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半命题作文既有所限制,又给考生比较大的选择余地,既便于考生张扬个性,尽展特长,又能有效地避免“宿构”,这种开放式的命题方式更有利于公平竞争和考生作文水平的发挥。2004年北京等14个省市采用的是半命题作文。形式是“提示语+半命题”的命题形式,具体构成有如下几种形式.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全国语文高考作文命题一直在开放性与限制性的艰难探索中前行。高考的选拔性决定了写作考查都采取命题的形式,命题的作用在于防止宿构和抄袭,同时也是考查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凡是命题,都会在构思方面对考生形成一定的限制,这种限制,有的是由词语构成的.有的是由图形或文字材料构成的;同样出于选拔性,作文命题也必须坚持某种程度上的开放.使考生才华尽显,个性张扬。[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高考解读] 话题作文是近几年高考中出现的开放性作文命题形式,它的开放性体现在考生根据作文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这“三自”给考生存作文内容、题材、形式和手法上以充分的施展才华的余地,它允许运用各种形式、使用各种方法、利用最擅长的手段表达各种各样的主题。话题作文虽具开放性,但仍有一定的限制,“作文要求”规定和限制了行文的范围及关联对象,作者必须涉及或围绕指定话题写作,而不是信马由缰毫无约束的。这种有限制的开放性作文体现了鼓励创新、张扬个性的命题新思路。怎样用好这块“余地”而使行文不偏离话题,正确立意是写好话题作文的一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4.
黄怡 《中文自修》2006,(4):32-35
一、注重考生个性发展,二选一的命题形式悄然兴起 [总析]2005年中考作文命题中,出现了不少二选一的作文题。从命题者的角度看,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了写作自主权,有利于考生发挥个性特长。从考生的角度看,既有利也有弊,利在有选择权,可以扬长避短,弊在选择要花费时间,考试时间本来就不宽裕,如果举棋不定,则会耗费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半命题作文就是只呈现一部分题目,另一部分由考生补充完整的一种作文形式。作为一种传统的命题方式,它越来越受到全国各地中考命题的青睐。这是因为半命题目既有所限制,让考生觉得写作范围比较明确,  相似文献   

6.
命题人给出多道作文题,要求习作者任选其一作文,这样的命题形式叫选题作文。选题作文降低审题难度、鼓励考生各展其才的命题意图,与新课标张扬个性、吐露真情的导向完全一致,所以已成为中考作文命题的“新宠”。  相似文献   

7.
半命题作文介于话题作文与全命题作文之间.既有所限制叉不失开放,在立意、选材、构思等方面给考生适当的选择余地.“把风筝放飞在蓝天下”就是对半命题作文生动恰当的评价。半命题形式既便于考生放飞个性的风筝。又能较好地避免宿构和猜题押题,还便于教师客观公正地评分。近两年来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据笔者初步统计。2006年中考作文半命题占26.7%.其占比超过全命题和材料作文.紧随话题作文(占比36.9%)之后.表现出“欲与天公试比高”的紧逼气势。所以,研究2006年中考作文半命题形式这只“风筝”的新特点和放飞艺术。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司法考试的命题方式与内容应该体现司法考试的两个目的,一是考查考生是否具有必需的法律专业知识,二是考查考生是否具备从事特定法律职业的能力.在过去九年的国家统一司法考试中,命题的重点在于考查考生对相关法律条文的记忆和掌握,这显然达不到司法考试的目的.为此,必须改变现行司法考试的命题方式与内容,一方面,要重点考查考生的法学基...  相似文献   

9.
一、话题作文的特点高考作文的命题 ,始终受制于这样一对矛盾 ,即既要追求阅卷评分客观公正、公平合理 ,又要尽可能地为考生提供发挥自己才气的空间。命题作文所给的标题 ,从题材上或者从主题上对作文进行了严格的限制 ,无法为考生提供这种空间 ;而且审题难度大 ,部分写作能力较强的考生可能因审题失误而抱恨终生 ,故逐渐淡出高考命题者的视野。随之而起的材料作文 ,由于审题的支撑点较多 ,降低了审题难度 ,又由于依据材料可以制订出较为可操作的评分规则 ,有利于减轻阅卷者的主观因素的影响 ,因而风行一时。但由于作文主题必出自材料 ,材料…  相似文献   

