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2 毫秒
1.
背景资料:案例是苏教版数学第十二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执教者是某校的骨干教师;参加者皆为各中心校中高年级数学教师。课后评价:大多数老师都竖起大拇指,连声叫好,“好,太好了,我们是绝对上不成这样好的!” 思考一:教师是引路人还是主宰者? 课是从老师的谈话开始的:“同学们,再过几天我们就要去春游了,同学们知道去哪里吗?”学生们一  相似文献   

2.
<正>2022年版课标提倡课外阅读课程化,在“整本书阅读”中提出教师应该统筹安排课内与课外、个人与集体的阅读活动。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将课外阅读课分成引导课、推进课、整理课、延伸课四种课型。如何帮助学生整理已有的阅读经验?王崧舟老师执教的《城南旧事》和《西游记》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在诗意化的语言中,对标主线索,创设情境,水到渠成得理趣,张弛之中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现将几点笔触整理成文。  相似文献   

3.
<正>近几年,我校进行了课外阅读指导的研究与探索。这过程反映出了一些问题。老师们时常教导学生要多读课外书,丰富自己的知识,有的还规定学生人手一册课外书,鼓励其闲时多看,这足以见老师们对课外阅读的重视。但在学生看什么、怎么看等实际问题上,老师们往往忽略不谈。学生的课外阅读基本上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这样的课外阅读不会产生多少实效。那么,我们需要怎样的课外阅读呢?一、急功近利不可取  相似文献   

4.
问题呈现案例一:教学《九寨沟》(苏教版第7册)时,教者让学生分节朗读、简述内容后,要学生汇报课前感受九寨沟的方法,并归纳板书:课外阅读、上网查询、景点解说、播放录像。接着便分组汇报“自学成果”:课外阅读组,借助朗读介绍了课外阅读中了解的资料;上网查询组,借助电脑展示了网上查询的资料;景点解说组,扮演角色介绍了课文涉及的景点;录像放映组,借助录像展示了相关景点的图像。汇报之中,教师始终在台下与学生一道倾听,和学生一样兴奋。案例二:阅读《卢沟桥的烽火》(苏教版第10册“)守桥部队严惩敌人”这部分内容后,教者让学生说感受,学…  相似文献   

5.
【问题呈现】案例一:教学《九寨沟》(苏教版第7册),教者让学生分节朗读、简述内容后,要学生汇报课前感受九寨沟的方法,并归纳板书:课外阅读、上网查询、景点解说、播放录像,接着便分组汇报“自学成果”:课外阅读组,借助朗读介绍了课外阅读中了解的资料;上网查询组,借助电脑展示了网上查询的资料;景点解说组,扮演角色介绍了课文涉及的景点;录像放映组,借助录像全部展示了相关景点的图像。汇报过程中,教师始终在台下与学生一道倾听,和学生一样兴奋。案例二:阅读《卢沟桥的烽火》(苏教版第10册)“守桥部队严惩敌人”这部分内容后,教者让学生说…  相似文献   

6.
[问题呈现]案例一:《九寨沟》(苏教版第7册)教学片段学生分节朗读、简述内容后,教师要学生汇报课前感受九寨沟的方法,并归纳板书:课外阅读、上网查询、景点解说、播放录像。接着分组汇报“自学成果”。课外阅读组:借助朗读介绍了课外阅读中了解的资料;上网查询组:借助电脑展示了网上查询的资料;景点解说组:扮演角色介绍了课文涉及的景点;录像放映组:借助录像展示了相关景点的图像。汇报中,教师始终在台下与学生一道倾听,和学生一样兴奋。案例二:《卢沟桥的烽火》(苏教版第10册)教学片段学生阅读了“守桥部队严惩敌人”这部分内容后,教师让学…  相似文献   

7.
2011版语文新课标从表述上看,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加强。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我们要对课外阅读的意义有充分的认识。不少地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有效的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特别是课外阅读指导课的课型探索令人瞩目,使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有了保障。  相似文献   

8.
16年来,我都是用30多节课便讲完一个学期的教材,剩下大量的时间,除了学生自学外,我便增讲一些学生喜欢的文章。我觉得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有的外省市老师来听课,连听了三、四节,我给学生讲的都是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的文章。老师们问:“你讲这些跟考试有关系吗?”“直接关系很小。”“那为什么还要讲?”“因为学生喜欢,讲了以后有助于学生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9.
甘梦莹 《广西教育》2008,(16):49-49
今天,我按计划上第五课《苹果里的五角星》(苏教版四年级第八册)。我设计第二课时的一个环节是要学生亲自动手“拦腰”切苹果。于是在昨天放晚学前,我笑眯眯地问学生们:“同学们,为了便于明天上课,老师想让你们带一样东西来学校。”学生们见我神秘的样子,好奇心都被提起来了,异口同声地问:“老师,带什么呀?”  相似文献   

