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闻捷 《新闻实践》2012,(11):35-35
今夏,台风数次袭扰,急风骤雨中,记者在第一线发回了一个个生动的现场报道,受到了百姓的好评。可是第11号台风“海葵”过后,某电视台的一则新闻视频被一门户网站剪辑出来,放在首页醒目位置,引起了人们争议。视频拍摄于台风登陆前20分钟的宁波北仑区,一穿着雨衣的年轻女记者腰部栓着一根看似较粗的黑色绳子,在狂风暴雨中声嘶力竭地播报着台风即将登陆的现场新闻。一阵强风吹来,她甚至站立不稳,蹲下了身子,但仍未中断播报,现场清晰地听到呼呼的风声……新闻播报结束,一穿黑色雨衣的男同事走入镜头,一步步拉紧绳索将她抱住。就是这一段视频,引发网友争议。一部分网友钦佩女记者的敬业精神,也有感慨记者职业的辛苦。但更多的网友则是质疑电视台这样的做法不妥当,有作秀的嫌疑。  相似文献   

2.
记者部落     
《青年记者》2012,(1):24
新闻求实、观众求真,她一直要求自己做一个裤脚上永远沾着泥土的记者;用心做节目,是她在新闻采访报道中的一贯作风;她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冬季徒步进入墨脱的女记者。本期"传媒骄子",请看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中央电视台浙江记者站  相似文献   

3.
17级超强台风“桑美”登陆浙南前后,浙江电台新闻台推出了12小时不间断特别直播节目“直击‘桑美超强台风’”。这是浙江电台新闻台成立以来台风报道的第一次直播,也是新闻台首次超长时间的直播,直播节目启动后,受到多方好评。  相似文献   

4.
2011年中国电视新闻报道的一大亮点就是中国驻外记者的出镜报道.突出的就是对利比亚战争的报道.央视不仅派出了驻外记者深入利比亚报道战事,而且还派出了女记者队伍.被派往班加西的记者王梦在第一时间赶到新闻现场发回战争前沿的报道.头戴钢盔、身穿防弹衣的冯韵娴和我国其他4名记者在的黎波里被反政府武装围困在里克索斯酒店5天,仍然坚持在枪炮声中报道战事,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外,在伦敦骚乱和曼谷洪灾的报道中,都在第一时间看到了女记者在第一现场的报道.  相似文献   

5.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京华时报年轻的女记者采访湖北省省长李鸿忠时说:"请问省长您对去年发生的邓玉娇事件怎么看?"省长很不高兴,就斥责这位女记者,认为女记者"这样的提问不对",并问女记者是哪家媒体的.声称"我要找你们的社长",并拿走女记者的录音笔,看看录音笔里究竟是什么内容.  相似文献   

6.
“为什么我们总是被这样的声音,这样的画面感动,为什么我们总是看着看着就会眼含热泪,”说到这里,CCTV新闻频道主持人赵普禁不住哽咽了,不得不低头调整情绪,在停顿了两三秒钟之后,赵普继续说,“因为我们爱这块土地,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懂得相互关怀……”说到这里,赵普再次无法控制情绪,再次低头平复激动情绪,忍住眼眶中激动的泪水。接下来,赵普继续完成了简短的新闻播报。这一央视主持人流泪事件,让更多的观众认识了这位热血男儿,有观众呼吁:“中国,需要这样有情有义的时政节目主持人。”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那么"一词在媒体播报中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误用、乱用等情况时有发生,必须引起注意. 笔者发现,"那么"一词多出自青年影视人员、前方记者和现场主持人以及时空连线中.以8月4日央视五套广州亚运会倒计时1 00天特别节目为例,.时空连线"中几个记者对"那么"一词多次误用,相信收看了节目的细心观众都会有深刻的印象.另外,据笔者统计,央视一个从外地发回的现场连线报道中,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内就一连使用了8次"那么",以至于平均两三句话就有一个"那么";而这8次"那么"的使用,竟然没有几次是合乎语法的.  相似文献   

8.
从来都是新闻主播传播新闻,而最近央视的新闻主播却成了新闻的制造者,先是《新闻联播》连续换上几个新面孔,其中郭志坚的微笑成为观众谈论的焦点,后有贺红梅晚间补妆画面被直播,接着又是文静早间播报当着全国观众打哈欠……一时间,央视、主播成为舆论热议的关键词,批评讽刺愤怒者有之、理解调侃打趣者也不少。  相似文献   

9.
“马”背上的女记者──我的记者生涯(之一)文贤书编者按四川日报高级记者文贤书,当年她风华正茂,一脚跨进报社大门,便注定了她这一生将以记者为业。如今三十六个春秋过去了,这位长年活跃在川西坝子上的女记者,把自己一行行奔波的足印留在田坎上,茅舍里,林盘边,...  相似文献   