10.
2023年全国及各地高考作文题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发生了五个新变化:一是作文材料全面瘦身,二是设题载体一般取用学习探索情境,三是思辨性主题出现多种样式,四是多元主题大多选好提供给考生,五是命题材料开始出自试卷中的相关文本。这五个新变化,将会影响到未来的高考作文命题与中学作文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1.
从2004年开始,全国高考11个省市独立命题.高考数学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各地数学试卷中出现了不少新颖的高质量原创试题.从某种角度看,原创试题的新颖性对考生是一种难度,但能真正考查出考生的学习潜能和个性品质状况;而对命题者来说,更是命题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笔者在文[1]中已探讨了原创试题命题的七个方向,下面结合国内外课程标准,再提出原创试题的五个命题方向.  相似文献   

12.
回望2010年的中考作文命题,有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真是“年年芳草绿,岁岁柳色新”。纵观全国各省市的中考作文题目,命题格局稳中有变,命题内容异彩纷呈,这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笔者认为今年最集中的特点是在命题内容上,更加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突出了文题的人文特征,有利于展现考生的个性和才情。下面,来具体谈谈2010年中考作文的命题特点。  相似文献   

13.
耿红琴 《天中学刊》2001,16(5):62-63
计算机等级考试命题存在着简单问题复杂化,有些改错填空或写程序运行结果限制了考生思路,考试内容滞后于与计算机技术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强秋菊 《新高考》2011,(Z1):105-107
近年来,开放式半开放式作文已逐渐取代控制性作文,成为高考英语书面表达的一种趋势。那么怎样才能写好开放式半开放式作文呢?本文拟分析此类作文常见命题模式并给出建议及应对策略。一、命题模式及对策1.纯粹的命题作文直接给出话题,让考生围绕该话题写一篇短文。这种形式旨在考查考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为考生张扬个性提供空间,能让考生发挥出自己的特长。●应对策略首先审清题意、明确主题,然后根据主题搭建  相似文献   

15.
全命题作作为一种传统而又极具魅力的作题型,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题干简洁,指向集中。全命题作可以是一个词,一个短语,或一个单句,简洁明了,不枝不蔓。考生拿到题目,没有其他思想干扰,可以集中精力构思成。但由于其指向性明确,也增加了写作的难度。第二、限制严格,题蕴丰富。形式上严格的限制与丰富的题蕴本是一对矛盾,但这也正是优秀的全命题作的魅力所在。如“掌声又响起来”这个作题中的“掌声”意味着成功,“又”则暗示是第二次,命题显然是要考生对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成功、失败、再成功”的情感变化作一次人生探索,这正是在严格限制之中考查考生对生活的独特感知。第三、避免虚构,体现公正。相对于其他的作命题形式,全命题作的灵活度较小,猜题、押题成功的几率也很小,从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考试的公正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电脑》2010,(7):5-6
命题过程就是设限的过程,这些“限制”有的是显性的,白纸黑字明明白白写着;有的是隐性的,考生得通过对作文题目——文字或图片——的解读来破译;有的是硬性的,考生没有选择;有的是弹性的,命题者只划定了范围,考生在这个范围内是自由的。  相似文献   

17.
高考作文在命题过程中存在一些难以两全的矛盾,在实践中不能只注意问题的一面而忽视问题的另一面。具体而言,高考作文命题应当贴近现实,不过不是命题者的现实而是考生的现实;在"虚"与"实"的矛盾中,命题取向均应有一定的限度;高考命题在开放与限制方面也不能走向极端,在实践中应倾向于在"写什么"上限制多一些而在"怎么写"上多一点开放;高考作文命题在外在要求与内在要求上应倾向于后者。  相似文献   

18.
曹津源 《语文天地》2011,(16):61-64
(接上期)必须承认,当代初中生的心理具有多维性,反映这样的多维心理才能是真实的、有个性的命题。今年的命题延续这一去年的命题理念,值得我们关注。例如今年既有《走一步,再走一步》(咸宁题)这样的"励志"题,也有《示弱挺好》这样让考生一吐真言的佳题。这  相似文献   

19.
始于1999年连续四年的高考作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是成功地创造了话题作的命题形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这种新型、灵动、能充分展示自我个性的作思路,对推动中学作教学改革有着极大的启迪意义与导引作用。综观近四年话题作的高考实践,这种作命题形式确实能给考生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能准确有效地检测考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水平,有利于考生在特殊的考场氛围下写出有创见、有意蕴的精彩华章。研究分析近年话题作的高考实践,也为高考作命题趋势预测及采取应对措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中考作文命题走势分析纵观近年来的中考作文命题的形式,一般都以命题作文为主,必要时会配合情景材料,文体不限。命题作文例如:我做主;难忘的决定,做一个‘行者’善待等。这种命题方式适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状况,题目一目了然,用材料启发学生对题目的思考,不限制文体和主题,给学生发挥个性的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