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召唤     
我是一位乡村小学教师,自1991年教书以来,令我痛苦的不是乡村小学教师微薄的收入和艰苦的环境,而是一些适龄儿童上不了学。我可以忍受艰苦的生活和一切其他的痛苦,但是我不能忍受失去学生的痛苦,特别是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一位母亲如果失去了孩子,她会怎么样呢?现在,社会上的打工潮强烈地冲击着校园,有的孩子放下了书包加入了打工者的大潮中去,这样一种现状难道不让我们深思吗?我们有责任向社会呼吁:让孩子回到校园中来吧!  相似文献   

2.
流逝的生命     
我是昨天。我已永远离你而去。我是长长一列日子的最后一个,在你身后流走,流进雾霭和昏暗之中,汇入遗忘的大海。我们每一个都满载而去,成功、失败、欢笑和痛苦;我们载着这一切归于遗忘,而我们离去时都会在你的潜意识中留下些什么。  相似文献   

3.
翔燕 《家庭教育》2010,(12):1-1
傍晚,一只小鸟冒冒失失地飞进了我家的窗口,扑腾着翅膀飞来飞去试图回到大自然它自己的家去。可是,几次三番撞在透明的窗玻璃上,我听着那痛苦的撞击声,心想:如果它是人,此刻应该是鼻青脸肿了吧?不禁有一丝心痛的感觉。  相似文献   

4.
老槐树     
迎着瑟瑟秋风 ,踏着片片落叶 ,沿着村头弯曲的小路 ,怀着沉痛、苦闷的心情 ,我默默地走着 ,走着……哦 ,老槐树 ,我又来了 ,又来到你身边了。抚摸着老槐树那粗糙的树干 ,想起它年老的寿命 ,我又回到那痛苦的记忆之中……三年前 ,我和妹妹常到离村很远的一个小山丘上去玩。每次途中 ,我总看到在老槐树下的一个破草屋。草屋的窗是用一张破布遮起来的。在寒风的吹拂下 ,不停地摇摆 ,像是在向我们招手……后来有一次 ,我和妹妹到小山丘上去采野花 ,看到窗前坐着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我问妹妹是否认识这位老奶奶。妹妹说 :“这老奶奶不知是哪村…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有幸和学校的同事一起去如皋学习,仅仅两天的时间,让我收获颇丰。真是百闻不如一见,真真实实的让我感受到教育的差异,作为全国的教育强市,成绩的取得是多方面的因素。这不由得引起我的思考:同样的教育,我们的差距在哪里?细想起来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其根本的一点是抓住了一个中心--学生,无论是学校管理,还是活动开展、课堂教学都以学生作为中心,让学生去做,让学生自主去学。从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来看,也有些老师想将课堂放给学生,但是往往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老师没事做,学生也没事做,另一种是老师没事做,学生做不了。最后都带来一种结果,就是回到原点。这种现象的出现正说明我们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着问题。自主学习不等于学生自学,更不是自由学习,要改变我们这种"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现象,需要我们做多方面的努力:  相似文献   

6.
吴铭 《教师博览》2006,(11):6-7
1992年,当我辗转回到以色列的时候,13岁的老大、12岁的老二和10岁的小女儿都还暂时留在中国。选择在那时回到以色列,完全是穷途末路:我的父亲是犹太人,二战时逃亡到上海,并在那里生下了我。母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抛弃了我们,12岁那年父亲去世,我就成了孤儿。长大后,我在上海铜厂当体力女工。结婚生下3个孩子后,丈夫离我们而去。留在上海,满眼都是痛苦的回忆。正好那时中以正式建交,怀着一种逃避的心情,我成为了第一批回到以色列的犹太后裔。初到以色列的日子,比想象中要困难许多。我不懂得那里的语言(父亲教的古希伯莱语早已不在以色列使用),…  相似文献   

7.
信仰与修养     
每次去“肯德基”的时候,都不愿意买薯条。那固然是一种很诱人的东西,但我知道,片刻之后,它会给我一种“食不知味,弃之不舍”的感觉。惧于这种感觉的痛苦和无奈,我不去买它,不去碰它,不去惹它。有些东西,在人的生命中,也不过就是那几根薯条,可是没有人能够先知先觉,像我躲避薯条一样躲避那些东西。  相似文献   

8.
林芝怿 《红领巾》2014,(7):90-91
春天的乡村总是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吸引着我,花红柳绿、鸟语花香的三月,我又回到了老家新津。一到新津郊外的老家,我就和妹妹在田间地头疯跑了起来。正玩得高兴,突然有个人拉着我的手扯了扯。哇!是谁啊!吓得我喊了一嗓子。原来是爷爷,他神秘兮兮地说:“小铃铛,我带你们姐俩去做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干不干?”还没等我同意,爷爷拉着我们就走。  相似文献   

9.
拖地     
正9月13日晴今天上午,我和几个小伙伴打完球,回到家一看,地面怎么这么脏,洁白的地砖上竟有些脚印和脏兮兮的泥土。心想:"今天是星期天,我还是帮妈妈分担一些家务吧!"于是,我找来一把拖布,去厨房打来一盆水,学着妈妈的样子,将拖布在盆里浸了浸,抓住拖布头拧了几下。拿起拖布一前一后地来回使劲拖,没拖几下白拖布变成了"黑包公",地面也变成了花脸猫。我心想:"地面怎么这么脏?"我有些泄气了,一屁股坐在了沙发上心里念叨着:"妈妈怎么拖得那么干净?"我有些不  相似文献   

