004年,中小学阶段孤独症学生人数已上升到近17万,是1991年的三十倍。在教育安置方面,总趋势是全纳程度不断提高,但目前最主要的安置环境仍然是分离班级,约30%的学生被安置在普通班级。在课程和教学方面,大多数孤独症学生既在普通班也在特殊班上课,但上课的最主要环境是特殊班,最常用的教学形式则是个别教学。  相似文献   

7.
以融合教育安置为主的多形式办学、强调根据儿童和家长需求提供教育服务、重视政策引导和资源配置是英国自闭症儿童教育的三大特点.尽管英国政府在自闭症儿童教育方面做了很大努力,但自闭症儿童目前是英国退学率最高的群体.本文在剖析英国自闭症儿童教育特点和挑战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状况,从构建教育服务网络、创设办学标准、培养专业师资、营造心理健康环境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数量越来越庞大且异质性高的孤独症群体提供适宜的教育是我国特殊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较早开展孤独症教育的国家,具有较为丰富的孤独症教育经验。本文系统介绍了近30年美国孤独症教育的发展概况,分析了其在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等不同学段的具体发展情况,揭示了美国孤独症教育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孤独症教育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印度作为人口大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尤为关注。文章介绍了印度心理健康教育的政策与实践探索,包括推出支持和保障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政策,特别是开始重视女性心理健康教育;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发挥社区的重要作用;依据各地区发展情况,并结合大数据手段,因地制宜地探索并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实践。目前,印度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在面对问题和挑战的过程中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孤独症儿童的发展受所处环境系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融合教育环境有利于孤独症儿童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基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对一名随班就读孤独症儿童的支持策略进行审视与深入探索,通过稳固自我支持、给予学校支持、寻求社会支持、共筑家庭支持,为孤独症儿童发展创设了良好的融合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总结俄罗斯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政策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相关政策和措施,重点探讨了俄罗斯学校和社会为儿童青少年及其家庭所提供的心理健康服务,以及信息化手段在俄罗斯心理健康服务的创新发展中的有效应用。研究不仅揭示了俄罗斯中小学面临的多重心理健康教育挑战,也展示了其通过政策立法支持逐步改善和发展心理健康服务的决心。此外,本研究梳理并总结了俄罗斯儿童青少年心理服务支持的现状,希望对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当今社会对于"孤独症"的了解还不是很深入,我国孤独症儿童的数量每年正在逐步上升。据全国残疾人普查情况统计,儿童孤独症已占我国精神疾患首位。患有孤独症的儿童在心理、生理上均有缺陷,胆怯、退缩、不善于与人交流,但是对于音乐却不排斥,用音乐开启孤独症儿童"封闭之门"的做法越来越受到教育人士及家长的关注。本文对近年来有关孤独症儿童的音乐治疗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对于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办好孤独症儿童教育,是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依法保障孤独症儿童平等受教育权利的重要举措,是政府、学校、教师、家长及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和法定职责。要坚持育人为本,实现从机械僵化的康复、个训为主的医学模式向素养导向的素质教育模式转型,探索建立孤独症儿童学校教育课程体系,实施德智体美劳整体教育,促进孤独症儿童全面发展。要强化学习支持、辅助技术支持、心理支持等专业支持,促进孤独症儿童教育质量提升,助力孤独症儿童充分平等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总结和深入分析20例3-4岁孤独症儿童言语障碍家庭教育支持的访谈结果,说明孤独症言语障碍家庭教育支持的需求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教育建议,希望能够为孤独症儿童言语障碍家庭教育支持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我国特殊教育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已取得一些成果,但孤独症儿童的个别化教育需求仍旧难以满足,本文以江阴市特殊教育中心校为例,探索基于现实条件的孤独症儿童培智学校教育的过渡模式,建议学校教师对孤独症儿童进行个训支持类和班级支持类分组,优化有限资源的使用。  相似文献   

16.
江西省75例孤独症儿童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研究对75例江西籍孤独症儿童进行调查,分析其在基本信息与家庭情况、求医诊断、治疗康复、生活学习等方面的现状,调查结果表明:(1)本次调查的孤独症儿童城镇比例大、男童远多于女童,父母职业较稳定,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家庭收入情况多数不佳。(2)孤独症儿童家长自身建设待加强,康复训练的及时性与持续性不足。(3)教育系统配套措施与满足孤独症儿童入学需求尚存差距。(4)社会支持系统对孤独症问题介入不足。对此提出普及孤独症及相关发育障碍知识、提高家长自身素质、将孤独症教育落到实处、为成年孤独症人士建立社区精神康复机构、构建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孤独症儿童的受教育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其中很多智力水平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学生进入到普通班就读,他们的家长在考虑教育安置问题时首先想到与普通孩子在一起学习可以发展与人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因此随班就读这种安置形式成为家长的首选。但真正入学以后,各种问题接踵而来,儿童自身、家庭、教师、学校领导、其他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都会受到影响。要解决好这方方面的问题才可能有利于真正营造适宜随读的环境,儿童的发展才可能真正良好地持续下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国家支持与发展阅读纲要》《儿童与青少年阅读支持纲要》《地区儿童与青少年阅读支持方案的制定指南》等儿童与青少年阅读领域的重要政策表明,俄罗斯充分肯定儿童与青少年阅读的重要性及特殊性,积极制定儿童与青少年阅读政策,保障儿童与青少年阅读权利,坚持政府指导、社会参与,在建立分级阅读服务标准、注重家庭阅读的基础作用、建立儿童与青少年阅读专家培养制度、重视数字阅读营销与推广等方面较有创新思路。这些对我国儿童与青少年阅读差异服务、阅读专家培养制度的确立、家庭阅读基础作用的注重、数字阅读营销推广的重视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三例孤独症儿童学习适应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选取就读于启智学校的三例孤独症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16 周的课堂观察发现其学习适应的特点,并为孤独症儿童的教育提出建议。观察结果表明,孤独症儿童在校学习中较弱智儿童波动,大多数活动需要提醒和适当帮助;课堂学习不良适应表现明显,发生次数多,持续时间长;与弱智儿童共同学习是可行的安置措施。为此,应根据孤独症儿童的特点,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创造宽松的环境,促进孤独症儿童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一直是教育领域最为困扰、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之一。为解决孤独症儿童在普通学校“进入难、参与少、支持弱”的现实困境,本研究借鉴已有的融合教育质量理论框架,立足北京市融合教育实践,以“能进入、深参与、强支持”为核心构建了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质量框架,提出孤独症儿童优质融合教育一体化实践模式,即:多级一体化制度实现“能进入”,多层一体化课程实施促进“深参与”,多方一体化支持保障“强支持”。这一模式积极改善了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质量,切实解决了普通学校现实难题,为促进教育公平、推进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解决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