10.
李兰娟在央视新闻“遇见你”的人物特写中被称为“连轴转”的老太太——这位已经73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在战“疫”的最前线经常每天只睡三个小时。被同行称为“中国脊梁”的李兰娟,成为继钟南山之后又一位感动中国的院士级人物。宅在家里刷朋友圈的日子里,我很好奇这位女院士的身世。相关的报道中,这位自学成才的“赤脚医生”让我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11.
17级超强台风“桑美”登陆浙南前后,浙江电台新闻台推出了12小时不间断特别直播节目“直击‘桑美超强台风’”。这是浙江电台新闻台成立以来台风报道的第一次直播,也是新闻台首次超长时间的直播,直播节目启动后,受到多方好评。直播节目的成功,取决于对台风直播节目的要素构成的准确研判与分析。本文就广播台风直播节目的要素构成进行论述。1、直播预案凡事预则立,预案是针对重大事件和突发性事件事先准备好的处理方案。台风是可预见的重大新闻事件,与突发性事件相比,台风直播预案启动的准备时间相对宽裕,非常有利于台风直播节目的成功。这也…  相似文献   

12.
非常荣幸合众传播被评为"2011年度央视优秀广告代理公司"。感谢合作伙伴十年来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合众人的努力又一次得到了证明。与央视的合作由来已久。作为国家级电视媒体,央视是国家政治文化的媒体表达,也是最广泛贴近普通百姓的传播载体。央视一方面要在多元竞争的国际化媒体环境中争取更大话语权,另一方面更肩负面向观众需求、面向市场、面向竞争的商业重担,但央视各  相似文献   

13.
吴军 《新闻记者》2006,(11):39-39
今年8月中旬,各大媒体都在报道台风“桑美”袭击我国南部的消息。某日临近傍晚时分,我像往常一样打开电视机准备看看相关的新闻。这时,一个画面紧紧抓住我的眼球,至今仍记忆犹新:在狂风暴雨中,一个年轻小伙拼命抓着一根电线杆,正在声嘶力竭地叫喊.他那瘦弱的身躯似乎马上就要被狂风卷走。因为是刚刚打开电视,笔者起初还以为是某一个不幸的人在回家的途中遇上了这场灾难,正在无助地呼救。最后还是呼喊者手中紧握的话筒提醒了人们:他是一个正在现场报道台风的央视记者!一些看过这条新闻的人对此大都表示反感。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4.
<实话实说>将告别观众.这个红极一时的节目曾从央视新闻频道的改版中被"踢到"了央视一套,如今又将在央视一套改为高清频道的变革中被"淘汰".据悉,央视新一轮改版工作终于开始"动刀",<实话实说>节目由于收视率不理想而停播,告别荧屏.  相似文献   

15.
新春临近,“桑美”台风登陆地苍南灾区的百姓生活怎样?社会各界为他们送去了怎样的温暖?他们能按时搬进新家欢度春节吗?2月11日(腊月二十四),浙江卫视联手温州广播电视总台,推出了大型直播《冬天里的温暖——永兴村的团圆饭》,告诉了人们答案。整个直播活动分上午(10:45-11:40)和晚间(18:  相似文献   

16.
记者的眼泪     
吴兴人 《新闻记者》2004,(11):38-38
不少记者大约因见多识广的缘故,对被采访的对象,不大容易被感动,更不要说流眼泪了,但这一回,从9月下旬到10月上旬,中央新闻单位周国知事迹采访团的记者们在鄂西南高寒山区采访时,被这位优秀基层干部的事迹深深打动了。在CCTV新闻联播播出的《一次令人感动的采访》中,我们看到了  相似文献   

17.
电视记者的“角色意识”,是指“进入状态”、“进入角色”之意。在现场报道中,记者的语言、语调、语言节奏以及衣着、动作、姿态、面部表情、眼神等如果与现场事态、现场气氛相协调、相一致,即记者的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与事件现场完美和谐地融为一体,笔者称之为“进入了状态”,“进入了角色”。而在现场报道的实践中,不少记者“进入不了状态”,或“进入状态慢”,目前不少电视台由年轻靓丽的女记者或播音员出镜播报,在现场播报什么?怎么提问?大多数由场外记者拟定底稿,由于播报的内容,所提的问题不是出于自己的真情实感,播报…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消息类节目出现在屏幕上,消息类节目主持人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注意。在《现在播报》里我们认识了康辉和海霞,在《第一时间》里认识了欧阳夏丹,在《全球资讯榜》里认识了芮成钢,在《中国新闻》里则认识了鲁健,他们的出现将新闻类节目播报人推到越发显著的位置上,他们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人们对这些优秀的新闻播报人都冠以“主播”的称号。  相似文献   

19.
闫伟 《今传媒》2007,(2):55-57
我国的名人访谈节目,大致存在着两种类型:一种以央视的"艺术人生"、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等为代表,参与者由主持人、嘉宾和现场观众三部分组成.另一种以央视的"面对面"、"高端访问"等为代表,通过主持人(记者)与嘉宾一对一的双向交流完成.本文试图以前不久"面对面"和"鲁豫有约"对易中天的访谈为例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从两档优秀节目的个案对比中总结我国名人访谈节目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20.
1997年8月18日,一个直径1000多公里、中心风力十二级以上的特大台风从浙江正面登陆,给浙江省带来193亿元的惨重损失。为了及时准确地将台风消息、受灾情况、浙江人民抗台自救重整家园的新闻公告全国,浙江电视台新闻中心的100多位编辑记者在台风现场、在话筒前、在直播室、在各自的工作岗上,也与台风战斗了十多天。在摇摇欲坠的海堤上,在十二级以上的强风暴雨中,在被化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