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期以来,东北民俗文化的影视创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民俗文化以影像为媒介的保护和传承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促进了本土文化影视创作。近几年,随着受众消费类型的转变,东北题材影视创作面临生存挑战。于是,重新审视东北民俗文化的影像意蕴、辨别东北民俗文化影像意蕴的审美特征,挖掘东北民俗文化的精神内涵,提升东北题材影视创作的竞争力,成为时代所赋予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2.
民风民俗     
<正>民俗文化是民众世代沿袭的生活文化。中国的民俗文化异常丰富,反映在吃穿住行和婚丧嫁娶等方方面面。可以说,民俗文化影响着每一个人,也影响着每一位作家的创作。因此,每个作家的创作都离不开他/她自身的民  相似文献   

3.
节日民俗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类综合性文化现象,具有全息性质。节日民俗对宋词创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节日文化触发了宋词创作的契机;2.民俗物象扩大了宋词创作的题材内容;3.节日民俗文化推进了宋词创作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4.
东北民俗文化是迟子建文学创作中难以分割的文化命脉。东北民俗文化的融入使迟子建的作品呈现出了鲜明的东北特色和民族特征,同时也增强了她作品的思想深度和历史纵深感。迟子建用三十余年的创作,塑造了一个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民间风俗世界,斑斓丰富的民俗文化是她永葆创作活力的秘密所在。多重民俗叙述视角的选取可以看出迟子建的民族文化情结和叙事冲动。迟子建小说创作呈现出的民俗化倾向,直接体现出了她对东北这片土地的深切观照。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民俗学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进文化学视点和方法研究现代文学,是“九五”以来的一大学术思潮。文章从民俗学文化视野切入,对中国现代小说进行全景批评,以求对现代小说创作中出现的一些复杂现象作出深度阐释。内容包括:现代小说创作的民俗学语境;现代小说家创作中的民俗文化心态;民俗文化小说与文学的民族性关系等。  相似文献   

6.
“绘本”是一种新兴的艺术创作手法,运用“说”故事的民俗文化绘本教学,可以为校本课程增添魅力。“翔安民俗文化绘本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实行实践体验的行动研究,以古朴淳厚的翔安民俗文化为主题,结合绘本习作创作教学,就翔安民俗文化现状、绘本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民俗文化绘本教学策略等视角来捕捉、探索民俗文化资源发掘和利用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7.
民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贺岁广告选择在春节这一重要的传统节日前后投放广告,为契合目标受众的心理以达到商业目的,广告的传播内容必然与民俗文化相结合,借助民俗文化的语言、人物形象、色彩和仪式活动来传递品牌的诉求。民俗文化对贺岁广告的发展有促进意义,不仅仅因为民俗文化和广告文化同属于文化范畴,民俗文化丰富了贺岁广告的创意创作,也为国际品牌的本土化提供了便捷途径。  相似文献   

8.
民俗活动中蕴含大量的民间音乐、民间舞蹈。在民俗文化活动中的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是音乐、舞蹈创作发展的源泉。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是以民俗活动为生存之本,同时也是民俗活动强有力的载体。通过分析民间音乐与民俗文化,民间舞蹈与民俗文化以及其民俗文化背景、生存土壤三方面的问题,进一步提高艺术类专业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地域文化是作家创作的重要资源。本文从九江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三个层面探讨当前作家创作值得深入开发的领域。  相似文献   

