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我的妈妈是个大嗓门,只要她一叫唤,家里就像打雷。这“雷声”伴着我成长,教我做人,督促我努力学习。每天清晨,我还在美梦中徜徉,妈妈的“雷声”就响起来了:“快点起床,上学要迟到了!”我只好乖乖地从床上爬起来。晚上,我只要看一会儿电视,“雷声”就跟了过来:“去做作业!”或者“去睡觉!”唉,天天如此,我都快烦死了了,多么希望妈妈的“雷声”能消失啊。  相似文献   

2.
〔教例〕二年级《雷雨》(人教版第四册 )课后练习题 :读下面的句子 ,再用带点的词语说句子。雷声渐渐地小了 ,雨声也渐渐地小了。第一步 领会词意(多媒体课件中出现一阵雷雨声 )师 :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 ?生 :我听到了雷声和雨声。生 :我听到了雷声和雨声慢慢地变小了。师 :雷声和雨声慢慢的、一点一点的变小的过程就叫———生 :(齐答 )渐渐地。师 :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 :雷声渐渐地小了 ,雨声也渐渐地小了。师 :能不能给句中的“渐渐地”换个位置 ,但意思不变 ?生 :渐渐地 ,雷声小了 ,雨声也小了。〔评析〕“轰隆隆”的雷声、“哗啦啦”…  相似文献   

3.
我的妈妈是个大嗓门,只要她一叫唤,家里就像打雷。这“雷声”伴着我成长,教我做人,督促我努力学习。  相似文献   

4.
朱惠慧 《文教资料》2013,(26):15-16
“靐”字作为新近出现在网络上的流行生僻字受到了广泛关注,同“槑”“烎”等字一起组成了新兴的网络文化.它的发展来源于“雷”的网络应用,原意指“雷声”,网络上用来表示“雷的升级版”,指“非常雷人”.这个字通过“先文后语”的途径传播,它的使用和发展说明了网民追求“陌生化”的解读方式,以及压缩式的网络表达方式,追求快速简单的网络语用.这个字的兴起对传统汉语造成了冲击,我们不仅要看到它创新的一面,而且要看到它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朋友到我家来,看见我6岁的儿子玩得很开心,不由得伤感地向我讲起他儿子冬冬的事来。 冬冬上幼儿园大班了,特别怕雷声。每年夏天遇到雷雨天气,冬冬总是怕得要命。在幼儿园里,不管上课还是下课,只要一听到雷声,他就躲到老师身边,紧紧地依在老师身上;在家里会“扑通”一声跪下向父母、爷爷奶奶说自己很乖,并向天求饶。孩子已经到了有雷必躲,有雷必跪的地步。  相似文献   

6.
何建华  芦叶 《语文知识》2006,(12):32-32
人们往往用雷声来形容声音之大,如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用“弓如霹雳弦惊”描写射箭时弓的响声,袁枚的《峡江寺飞泉亭记》用“飞瀑雷震”描写飞流直下的瀑布之声,沈复的《童趣》中用“夏蚊成雷”描写成群蚊子飞鸣之声,周密的《观潮》用“大声如雷霆”描写钱塘江潮水之声,刘成章《安塞腰鼓》中的“这鼓声……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用雷声来描写西北黄土高原鼓声之大。这些描写都极为形象,给人强烈的听觉震撼。不少教学参考资料在分析这些语句时,都认为它们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其实不然。  相似文献   

7.
又到了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时节。睡了一冬的小动物们,在雷声萌动之时睁开双眼,迎接一个快乐、新鲜的世界。而对同学们来说,什么是开启奇妙心灵的“惊蛰”之雷呢?是电脑游胧、日式动漫,还是一首泰戈尔的诗?“晨诵”——一个“埋伏”许久的春雷,与那懵惜懂懂的年纪不期而遇。  相似文献   

8.
郭磊 《初中生辅导》2009,(32):25-26
例1在雷雨来临之前,总是先看到闪电一闪即逝,紧接着才听到隆隆不断的雷声,这是由于( )。A.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B.双耳效应;C.雷声经过地面、山丘和云层多次反射造成的;D.闪电发生在雷鸣之前。解析:雷声和闪电同时、同地产生,但光速远大于声速,故  相似文献   

9.
我喜欢雷声,但不是自然界的雷声,而是我妈妈的“雷声”。从前,早上我还在梦中,妈妈一阵“炸雷”就把我惊醒:“快点儿起来。”我去洗脸,耳朵后面又是“雷声”!晚上我正在看电视“雷声”又追来了:“睡觉去,星期天再看!”我的天啊,一年365天,天天如此,真烦死人了。  相似文献   

10.
雨情浓浓     
雨情浓浓郭淑英轰隆隆!一声响雷滚过长空。紧跟着狂风骤起,一团团黑云从北山后边蜂拥而上,天色霎时暗了下来。一条银蛇似的闪电在空中一闪,雷声便由远而近,在小山村的上空“轰炸”开了。小山村沉浸在一片紧张气氛中。我和两个孩子刚端起饭碗,正要吃饭,被这突如其来...  相似文献   

11.
一、抓“雷”字引入新授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课题中的这个“雷”字能不能去掉?(不能 ,因为“雷雨”是打雷又下雨 ,去掉“雷”字 ,就不是“雷雨”了。)你们知道吗 ,雷雨一般是在什么时候下?(夏天的下午。)那么 ,“雷雨”是什么样子的呢?二、学习写雷雨样子的2—6自然段。1 多媒体演示1、2幅图(狂风大作 ,电闪雷鸣 ,暴雨倾盆) ,请学生仔细观察、思考雷雨是什么样子的 ,然后表达。学生表达时 ,教师随机点拨 ,使发言把握以下要点 :狂风吹、树枝乱摆、闪电亮、雷声响、雨哗哗。表达应有个人、小组、集体、比赛、评价等多种方式。…  相似文献   

