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李小平 《时代教育》2006,(12):77-77
农村“留守孩子”,即父母外出打工而留守在家的农村孩子,他们作为改革开放时代的一个特殊群体,在受教育、心理、成长等方面均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这已成为公众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笔者作为一名农村中学教师,对该伺题作了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越来越多,他们的孩子大多数留在农村就学。这些留守孩子的教育问题就成为农村教师面临的一大教育难题。而对于农村的政治教师而言,更是一种挑战,这就需要这些农村政治教育工作者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3.
农民进城不仅是我国现代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必然产物,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外出打工,孩子成为留守儿童;不外出打工,孩子成为失学儿童。"著名导演田纪珍这句话道出了农民进城务工的尴尬,也道出了农村留守儿童存在问题的必然性。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生活艰辛。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由于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大批农民工进城打工,他们的子女年龄小,自理能力差,或由爷爷奶奶照顾,或由亲戚照顾,缺少父母的关爱,家庭教育缺乏,这便产生了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根据对我校留守儿童深入的调查发现:留守儿童人数占全校人数的40%,有的班留守儿童数量占总人数的比率达到3/5,目前我校留守儿童的人数仍呈上升趋势。“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了社会热点,成了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我国目前虽已关注这些孩子,在政策上给了这些留守儿童很多优惠,但是他们在生活、受教育状况方面还很不理想,问题多多。  相似文献   

5.
王宝琳 《教师》2011,(2):119-119
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进城打工,但是他们的孩子却不得不留在农村生活、读书,成为留守儿童。从2009年5月开始,带着对留守儿童的关注,我对江苏省东海县牛山镇的农村留守儿童展开了调查。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进城打工,但是他们的孩子却不得不留在农村生活、读书,成为留守儿童。从2009年5月开始,带着对留守儿童的关注,我对江苏省东海县牛山镇的农村留守儿童展开了调查。  相似文献   

7.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这些农民工的孩子大多数都留在了农村,成为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由于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在外打工,往往由父母的长辈或亲属抚养、照管,平时与父母接触和交流、沟通的机会较少,所谓的家就像是“空巢”,人们把这些孩子叫做“空巢孩子”。尽管一些农民工在进城务工的同时把孩子也带到了城市,但这毕竟只是少数。因为经济、住房、入学费用等多方面的原因,大部分农民工的孩子,只能与父母分离,留在家中,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朋友监管,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弱势教育群体——“空巢孩子”。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召开的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会议,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成为“两会”热点问题,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引起广泛关注。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他们给城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其中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尤为突出。民工进城后,许多民工孩子成为留守儿童,由隔代亲人或其它亲属监管,由于体力、知识等原因,监护人大多局限于让孩子吃饱穿暖之类的浅层关怀,家庭教育成为空白,长期不同父母生活,许多孩子“情感饥饿”而产生厌学、逃学、辍学。因此,许多农民工把孩子从乡下接到城里,形成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外出打工的农民就把子女交给爷爷奶奶或亲戚抚养、监护,这群弱势群体就成了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孩子”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独特问题。由于他们短期或长期失去直接监护人,在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成长、长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倒致许多“留守儿童”心理不能健康发展:厌世自闭、社会逆反、空虚、自卑、胆怯、  相似文献   

10.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一大批农民工进城打工经商,受地域、户口等一系列政策的限制,他们的子女不得不留在家里生活、学习。这样,“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管理存在空挡。留守儿童长期在缺少父母关爱的环境中成长,他们大多具有个性化、自卑、逆反、封闭等不健康的心理。在很多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和教育的缺损,成为当地社会治安不稳定的重要因素。据保守估计,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由其祖父母、外祖父母、亲戚或其他人代养的孩子,在各地农村不少于一亿,由此而形成的所谓“农村留守问题”成为“三农”问题的一个新焦点,现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留…  相似文献   

11.
沐浴更多爱     
随着农村进城务工者的增多,“留守孩”这一特殊的群体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学校如何多给“留守孩”一点关爱,使他们健康地成长呢? 在组织生活中成长学校要成立“留守孩”组织教育机构,适时开展活动,定期召开“留守孩”座谈会,了解情况,反馈信息,鼓励“留守孩”争做学校的小主人,多参加学校或中队组织的活动,多给他们创设锻炼的机会和展示才华的舞台。  相似文献   

