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子的道家教育思想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德育精神。全文首先介绍了老子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然后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老子教育思想中的德育精神,即其"道法自然"和谐思想、"圣人"哲学思想和"生命"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文章肯定老子的国家图书馆馆长职位,确认<老子>一书的性质,即我国第一部管理学著作;指出他著此书的原因,他的"道"、"德"概念的来源;简评老子的管理思想,及其为何未受重用的缘故.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遵循老子哲学中的辩证思想为原则,以其哲学思想与传统体育养生之间的内在必然性为线,着重阐述了老子的积极生命观以及"尚静""贵柔"的思想对传统养生的作用及影响,力图开辟出一条运用老子哲学思想来引导传统体育养生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4.
一、选题的理由所谓"帛老",是指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帛书《老子》甲本和乙本。为什么专门研究帛老之犯罪学说?理由是:帛书《老子》与传本《老子》在句意上颇有出入,据统计,有歧异的句子超过一百。另外,帛本中有的句子传本中无,传本中有的句子帛本中无,此种情况亦不在少数。例如:今本有"无为而无不为"一语,学者们往往认为此语最能代表老子的思想,但帛本没有"无不为"三字,可知老子只讲"无为",不讲"无不为",由此可以纠正老子思想研究中的误说。"无为"思想是老子犯罪学说的核心,"无为"的前提是无欲,无欲指无贪欲,无贪欲  相似文献   

5.
刘艳 《兰台世界》2007,(3):60-61
一、老庄"无为而治"思想的产生及含义 "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思想的创始者是老子.老子认为天道的特点是无私、无言、不争、无制服之心、广大无边.如太阳出来之后光芒四射,万物者在太阳的照耀下成长、生活,谁都离不开太阳,但它并不自夸.与此不同,"人道"却显得自私、偏狭、短视、不公.老子认为"人道"应效法"天道".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老子的管理理论,分析了老子的管理思想在现代图书馆管理中的价值,阐述了老子思想对人本柔性管理图书馆的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7.
老子的和谐观对于消解矛盾,实现和谐,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以老子的和谐观作为出发点,探讨老子思想与高校图书馆人本管理的关系及影响,提出"以人为本"的高校图书馆人本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张丽鹏 《兰台世界》2012,(25):80-81
中国第一位哲学家是老子,被称为"哲学之父",他著的《道德经》被尊为"万经之王",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建立了相当完整的哲学体系,处于主干地位。他的思想学说,对我国哲学的发展曾产生了重大影响。他曾长期在东周都城生活,和洛邑(今洛阳)结下了不解之缘。一、老子生平概述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也称老聃。诞生于公元前571年,即道元元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司马迁在《史记.老子列传》里称:  相似文献   

9.
《老子评传》由白奚先生执笔,陈鼓应先生审定。从全书的整个学术理路上看,同陈先生已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老子注译及评介》所阐述的学术观点是一致的,但《老子注译及评介》是以注释老子原文的方式写成的,而论文则是就某个问题发表作者的学术观点,所以读者很难从整体上系统地把握作者对老子其人其书及其哲学思想的学术主张。而此书之写作正好满足了读者的这一需要。比如过去作者对老子之哲学思想论述颇多,对老子学说形成的历史根源却较少论及,而《老于评传》作为对老学系统阐释的表现之一,就是用了比较大的篇幅讨论了老于学说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穆乐 《大观周刊》2012,(46):40-41
“大道幽微”主题展主要陈展老子的事迹、老子故里鹿邑太清官出土的历代文物,以及道德经版本。通过“大道幽微”的陈展,对进一步解读老子思想,宣传普及道家文化,传播老子在豫东大地上留下的历史传说是非常有意义的。周口市博物馆“大道幽微”主题展,为观众走进老子,感受老子道家文化思想,开发利用道家文化遗产提供了平台,成为弘扬、传播老子道家文化的重要基地和窗口。  相似文献   

11.
帛书《老子》的篇次与今本正相反,似乎把《道德经》变为《德道经》了。过去大致有三种看法:一是认为帛书《老子》的篇次才是"原始道家古本的原型。"①蒋一种看法正相反。它认为帛书的篇次可能是竹书排放与抄写之误。②或者说,"先德后道,殆写经者偶然之例"。③第三种认为战国时期既有德上道下之传本,亦有道上德下之传本。④粗看孰上孰下无关紧要,小事一桩。其实述对于《老子》来说却至关重要。因为它涉及老子说教的出发点、中心思想与归结。或者说,欲弄清老子思想及《老子》之主题,恢复掩盖已久的老子的许多思想,这是个必须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邢晨  刘玮纬 《兰台世界》2016,(8):121-123
老子是世界历史上100位最有影响的文化名人之一,其著作《道德经》构建的生命哲学体系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关于生命的存在方式,老子主张"无为""、不争""、虚静"。重新审视老子的"无为"思想和其所主张的生命存在方式,能够更好地处理自我关系、自我和他人之间的关系、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陈明媚 《东南传播》2012,(9):125-127
老子的哲学中反映了许多人际传播中的自我认知思想,老子的自我认知观,包括柔弱的自我概念、不争的自我意识以及处下的自我价值;其对提高人际传播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放低自我,心怀他人,这也许是老子思想对处身现代的人们的一个启示。  相似文献   

14.
老子政治上"无为"的思想也渗透到了其教育思想内部。笔者认为,这种教育思想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师的作用被忽视,认知世界的方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有其消极的方面。  相似文献   

15.
老子,亦称"老君"、"太上老君".从东汉起,老子神化,被道教奉为教主,后来又在老子之前加上了"道德开尊"的称号.  相似文献   

16.
张宏燕 《大观周刊》2011,(39):265-265
作为儒、道两家的创始人,孔子、老子之间两种互见异同且大异小同的思想——孔子思想以“仁”为核心,老子思想以“道”为核心,对中国文化特别是道德伦理文化产生了不同的深远影响。本文从伦理学角度将“人格”理解为“道德品质”,以此作为逻辑前提来探究和把握孔、老关于理想人格的思想,并把这方面的思想理解为其教化思想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7.
老子思想是批判的,媒介批评也是批判的,两者内在逻辑上具有相通之处。老子处理概念的方法,以及其思想中的语言批判、价值批判等都为媒介批评的深入展开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而且还有更多的资源等待开掘。  相似文献   

18.
王瑞英 《兰台世界》2012,(12):40-41
笔者从仁义与老子思想体系的关系、老子思想的实质、道家学派主张的连贯性三方面综合考察,可以看出老子认为仁义是大道既失的补救措施,主张重返质朴状态。这种思想是当时礼崩乐坏,人们日益丧失淳朴本性的社会现实的反映。  相似文献   

19.
老子的<道德经>一书,内容博大精深.其中蕴蓄着丰富的辩证的哲学方法论.通过对全书的阅读,本文就老子关于世界的本原、社会政治思想、人生观和社会生活三个层面,对其辩证法思想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20.
《史记》所载老子世系是论争孔子和老子年代先后的重要依据。由于论争双方学者容易采取立场先行原则,致使对《史记》中老子世系的解释各执一词。出土的唐代段会墓志有一段记录老子之子李宗的事迹,反映了汉唐之间认识老子世系的视角。通过段会墓志所载老子世系的梳证可以与民国学者观点相印证,说明司马迁"信者传信,疑者传疑"原则下记载的老子世系具备真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