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徽省普通高校武术散打运动发展因素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就安徽省普通高校武术散打运动开展状况进行研究,确定影响安徽省高校武术散打运动发展因素,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深入探讨了学生对散打的价值需求、散打运动的安全性问题、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社会环境影响、高校散打运动开展的组织和管理等若干因素对高校武术散打发展的影响作用,为推动武术散打运动在高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全民健身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中武术运动的开展,不但和我国现实发展需求相符,还是社会主义体育强国战略实施、全民健康运动推进的重要举措。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全民健身视域下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的重要价值,之后分别从对武术教学的思想进行创新、对武术教学内容加以丰富、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重视学生武德的培育几个方面提出了全民健身视域下高校体育武术教学改革的策略。旨在为学生未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全民健身计划的推进落实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推动健康中国的建设,增强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国务院在2016年印发并实行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的提出,各大高校纷纷响应政策,改善高校体育教学方式,以此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实现全民健身、终身运动,推动健康中国的发展步伐。在高校武术课堂上,原先的教学方式以技巧为主,通过教师示范、学生不断练习达到教学目的,课堂的枯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了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对此,本文对武术课程的教学新思路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4.
鲁勇 《体育世界》2011,(9):11-13
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逻辑分析、访谈等方法对新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教学的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是必学课程,但是教与学存在较大的矛盾冲突;学生喜欢武术运动但是不喜欢武术课;日常教学以技术教学为主,忽视了理论课教学;课程教学的考核侧重动作质量和演练水平。因此,武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同时也应该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并改革完善考核体系,丰富教学内容,以便更好地提高新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武术套路是民族体育课程设置体系之重点,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文章通过对武术套路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指出教学中教师对武术套路技术的教法缺乏创新等不科学、不规范之处。并剖析其中原因,总结出武术套路教学的基本特点和教学中应遵循的基本规律,从而为高校更好地开展武术运动、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高校武术,不仅是要向学生传授武术运动技术和技能,而且还向学生传授武术的修身、防身、修身养性的基本知识和传统化思想及化观念。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服务。目前学生对武术课的认识不足,普遍存在上课的积极性不高,主动学习的能动性没有有效发挥。如何改革武术选项课,改变目前存在的问题,本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问卷调查和实验对比的基础上,构建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终身体育为主线的武术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使武术课堂教学和武术课外锻炼有机联系在一起。实验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武术技能、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关于创建高校武术俱乐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和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观对高校体育教学尤其是武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教学的内容、方式单一,不能以学生为本,体制和旧观念束缚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是学校武术教育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在高校建立武术俱乐部是高校武术教育的必要补充和客观需要。文章在此基础上,对构建高校武术俱乐部的运作机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9.
为弘扬武学精神、促进武术教育,培养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通过文献法和调查法,对武术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前高校武术教学改革存在诸如师资力量不强、设施落后、教学内容匮乏和教学方法落后等多方面的问题,只有进行积极的改革才能让高校武术教学符合时代要求,才能充分发挥武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体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是高校体育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西方竞技体育项目引入高校体育课程以及武术教学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导致学生对武术课程的兴趣逐渐消减,甚至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文章以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为依据,分析认为,武术教学过程的实质是一个武术知识、技能的人际传播过程。文章通过对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受众、传播内容、传播符号、传播反馈等因素的分析研究,对武术教学过程中以上因素进行改进和优化,旨在优化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武术课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通过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等阐述了高校武术教学的文化魅力、教育魅力、及体育魅力。并对如何增强高校武术教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武术的文化内涵,增强武术教学的民族魅力;其次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实际需求,对武术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考核制度进行深化改革,增强高校武术教学的文化和德育魅力;还要改善高校武术的教学条件,拓展武术教学空间,增强高校武术教学的体育环境魅力和交流魅力。  相似文献   

12.
吴杰  李锐 《武当》2024,(2):55-57
核心素养是当代学生应该具备的以及能够完成各阶段学习任务的基本素养,其不仅是培育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也是学生能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必备品德以及关键的能力。在核心素质培养下对高校武术教学进行创新发展,可以在提升高校武术教学效果的同时,全面激发出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兴趣,优化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以端正的学习态度来开展武术学习,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价值观。为此,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核心素养培养下高校武术教学创新发展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3.
基于体育核心素养对武术教学进行改革创新,对于提升大学生运动素养、培养其良好的健康行为和体育品质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本研究针对当前高校武术教学实践中所存在的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从体育核心素养培育的视角出发,分别从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优化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三个方面提出了基于体育核心素养的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瑰宝,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继承和传播武术文化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高校是武术传播的一条重要途径,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所培养学生的武术修为,从而影响武术文化和运动的继承、传播和发展,因此提高高校武术课教学效果,对于武术运动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并结合多年教学体验,从体育教学体制、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影响武术选项课教学效果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武术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已被列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必修课程目录。文章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小学生武术兴趣的培养进行论述,以达到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目的,对于提高学生运动兴趣,弘扬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个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体育课堂延伸活动和良好的体育环境为两翼的新的体育教学体系。文章把这一教学模式应用在高校武术选项课中进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这一教学模式应用于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学中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武术技术技能、武术理论的掌握以及对大学生"健康第一"、"终生体育"思想的形成都具有常规武术教学不可比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加强高校武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武术课程育人功能。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我国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向进行探索。研究认为:"课程思政"理念下我国高校武术课程教学改革以立德树人、育人报国和全面发展为目标;以领略武术冠军风采、组织校园武术赛事和打造互联网+武术为教学方略;以构建武术知识体系、丰富武术教学案例、凝练武术育人成效、领悟武术运动内涵、宣传武术运动文化、建设武术精品课程为改革举措。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普通高校武术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桂林 《体育世界》2007,(12):46-48
通过对江苏省普通高校武术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揭示了高校武术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为提高高校武术教学质量,促进江苏高校武术蓬勃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习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影响高校武术运动发展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武术运动的广泛开展是弘扬民族传统体育化的重要环节。目前,学校体育对武术的研究大都停留在改革武术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层面,而笔试图从当代体育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化层面揭示影响高校武术教学与习练的原因。建议从宏观背景综合考察,切实加强传统化创新,呼吁媒体、政府积极参与,充分利用大学生丰厚的化底蕴来改革教学方法,真正促进高校武术运动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武术教学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高校武术教学改革已多年,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改革成效不够理想,高校武术教学中仍存在若干主要问题。提高武术教学质量,首先要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文章从武术的教学内容、多种教学手段及师生合作关系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培养学生对武术课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