10.
六年级第一学期自然课讲的是矿物,在教学中要应用到很多标本。当我每教过一课以後,就要求学生们把用过的标本用马粪纸做了许多盒子装好,放在教室中的三角橱里,让他们在课後观看,巩固知识。由於师生共同收集,现在已有五十多种标本。学生们都叫它为“知识角”。课後我走到教室里,往往有学生拉着我,走到知识角那里,拿出一两样东西来问我:“老师,这是不是石英?”或者,“老师,这是青铜还是黄铜?”原来他们收集了新的实物来了。有时校长到那里去看,学生就会拿出圆圆的石子,或呈各种形状的石块,问校长:“校长,你知道石头为  相似文献   

11.
我校的主题读书课是扩大学生课外阅读量、引领读书方法的一门校本课程。尽管老师们对加强课外读书指导的意义有着共识,学生也表示要读好书,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外阅读指导教学,我发现,我执教的课外阅读指导课并没能像我预期的那样,充分激起学生读书兴趣。相反,在课外阅  相似文献   

12.
一课一单元一册的教材体系、所谓的“知识点”、围绕知识点设计的教学方法、练习、考试……老师们兢兢业业,总以为自己用教材在教着学生,根本就没有想到,用这些琐碎的“知识点”给学生填鸭,并没有实现它真正的价值,而且,就使用教材这一点来说,老师也是自己被教材奴役、被教材所“用”了。  相似文献   

13.
常启霞 《山东教育》2009,(11):35-35
今天上午第二节课是我的语文课。跟往常一样,我面带微笑走入教室,开始上课:“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练习六(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哪些同学能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老师可要大大地奖勋你。”学生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因此,我们都十分重视课外阅读,一时间,“书香校园”、“书香班级”成为最时髦的名词。为了检测读书效果,课外阅读内容纳入了考试的范围之中。于是,学生的课外阅读成了任务,不管喜不喜欢都得读,读后还得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古诗词不仅要会背还得能默写出来。原本快乐的读书活动成为了一种负担,原本不轻的课业负担更重了,学生们苦不堪言。  相似文献   

15.
课外阅读应当是一种享受,可是很多学生没有感受到它的快乐。因为没有快乐,所以没有兴趣;因为没有兴趣,所以就“支一支,动一动”:当老师没有布置课外阅读时,很多学生就会“停工罢读”;当老师对课外阅读的情况不作检查时,不少学生就会“偷工减料”。学生为什么会把充满乐趣的课外阅读当成一种作业,看成一种负担呢?我们认为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没有真正感受到阅读所带来的快乐,没有对文本本身产生兴趣;他们课外阅读的动力仅仅是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羡慕的目光。研究表明,兴趣有内在和外在之分,内在的兴趣会使学生对阅读过程本身产生…  相似文献   

16.
《关节》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六册中的第二课,是继《骨骼》之后指导学生认识人体的关节及其保健的课。针对当前我们偏远农村小学教学条件不足的情况下,这一课我是这样教的。 一、动作引入,激发兴趣 首先上课时在我板书出《关节》之后,我问学生“你们谁能说出你身上有哪些关节?”学生很为难。紧接着我笑着说:“说不出名称来,活动活动给老师看一看就行了。”这时,学生们有的摇头,有的屈臂、伸臂  相似文献   

17.
通过比较,找出认识对象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是第一册自然教学的“重头戏”。我没有教义务教育自然教科书的直接经验,但经验是可以迁移的,谈一点指导学生找相同点的经验,也许对上岗教第一册自然的老师们有用。 我们教研组反复研究过《壶嘴高低的科学》一课的教材教法。通常在找壶的不同点时,就注意为学生找壶的相  相似文献   

18.
编读往来     
三年了,每个月我都会准时与知心朋友《课外阅读》见面。作为小学高年级的语文老师.这本杂志让我和我的学生们得到很多教益。每期杂志一来,我都会从中选出几篇读给学生们听,久而久之,学生们只要看到我拿着《课外阅读》出现在教室门口,马上安静笔直地坐好,等待着接受心灵的润泽。几年来,孩子们从“心灵家园”温馨感人的故事里受到熏陶、懂得感恩;又从“读写天地”的满分作文里学习到写作技巧;还从“人生感悟”中学会了思索、受到了启示……  相似文献   

19.
书橱的变化     
这是一则围绕班级书橱变化而发生的故事。孙老师针对学生们对带书的不同态度,通过适时的引导和分析,让同学们理解了“分享”的真正内涵,也让他们体会到“分享”所带来的快乐。当全班同学都把“分享”  相似文献   

20.
教师们为了指导学生作文,在语文课本之外选编一些“范文”,让学生课外阅读,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近来有不少教师只重视“范文”,而轻视课本。他们往往略讲或不讲课文。以便腾出时间,讲授自己选编的“范文”,使学生读了可以“比葫芦画瓢”。这种现象以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毕业班为最严重。据我了解,有的学校,毕业班使用的语文课本里的文章,老师大多没有讲解。有一位教师说:“高中第五册语文课本20篇课文,只有《沁园春·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