10.
假如我又回到少年,我做事要更有毅力,决不因为事情艰难或者麻烦而撒手不干,如果我们要光明,就得征服黑暗。毅力所产生的作用有时同天赋不相上下。俗语有云:“能登上金字塔的生物只有两种——苍鹰和蜗牛。”假如我又回到少年,我要锻炼我的勇气。一位博学的作者曾说过:“世上没有任何事物比勇气更温文尔雅,也没有任何事物比怯懦更残酷无情。”我们常常过多地自寻烦恼,杞人忧天。“怕痛苦比痛苦本身更可怕。”凡事都有危险,但镇定沉着往往能克服最严重的危险。对一切祸福做好准备,就没有什么可以害怕的了。假如我又回到少年,我要事事乐观。生活…  相似文献   

11.
<正>我总觉得,艺术馆是城市最敏感纤细的一根神经,有些孤傲地自藏着,却又好好经营着,他们最为真实地袒露城市的思想运动,不断试探着揭示被人忽视的现实。上大学以来,几乎每个周末我都有些强制地要求自己去参观一个美术馆或者艺术馆。这些地方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搭上一班陌生的地铁,便与玄虚缥缈的艺术更近一步。但坦白来说,很多展览,我也没有看懂,但我还是虔诚地对待每一个作品。老师曾经和我们说:“不必强求看懂,仅停留在审美的角度去观赏,  相似文献   

12.
暑假,我们一家三口回到了我的出生地--黑龙江省嫩江县. 一个阳光灿烂、微风习习的日子,我们一大家子坐着面包车去嫩江景色最美的江边野炊.  相似文献   

13.
假如我又回到少年,我做事要更有毅力,决不因为事情艰难或者麻烦而撒手不干。如果我们要光明,就得征服黑暗。毅力所产生的作用有时同天赋不相上下。俗语有云:“能登上金字塔的生物只有两种—苍鹰和蜗牛。”假如我又回到少年,我要锻炼我的勇气。一位博学的作家曾说过:“世上没有任何事物比勇气更温文尔雅,也没有任何事物比怯懦更残酷无情。”我们常常过多地自寻烦恼,杞人忧天。“怕痛苦比痛苦本身更可怕。”凡事都有危险,但镇定沉着往往能克服最严重的危险。对一切祸福做好准备,就没有什么可以害怕的了。假如我又回到少年,我要事事乐观。生活…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个极容易陷入往事之中的人,总是怀旧,不愿回到现实。我认为这是一种很颓废的做法,就像人们总是说,只有现在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相似文献   

15.
王登班  朱荣 《师道》2006,(2):13-13
一位教师一边用书本敲着学生的脑瓜,一边生气地大声说:“这道题我都讲了10遍了,你还是不会!给我抄10遍交来,再不会就把家长叫来把你带走。”回到办公室,这位教师还在骂学生是猪猡,说自己起早贪黑地给他们上课辅导,可有些学生就是不好好学。我也曾这么困惑过。为了学生,教师可以把心掏出来。然而,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我们总是难以抓住学生的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好,可实际上学生并不领情。他们到底都在想什么?这是我们都想问,也都想知道的。问题是:我们真的去探索学生的内心世界了吗?我们真的去了解他们都是怎么想的了吗?我们总是…  相似文献   

16.
王登班  朱荣 《师道》2006,(2):13
一位教师一边用书本敲着学生的脑瓜,一边生气地大声说:“这道题我都讲了10遍了,你还是不会!给我抄10遍交来,再不会就把家长叫来把你带走。”回到办公室,这位教师还在骂学生是猪猡,说自己起早贪黑地给他们上课辅导,可有些学生就是不好好学。我也曾这么困惑过。为了学生,教师可以把心掏出来。然而,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我们总是难以抓住学生的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好,可实际上学生并不领情。他们到底都在想什么?这是我们都想问,也都想知道的。问题是:我们真的去探索学生的内心世界了吗?我们真的去了解他们都是怎么想的了吗?我们总是…  相似文献   

17.
如果我能使一颗心免于哀伤我……就不虚此生如果我能解除一个生命的痛苦平息一种酸辛帮助一只昏厥的知更鸟重新回到巢中我……就不虚此生这是鞠玉翠教授在《课堂中的学生行为研究》的报告中向我们推荐的一首诗。读完这首诗,我的内心涌动着一股暖流,虽然这首诗不是描写教师的。其实不管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在面对孩子的时候,出于一种本能的责任,都会把"歪曲的小树苗扶正"。但是我们的教育行为并不都是合理的,也许我们自认为的育人,其实是在"毁人",只不过我们大多数真的是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罪过"!  相似文献   

18.
读有些文字,包括有的当代名家的文字,常常让我感受不到一点阅读的愉悦、文字表情达意的魅力。如果遭遇这样的阅读,我便忍不住要掷卷长叹:为何要用这样的东西来败坏读者的胃口?痛苦!却不是因文字扎入肌理和内心而引发人生感喟产生的痛苦。这样的痛苦,对于阅读者其实是痛苦而快乐着的。另有一种文字,当  相似文献   

19.
贺卡泪     
王凤林 《班主任》2004,(1):46-47
江琳要走了,要离开这所省重点中学,回到那偏僻的山村中学去读书.赵主任拉着江琳父亲的手,连声道歉:"对不起,对不起,江琳走到这一步,是我们没有想到的."说着,递上一个封好口的信封,"有些话,我们不宜面谈,这封信请您带好,回家后再看……"  相似文献   

20.
一、文字即交流,每个人都是作者 师:我们先来欣赏两段.文字。 (出示,师朗读) 暑假我去北京玩了5天。在北京我感觉十分陌生。回到常熟时,完全不一样。这里散发着一种温暖,我像孩子回到了母亲身边。到了小区,一点儿也不陌生的花草,简单而又普通的居民楼。到家了,我那温暖的小床,那充满智慧的书桌。我养的两只巴西龟看见我就像看见了亲人。回家的感觉是温暖、迷人的。(蔡李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