12.
一、不容忽视的群体 近几年来,在我国广大农村,劳务输出已经成为农民致富图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打工族后代的教育也逐渐成为我们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一些打工族将孩子或留给父母,或托付给亲戚朋友,甚至让孩子独自留在家中,因而,便出现了被称为“留守少年”的特殊群体。据有关部门估计,全国大概有将近2000万这样的孩子。随着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留守少年”的数目还在增加中。农村“留守少年”的教育、成长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农村社会转型期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决不能忽视农村“留守少年”这一群体。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地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谋生,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少年。农村“留守少年”是指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外出务工,将孩子交由长辈抚养、教育、管理的未成年人。由于长期的家庭缺陷,“留守少年”无法享受正常的亲情关爱,使他们在生活和教育上都存在着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4.
如今随着进城打工的农民工队伍的日益扩大,留守儿童的队伍也日益扩大。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成长问题是当前中国农村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独特社会问题,应引起我们的关注。一、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由于留守儿童的家长在外地打工,他们大都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缺少父爱、母爱。由于隔代教育的特殊性,他们所受道德教育极少,使他们成了问题儿童。由于其父母一年到头忙于打工,没时间和精力过问孩子,使他们缺乏对事物正确与否的判断力,从父母那得不到教育,有些孩子变得自私、孤僻。  相似文献   

15.
<正>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者一方长年外出打工务农,孩子留在农村生活,他们一般与父母一方(多数是母亲),或者爷爷奶奶,有的甚至是亲戚朋友生活在一起,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出现了"打工潮""进城潮"等,很多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打工,据统计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达到6100万,这就意味着全国每5个孩子中就有1个孩子是留守儿童,其中80%的留守儿童由隔代亲人照看,如由爷爷、奶奶、外  相似文献   

16.
由于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主要靠出卖劳动力为生,工作时间较长、工资收入较低、生活条件差、孩子进城入学困难,因此他们不得不将孩子留在农村家里。这些被留下来的孩子们在中国农村形成了一类独特的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学生或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17.
我县与广东接壤,92万人口中约80%属农村人口。农村富余人员大多数到珠江三角洲务工,很多农村儿童成了“没爹妈的孩子”。他们有的经常逃学,有的痴迷上网,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2005年10月19日.本县就发生了一起辍学的16岁少年因没钱上网,偷抢村里亲属钱财而杀害了三位老人的惨案。现在留在农村的几乎是“老人团”和“童子军”。农村留守孩子的教育、生活与安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学校应在农村留守孩子的教育中负起更多的责任。我们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给孩子们营造家的温暖。老师要给予他们父母般的关爱,同学间要结成像兄弟姐妹似的友谊,促使留守孩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农民变成了“农民工”,农村大量人口涌向城市,他们的孩子往往由爷爷奶奶或亲友照看,于是便产生了“留守学生”这一群体。“留守学生”由于缺少正常的亲情关爱和必要的家庭教育,所以多数“留守学生”习惯差、行为差、成绩不理想,这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如何破解难题是我们教育者一直在思考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顾向阳 《青年教师》2004,(12):49-51
留守孩子:生活在家庭边缘。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外出务工的大潮造就了1000万留守孩子,成为当下中国基础教育的盲点。他们小小年纪得不到父母关爱,家庭教育处于空白,长期失去直接监护人,使留守孩子成为最容易受到侵害的一个群体。同时,监护权的缺失,对留守孩子正常的学习、成长等造成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进城务工的人员越来越多了,年轻的父母们有着对新生活的向往,把年幼的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背起行囊踏上进城打工的路,去大城市“淘金”了。他们前脚走了,随后一大堆的事情就出现了。其中最难处理的就是他们的孩子的教育问题。并且这样的学生在乡镇以下的学校所占的比例的很大的,大家习惯把这些孩子称之为“留守儿童”。有道是“一辈子不管两辈子的事”,爷爷奶奶们辛辛苦苦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