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教例〕把2.953保留两位小数、一位小数和整数 ,它的近似数各是多少?师 :同学们对这个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生1 :我不知道“保留”是什么意思?生2 :我知道“保留”就是留下来的意思。生3 :那么“保留两位小数”又是什么意思呢?生4上讲台) :保留两位小数就是把小数部分要留下来两位。师(待学生真明白了)老师考一考你们。“保留一位小数”是什么意思呢?生1 :保留一位小数就是把小数部分要留下来一位。师 :保留整数”呢?生2 :就是把这个数小数点左面的数留下。师 :看来同学们真明白了。下面请同学们尝试解答例1 ,并让三个…  相似文献   

2.
最近,笔者在一次新课程改革研讨活动中上了一堂二年级数学观摩课“万以内数的读法”,颇有体会。下面选取其中的三个教学片断:【片断一】——学习数位顺序表师: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呢?10个百、10个千呢?生回答后师板书:万千百十个师出示计数器,生观察、交流,感知万以内的计数单位。生在各自课前做好的空白卡片上分别写上个、十、百、千、万。师: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等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三、四、五位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板书成:万千百十个位位位位位师:你能够把自己的卡片做成数位卡片并按顺序排…  相似文献   

3.
一、情境创设——激趣屏幕动画先后出示白雪公主、七个小矮人。师:请看屏幕——森林里,有一位漂亮的公主,是谁呢?她有几位好朋友,又是谁呢?学生脱口而出: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师:数一数,七个小矮人都来了吗?随着学生数数,屏幕出示1至7七个数,再在气球中出现7、14、21三个数。师:七个小矮人他们每人手里拿着一只气球。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气球上的数,你发现了什么?生1: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7。生2:第一个数是7;第二个数是7+7,两个7相加等于14;第三个数是21,3个7相加等于21。师:接着往下写,是哪些数呢?学生回答28、35、42、49,屏幕中出示各数,…  相似文献   

4.
现象在一节练习课上,我组织学生练习中间有零的乘法笔算。其间,我随意找了六位学生板演,并组织学生结合黑板上的板演展开讨论。在讨论中出现了以下情况:师:大家一起看一看生4做的。你认为对吗?307×692703生:(齐)不对!师:哪儿出问题了?生1:他个位满十,但没有向十位进位。师:(边说边指横线上的数6)他进了位呀!生2:他是进位了,但没有把进位后的数加到十位乘得的积中。师:(故作惊讶状)是这样吗?生3:十位上应是0乘9再加上进来的6,所以积的十位应写6,而不是0。生:就是呀!师:既然大家说得这样有道理,(面向生4)你认为呢?生4:(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是…  相似文献   

5.
【教学案例】一年级(下册)《比较数的大小》师:小松鼠和小猫一起去海边拾贝壳。小松鼠拾了"□6"个,小猫拾了"□8"个。谁拾得多?生1:□6<□8,小松鼠拾得多。生2:不对。如果小松鼠拾的是36的话,小猫拾的是28,那么就是36>28了。师: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要先比较哪一位?生:要先比较十位。师:(在□里分别填数,变成46和38)小松鼠拾了46个,小猫拾了38个,谁拾得多?生1:46的十位是4,38的十位是3,所以46>38。生2:四十几大于三十几。师: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应比较什么位?生:比较十位。  相似文献   

6.
片断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出示情境图)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看图上都有什么?你想知道些什么?生:我想知道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生:天空中有多少只海鸥?生:岩石上有多少只海鸥?生:水中有多少只海鸥?生:沙滩上有多少位小朋友?……片断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一)数出沙滩上海鸥的只数。师:我们先来解决"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好吗?怎么办?生:数一数。学生自己数。师:你是怎样数出来的?数  相似文献   

7.
一、猜一猜:感受分数的存在师:在你们心里,最小的数是几?生:0。师:我把0的“家”安顿在这儿。板书呈现:师:比0大一些的数是——(1)接下来是——(2,3)板书依次呈现1.2.3:师:我们学过的0、1、2、3均可以标在数线上。再往下是几?  相似文献   

8.
<正>【案例背景】有幸参加校内的赛课比赛,授课内容是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搭配"。【案例片段】……师:时间到。把书合上,说一说刚才你们看书时知道了什么?生:要用所给的数字1、2、3组成两位数。师:两位数的意思是什么?生:个位和十位都要有数。师:你们都组成了几个两位数?统计组数的人数。看过书后一个也没有组出的学生(这部分学生不会自学或是根本没有看懂题目意思);组出一个的学生人数,  相似文献   

9.
教学七册“近似数3.0比近似数3精确”时,一教师的教法是: 师:哪些数能变近似数3? 生:……(举了些例子) 师:能变3的数,最小的是几? 生:最小的是2.5。师:最大的呢? 生:最大的是3.4。师:哪些数能变3.0呢? 生:……(也举了些例子) 师:能变3.0的数,最小的和最大的分别是几? 生:最小的是2.95,最大的是3.04。  相似文献   

10.
片断一师:在刚才的比较中,同学们已经发现:位数不同的两个数比大小,位数多的那个数大。如果两个数位数一样,像825和831,710和599,1978和8021,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生1:我知道825<831。生2:710>599。生3:1978<8021。师:你们是怎样比较的?能说说理由吗?生1:我是将十位上的数  相似文献   