10.
二维动画创作题材可选取本土民俗文化的传承进行展开,对其传播的新方法和新形式进行探索,阐述通过动画的形式演绎地方民俗文化内容的制作方法。传统民俗节日的由来制作剧情动画,提高动画创作的质量和艺术水准,运用信息技术让本土民俗艺术焕发生机,得到更多年轻人包括青少年儿童地接受和喜爱。《轧神仙》动画短片的创作中融合高职院校动画专业教育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地域特色及计算机动画的创作思维和创作手法,为高职院校动画专业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丰子恺的散文创作涉及社会人生的方方面面,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元素,特别是在对故乡人事的回忆和描摹的散文以及在抗战时期逃难桂林的见闻日记里,丰子恺以清新趣味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民情风俗画卷。丰子恺散文创作的民俗文化元素具体体现在,通过对饮食、方言俗语、人物称谓、岁时节日、信仰与禁忌等民俗文化元素的运用,构成他的散文的一些主要情节,揭示人物性格,营造环境氛围,体现作品浓厚的地方特色和传统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2.
传承人是民俗传承的承担者,与民俗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当民俗还是大众的生活常态时,是无所谓传承人的,传承只是群体词的代际传递。因此,传承人的个体崛起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民俗文化的衰落。而民俗的复兴,其实是传承人与民俗文化之间的非正常互动,极易造成群体性文化沦为个人的有意识创作,但仍具有生活文化史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剪纸是富有民俗文化内涵的民间艺术,剪纸走入课堂可以让学生了解传统民俗文化,传承优秀民间艺术;培养学生良好的感知与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细致、专心和持之以恒的良好心理品质。剪纸进入课堂可以通过引导欣赏、观摩示范创作、分层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来实施。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民俗文化中的"福、禄、寿、喜",平安顺利,恭喜发财,吉庆有余,荣华富贵,喜事临门,功名有成,婚嫁祝吉,子孙兴旺等,都是中国花鸟画艺术千百年来永不衰竭的创作主题.传统的民俗文化,通过花鸟画艺术以象征与关联等表现手法和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得以广为传播,而花鸟画艺术也在这丰厚的民俗文化土壤上得以繁荣昌盛,在世界艺术之林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5.
刘心武改变创作方向,将笔触深入到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中,描写了居住在那里的普普通通的市民生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形式。北京独有的民俗文化给刘心武的创作充实了血肉,给他带来了较高声誉,而同时刘心武的创作又将北京的胡同民俗风情提高到更高的文化境界。  相似文献   

16.
柳宗元谪迁岭南之后,由于长期受岭南民俗文化之浸染,并吸收借鉴当地民间文化元素,使其后期的诗文创作呈现出一种南疆特有的民俗风情。  相似文献   

17.
鲁迅以浙东地区为背景而创作的小说,成为20世纪20年代,以至整个中国现代文学中不可企及的典范之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吴越民俗文化为鲁迅的小说创作提供了无数具体生动的素材和大量的人物、事件原型。鲁迅在吴越民俗文化中心生活了二十余年,吸吮了吴越民俗的养料。在他的小说中展现了一幅幅生动逼真的吴越风俗民情画,表现出对浙东故土深深的眷恋及对故土人民深深的爱。可以说没有吴越民俗文化这股清泉,就浇灌不出鲁迅这棵文坛的参天大树。  相似文献   

18.
口承语言民俗是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思维方式、心理情感等在民俗中的反映,民俗的口头创作不仅是一个民族民俗文化的传说,也是人类有文字记载前,先民文化生活的总汇,维吾尔族口承语言民俗是维吾尔族社会生活历史文化等具体的表现。重视和研究维吾尔族口承语言民俗文化发展的特征,在了解维吾尔族过去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等方面,不仅能为我们在新时代更好地理解、丰富人类生生不息的民俗文化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和材料,而且也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汉赋为“一代之文学”,是汉代儒士文人承《诗经》、《楚辞》创作的一种文体.其中,游艺作为一个特殊题材在数量上颇为可观,其内容显示着汉民族在民族文化形成期的文化特质,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对两汉游艺赋的研究目前大多涉足题材源流、民俗文化价值的范围,在篇目校勘、艺术物质等方面少有提及,还具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20.
民俗文化既是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也是滋养文学的沃土,贾平凹深深植根于此,汲取了丰富的写作资源,并把民俗与文学在心灵的加工场予以整合,拓展了小说文本的叙述空间,绘制了一幅幅立体的西部“田野图像”。本文试图以民俗文化为透视点,对贾平凹的小说创作进行整体观照,剖析其话语运作方式,指出民俗中的沉淀物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