12.
我们将语言在交际领域中产生的意义称之为语言的交际值,而语言的交际值又有应位交际值和错位交际值两类.错位交际值,是指语表形式和语里内容出现了差异、矛盾.有的差异表现得十分明显.例如《三国演义》第二十回写到曹操与刘备在一起饮酒,谈论天下英雄,突然曹操指着自己和刘备说:“当今天下英雄,只有刘使君与我两人罢了!”刘备听了大吃一惊,手中拿着的汤匙和筷子,不觉掉在地上.正好这时天将下大雨,响起了大雷.刘备便从容地捡起匙箸对答:“雷霆的威力,意然如此厉害.”曹操见状笑道:“大丈夫也害怕雷声吗?”刘备解释道:“圣人听到迅疾的雷声剧烈的风声尚且变色,我哪能不害怕呢?”根据前后情节提示,可以很明显地判别刘备的话完全是掩饰之词,不能仅仅从其语表形式来理解内容.再以日常生活为  相似文献   

13.
说明:本试卷共有46题单项选择题,第1至40题每题3分,第41题至46题每题5分.全卷满分15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1.在雷电来临时,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这是因为(  )A.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B.双耳效应C.雷声经过地面、山岳和云层多次反射造成的C.电光的传播速度比雷声  相似文献   

14.
单纯的喜悦     
有一个小女孩每天都从家里走路到学校去上学。一天早上天气不太好,云层渐渐变厚,到了下午,风吹得更急了,不久开始有闪电和雷声,接着便下起了大雨。小女孩的妈妈在家里很担心,她担心小女孩会被雷声吓着,甚至被雷击倒。雨下得越来越大,闪电  相似文献   

15.
惊蛰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春雷隆隆地从远远的天边滚来,春雨在江南江北织成细密的网。每年3月5日、6日或7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在地下冬眠的昆虫,所以古人把这时的节气定为“惊蛰”。其实,昆虫是听不见雷声的,而古人却认为万物都有灵性。看,在地下沉睡了一冬的虫子们打着呵欠醒过来了,拨开土坷垃和杂草:哎呀,天都大亮了!花花草草都蹿着往上长。雷声过处,细雨绵绵,淋湿了大地上各种生物,也洗去了冬日的枯草残叶,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展示在你的面前。望着窗外一方蓝天,在教室里读书的…  相似文献   

16.
闪电之谜     
“闪电”对我们来说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夏天,每当天空乌云密布时,时常会出现雷声隆隆、电光闪闪。但是若问你:“雷电是怎么形成的?”回答就困难了。18世纪以前,中国古代的人们认为雷电是雷公、电母制造出来的;而西方人则相信雷电是上帝发怒的结果,谁做坏事,上帝就用雷电来惩罚他。因此人们对雷电总怀有恐惧心理。一些不相信上帝的有识之士试图解释雷  相似文献   

17.
第一步领会词意(多媒体课件中出现一阵雷雨声)师 :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生 :我听到雷声和雨声。生 :我听到了雷声和雨声慢慢地变小了。师 :雷声和雨声慢慢地、一点一点变小的过程就叫———生 :(齐答)渐渐地。师 :谁来读一读这句话?生 :雷声渐渐地小了 ,雨声也渐渐地小了。师 :能不能给句中的“渐渐地”换个位置 ,但意思不变?生 :渐渐地 ,雷声小了 ,雨声也小了。评析〕 :轰隆隆”的雷声、“哗啦啦”的雨声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浓郁的语感情境 ,缩短了学生的认识与客观事物之间的距离 ,在学生心中唤起了强烈的真实感。他们非常自然地领会了…  相似文献   

18.
我很怕爸爸,特别怕爸爸教训我时的“雷声”。 早上,当我睡得正香甜的时候,爸爸的一声“炸雷”就会把我惊醒:“快起来!去读书!”晚上,当我津津有味地看电视的时候,“雷声”又在我耳边回响:“快睡觉!”我的老天爷呀!一年365天,差不多天天都这样,爸爸的“雷声”什么时候才会消失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电闪雷鸣     
星期六上午,山羊公公带着孙子小羊白白到郊外春游,不凑巧碰上了雷雨。天空中出现淡红色的闪电,小羊白白赶忙用手捂住耳朵。山羊公公笑着说:“别怕,这雷远得很呢!”果然,雷声很久才在远处响起。 不久,天空又闪起了一道淡蓝色的闪电。山羊公公赶忙说:“白白,捂上耳朵。”话还未说完,近处已响起巨大的雷声。 小羊白白很奇怪:“爷爷,你怎么知道雷声离我们的远近呢?” “我是根据闪电的颜色来判断雷声的远近的。” “噢,原来是这样。” 聪明的读者,请你想一想:为什么山羊公公能根据闪电的颜色来判断雷声的远近…  相似文献   

20.
风呀你真淘气总是欺负小树将小树又推又拉然后你撒腿就跑可怜的小树却差点受伤了轰隆隆轰隆隆雷的声音真不小要是能将雷的声音连成一串鞭炮在过新年时放那该有多好雷声淘气的风(外一首)@林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