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核心是塑造人物形象。学习鉴赏小说就要重点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通过环境描写反映人物的活动背景小说中的人物总是在一定环境中活动的人。小说的环境还包括与人物及其行动有关的特定的环境氛围。环境对人物的衬托作用有正衬和反衬两种。例如,《祝福》中写祥林嫂的死用的是反衬。色调是低沉与凄凉  相似文献   

2.
人物与环境     
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展现故事情节,描绘具体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使读在审美愉悦中获得教益的叙事性的学体裁。塑造人物是小说创作的命脉。“塑造人物是创作的首要任务。”(沙汀语)小说的艺术可以说是刻画人物的艺术,失去了对人物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描写,就无法反映具体、生动的社会生活图画。  相似文献   

3.
<正>一、专题阐释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小说可以多方位刻画人物性格,描摹人物心理,表现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还可以具体生动地再现人物生活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因此,小说在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但是,现代小说往往会更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描绘和剖析,有淡化情节的倾向。  相似文献   

4.
赏析小说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欣赏小说结构上的特色;二是学会分析人物形象,尤其是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三是分析环境描写的精妙及作用。就环境描写而言,要懂得小说中的人物总是和一定的环境相联系的,小说意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人物;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重点分析小说的社会环境。要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①为小说提供背景,给人物活动设置场景;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展示人物性格。环境与人  相似文献   

5.
一、训练目标根据《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关于高中学生要“初步具有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的要求,小说的鉴赏评价能力的训练要达到如下目标:1.学会分析典型环境。环境是人物赖以活动的舞台,是故事发生、发展得以展开的特定场所。小说中的典型环境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在阅读、鉴赏小说时,我们就是要通过对小说典型环境的分析,去了解小说所反映的时代特征、社会制度、阶级状况、世态风情,去体会小说所展现的人物活动场所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特点,去领悟小说所揭示的人物典型性格的独特惑力以及典型性格的社会根源和社会意…  相似文献   

6.
托马斯·哈代是英国唯一的既是前沿小说家又是前沿诗人的人。他在英国小说史上占据着非常独特的位置,因为与此同时他还是传统批判现实主义的典型代表和现代主义的先驱者。他的主要作品是韦塞克斯(Wessex)小说——作者自己给“人物与环境”小说的共同的名字。这些小说的主题主要是涉及到在人物(人)和环境(社会)之间的冲突。在哈代的韦塞克斯小说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文学是人学”(高尔基语),它以反映人的社会生活为己任。小说的核心任务则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古今中外,大凡优秀的小说,正是因为塑造了一系列不朽的典型人物而获得巨大的生命力。而在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以及主题中,人物处于中心地位。语文教学中着眼“鉴赏典型  相似文献   

8.
小说中人物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为环境条件所制约,又在推动着环境的改造和变化。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说的:“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小说中的环境内涵甚广,主要指社会背景、自然景色及风俗和特定的氛围三个方面。 鲁迅善于运用种种艺术手段,充分发挥环境描写的审美功能,为人物设置一个“大有用武之地”的活动舞台,以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鲁迅在小说中,常常巧妙地展示出人物活动的社会背景。 他的小说,从总体上说,是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社会作为总背景的,鲁镇、未庄、S城,都是当时中国城镇和乡村社会的一个缩影,既是他的小说的人物生长的土壤和活动的舞台,也是这些人物创造的对象和结果。《孔乙己》展示了辛亥革命前尚未受到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运动冲击,仍然笼罩着封建压迫和封建思想毒雾,十分愚昧、保守的中国小城镇的社会生活图景,孔乙己和他周围的人物是这种社会生活的产物,也是它的活细胞。  相似文献   

9.
关于小说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0.
特定历史文化背景对人的心理和性格都会产生影响,对人物思想、语言、动作、行为甚至价值观的形成都会产生长久的作用。反过来人物对社会环境有一个反作用,推动社会环境的形成和发展。本文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为例分析小说人物与社会环境的共生和互动。  相似文献   

11.
正小说的基本特征是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描写具体的环境,高考命题人设题离不开小说"三要素",自然,这也是阅读小说时必须关注的重点。考生需要知道的是,环境、情节常常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塑造人物形象又是为了表达主题的。那么,关于环境的鉴赏方法又是什么呢?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表现主旨有极其重要的关系。阅读中  相似文献   

12.
在小说《败节草》中,作家李佩甫开辟了“官场小说”的新视点。作者通过人物从童年至成年的成长经历,对现实生活中的人物精神动态予以准确关注和把握,考察了社会环境对人物人格报产生的深远影响。从人物与环境的对峙、人物与人物的较量和人物灵魂的自我砺练三个方面展示了人物的精神之旅。  相似文献   

13.
正在指导学生学习小说的过程中,老师一般都会引导学生了解小说的情节,感受小说的情感,分析小说的人物。但是却往往会忽略让学生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其实如果能深入探究小说的环境描写,则能以之作为切入点,让学生了解小说的主旨,对小说的认识会更加深刻。环境描写指的是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利用环境描写作者能介绍社会背景,暗示人物心理,反衬人物形象,因此环境描写在小说中其实是十分重  相似文献   

14.
暴露国民性,解剖人的灵魂,是鲁迅先生小说现实主义深刻性所在。民主,平等,个性独立等启蒙思想的运用与其悲剧性的人生体验融为一体。但,其小说社会环境中的近代制度文化的缺失为人物悲剧人生埋下了现实的种子。  相似文献   

15.
正小说是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塑造人物形象或表现人物心理,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人物、环境、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是小说描写的主要对象,是小说构思和结构的轴心。分析人物形象是小说教学的中心任务。鲁迅的小说《祝福》塑造了"祥林嫂"这一劳动妇女的悲惨形象,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分析"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呢?一、通过典型环境关照人物性格  相似文献   

16.
小说是社会的真实写照,是展示人生意义和人文理想的艺术,它体现一种时代精神,拥有深厚的社会内涵和文化底蕴。传统意义上的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并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小说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正因如此,小说使人感动,使人沉迷,使人遐想。  相似文献   

17.
瑞宣与觉新形象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瑞宣与觉新分别是老舍先生的小说《四世同堂》和巴金先生的小说《家》中的人物。类似的生活环境和家庭角色,使两个人在性格上有很多相同的特点;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社会氛围,又使两人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外,也使两者将相同的性格特点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文章通过瑞宣与觉新这两个人物的形象分析,对两者的异同步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8.
小说以人物形象为基本构成因素,主题思想是通过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显现出来的,因而小说教学应注重人物形象的分析。人物形象的分析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了解小说描写的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即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人物  相似文献   

19.
李佩甫的最新小说《生命册》以走出无梁村的"我"为线索人物,描摹了中原乡村半个世纪的广阔社会生活图景和各色人物。本文从小说的人物命运和生活状态入手,从社会历史的角度对小说中各色人物进行评论,揭示了人物命运和社会环境相辅相成的道理,构建了中原乡民独特的生态群落。  相似文献   

20.
有的学者认为,契诃夫塑造的别里科夫“和周围人处于尖锐对立的地位”。本文分析了《套中人》与《醋栗》中的人物关系,认为主人公与周围人物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这类小说中人与环境的冲突主要表现在叙述或评论性人物与平庸的社会环境的冲突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