11.
案例:生:老师,我不赞同课本上讲的“四舍五入法”,比如说65,它离60是5、离70也是5,因此,它的近似数可以是60也可以是70,我认为不能说“五入法”。师:你说得有道理,那你想想352这个数接近几百?生:接近400,它离300有52个数,离400有48个数。师:你再看751、657这两个数呢?生:……师:这几个数尾数的最高位是5,它们就靠后面那个百近些,所以,求近似数时就得按课本上所说的“尾数最高位是5,要向前一位进一”。生:老师,350与300和400一样接近,650离600和700一样近,750……我们认为像这样的数不适合用“四舍五入法”。师:同学们讲得确实有道理,但课本…  相似文献   

12.
[案例]苏教版五下"用数对确定位置"练习片段1.师: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出色,尤其我要表扬一位同学,他一直积极思考,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他所在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3,2),你知道他是谁?生:他是钟鑫。师:判断正确吗?(生齐答:正确)  相似文献   

13.
一 设问导入,了解学情,揭示"岩石书"◆◆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咱们共同学习—— 生:(齐)《最大的"书"》. 师:小手伸出来跟我写课题—— (生边书空边说笔顺) 师:请一位小朋友读课题. 生:最大的书. 师:预习时,读了这个课题,你头脑中产生了哪些疑问呢? 生:最大的书有多大呢? 生:最大的书是什么? 生:"书"为什么要加引号呢? 师:你们都是爱思考的孩子.(板书问号)课文预习了,说说读了几遍.  相似文献   

14.
<正>一、借助资料,引入英雄人物1.借助图片,初识刘胡兰师:同学们,上课前王老师先请大家看一幅图片,(出示毛主席照片)知道他是谁吗?生:毛主席。师:很好,咱们一起来读——生:人民领袖毛泽东。师:1949年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他曾经为一位年轻的革命战士这样题词——生: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师:你们知不知道这是给哪一位年轻的革命战士的题词?  相似文献   

15.
赵飞 《贵州教育》2013,(2):30-32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去认识一位手艺人,他就是——刷子李(生接)。刷子李是一位手艺人的绰号,通过这个绰号你明白了哪些信息?生:他是刷浆的。(强调生字"浆"的读音)师:你知道了他的行当。生:他姓李。师:你知道了他的姓氏。生:他粉刷技术肯定很好,才会得到这样的绰号。师:听听,他说得有理有据。是的,在当时的天津,人们用行当加姓氏来称呼在这一行技艺高超之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二册《数的顺序》教法一师:小朋友,今天聪聪和明明带来了100以内的数和大家见面。为了给小朋友留下好印象,它们正商量着怎么排队呢?瞧,一部分数动作可真快,一下子排好了。你们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生1:第一横行是双数,第二横行是单数,接下去是双数、单数……生2:第一竖行的个位是1,第二竖行的个位是2,每竖行的十位都是从1—9。生3:左斜行每个数的数字都相同。生4:右斜行每个数都相差9。生5:右斜行的十位从1—9,而个位却是从9—1。师:按照数的顺序,填完数目表缺少的数。你还能在表里找出哪些有趣…  相似文献   

17.
一 师:同学们,谁能替孙老师请两位听课的老师加入到我们的团队一起来上课?(生纷纷举手)至于你怎么邀请,就看你的现场交际能力了. (生现场邀请听课老师中的两位上台) 师:帅气男生看上了靓女老师.(笑声)欢迎两位老师加入到我们的团队里来一起学习.同学们怎么表示? 生:老师,欢迎你们两个加入我们的团队. 师:听听被邀请的老师怎么说. (被邀请上课的老师甲、乙表示感谢) 师:这就是融入.融入需要语言沟通.被邀请的老师坐在台下是老师,坐在我们的群体当中就是—— 生:朋友. 师:朋友见朋友,首先握握手. (师生与甲、乙握手) 师:请看屏幕,齐读课题! 生:今生与你相遇. 师:"今生与你相遇"的关键词是什么? 生:相遇.  相似文献   

18.
一、谈话引入,导出课题(课上,靳老师用简短、清晰、富有条理的话语向同学们做了自我介绍,然后请同学们讲讲听清楚了几个意思。)师:现在请一位同学说,靳老师刚才这段话说了几点意思。(一位同学概括了靳老师话的意思后,末尾还加上了自己对靳老师的印象——“和蔼可亲”、“幽默风趣”等。)师:最后这几句话用一个词概括就是——我们谈话之后你的感受!(板书:感受)请大家读这个词。(生齐读)师:什么是感受?生:感受是内心活动,是人心里面的情感活动。师:我们去感知周围的情况,感觉到它就叫——感之于外。生(:齐读)感之于外。(师板书:感之于外)师:看…  相似文献   

19.
要善“抠”     
“噢,通行证,我就拿。”——这是《列宁和卫兵》中列宁说的一句话。一位老师教学至此,在“噢”字上做了一番文章:师:这里的“噢”是什么意思?生:是列宁想起应该出示通行证。师:列宁不知道应该出示通行证吗?生:知道。师:列宁为什么不主动出示呢?生:因为他工作很多、很  相似文献   

20.
案例一:1.请一位学生上来拉直毛线。师:现在这根毛线发生了什么变化?生:从弯的变成直的。师:老师要感谢这位同学的一拉,拉出了我们的一个新朋友——线段。师:这两手掐的地方还藏着一个宝贝——是线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