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波 《现代教育科学》2002,(6):《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2年6期-23-24,页-《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2年6期-23-24,页
本文从教师心理因素的角度,揭示学校教育教学中广泛存在的教师体罚学生现象的重要原因,并积极寻求可行的策略,以发展新型师生关系,加强依法治教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从古至今,对于教育惩罚的争论一直在持续.当前,一些教师不敢运用教育惩罚,而另一些教师不当运用惩罚造成的恶性事件也时有发生.从哲学、心理学和人性论三种视角探讨了教育惩罚的理论依据,分析了教育惩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师道尊严的误用;学生、家长对教师不当惩罚的默许和纵容;因惩罚相关规定不明确,教师不敢惩罚.提出解决当前教育惩罚问题的策略:尽快出台教育惩罚相关法规,包括明确教师拥有教育惩戒权,清晰界定合理惩罚、体罚及变相体罚的标准,增加对教师无故忽视或放任学生不良品行的行为进行处分的条例;加强师德教育;由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制定班级规范和惩罚制度等.  相似文献   

3.
体罚教育方式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手段.一般来讲,体罚是指教师为达到某种教育目的,使用各种手段对学生身体施加惩罚,使学生身心受到损伤的一种教育方式.体罚是教师合法教育惩戒权的不当行使.体罚分为体罚和变相体罚两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教师心理因素的角度,揭示学校教育教学中广泛存在的教师体罚学生现象的重 要原因,并积极寻求可行的策略,以发展新型师生关系,加强依法治教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方法被广大教师普遍使用,它是对学生不良行为所作的否定评价,包括批评、谴责、训导和处分等。惩罚有其独特的教育意义,但必须运用得当,并符合教育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否则,便会产生相反的效果。不当惩罚是指目前学校中存在的体罚、变相体罚  相似文献   

6.
浅析中小学中存在的体罚现象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体罚现象,是近年来社会上关注的问题之一。尽管法律明文规定禁止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但并没有引起某些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和警戒。因此,体罚和侮辱学生的现象仍时有发生,且花样繁多。体罚学生的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它将严重地影响教育方针的贯彻和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我们有必要就学校中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危害、性质、责任、原因及纠正措施进行研究和探讨,以加速依法治教的进程。 一、体罚现象的危害性 对学生进行体罚有着极大的危害。一方面学校和教师对学生实施体罚,严重损害学生的身心…  相似文献   

7.
信息     
■14位全国师德标兵向全国教师发出倡议加强师德修养做人民满意教师在第21个教师节上,辽宁省盘锦市特级教师魏书生等14位全国师德标兵联名发出倡议书,倡议全国的教师同行:加强师德修养,做人民满意的教师。14位师德标兵向全国的教师同行发出如下倡议:一是坚持以育人为本,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努力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坚决反对讥讽、歧视、侮辱学生和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二是坚持依法执教,廉洁从教,为人师表,树立正确的的职业理想,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三是努力发扬优良学术风气,模范遵守学术道德,坚持求真…  相似文献   

8.
董彩霞 《教书育人》2012,(25):13-14
教师与学生在道德人格上是平等的,以平等、真挚、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是每一位教师恪守的师德信条之一。对学生讽刺、挖苦、辱骂、体罚意味着对学生教育过程的结束。松软适度的土壤有利于种子的萌发,宽松和谐的环境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事事、处处尊重学生,摆正自己的位置,始终站在学生中间,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建立平等、合作、友好的师生关系,这样就为学生架起了通往成功的桥梁。  相似文献   

9.
一、惩罚与体罚的区别惩罚不等于体罚。惩罚是一种常规的教育手段,是对学生问题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行为,是在学生身心完全能够承受的前提下采取的教育措施,对学生能够起到教育和警示的作用;体罚  相似文献   

10.
实事求是,树立求真务实的良好学风;热爱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严谨治学,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爱岗敬业,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等四个方面是邓小平师德建设思想丰富、博大精深的内涵。本希望通过发掘邓小平师德思想的内涵,以此对当前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体罚是指教师或其他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自己的特定身份对学生施加惩罚,使学生身心感到痛苦,试图达到教育学生目的的一种惩罚措施.文章着重从微观层面,即教师层面对体罚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2.
教师体罚学生的心理成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社会各界一直广泛关注和批判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体罚现象,深刻揭露其原因,寻求出多种解决策略。但是,体罚学生现象仍时有发生,且越演越烈。这是因为体罚学生终究是由教师实施的,而我们并未揭示出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教师体罚学生的心理原因。因此,本文拟对教师体罚学生的心理成因进行剖析,并积极探求可行的对策,以加速依法治教的进程,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3.
体罚是指教师或其他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自己的特定身份对学生施加惩罚,使学生身心感到痛苦,试图达到教育学生目的的一种惩罚措施。文章着重从微观层面,即教师层面对体罚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教育理念中,关于师生关系有很多阐述,最广为人知的就是"严师出高徒"这一说法了,几千年来基本从未改变。很多家长认同老师严厉是对孩子好,那么与之伴随的就是教师对学生的严厉到什么程度?随着信息流通的速度加快,关于教师非法体罚、侮辱学生的案例也引起很大争议,许多教师甚至将孩子严重打伤。适度的惩罚可以让学生改正错误,但不适当的体罚却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作为教育者,要运用好惩罚,使之产生应有的正能量,切忌使惩罚变为体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教学惩罚的常见形式有体罚、心灵惩罚和经济惩罚,其后果会严重损害教师社会形象,葬送师生和谐感情,削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学生身心健康。要防止教师滥施教学惩罚,就必须强化教师的责任心,提高教师依法从教的意识,还要建立健全规范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6.
师德建设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面。师德建设的内容很多,但最核心的是提高教师爱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以及在爱学生的过程中教育学生的能力。一个教师即使知识很丰富,业务水平很高,其他方面也做得很好,但如果对学生毫无爱心,经常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包括“心罚”学生,如讽剌挖苦学生、用繁重的作业惩罚学生以及以其他方法侮辱学生的人格等,这样的教师就是师德不好的教师,也不可能是合格的教师。像最近媒体所披露的在学生脸上剌“贼”字的陕西省某小学教师,在学生脸上剌“不会背书”的河南省某小学教师,把学生吓出精神病的四川省…  相似文献   

17.
苏辉 《湖南教育》2004,(8):35-35
在当今的中小学教育中,体罚这种暴力行为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同时降低了教师的威信,受到人们的强烈谴责。教师体罚学生成因何在?如何矫正这一不良行为?笔者从心理学角度做了如下探讨。一、教师体罚学生的心理成因1.师生关系不平等,教师有权威心态当今,受“严师出高徒”“不打不成器”等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在学生面前仍是高高在上。教师对学生有绝对权威,学生对教师必须绝对服从。如果学生不听话,触犯了教师的尊严,教师便会恼羞成怒,轻则谩骂,重则殴打。2.教师重知识传授,轻学生个人发展,有名利心态由于…  相似文献   

18.
教育惩罚:教师的职责和权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学生在课堂上公然违反课堂纪律时,当学生违反学校规章制度时,教师该如何处理?在当前教育中,有两种极端倾向:一种是滥用惩罚,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一种是不敢使用惩罚,不作为。一般来说,发生教师体罚学生的不良现象是有地域性的,在农村以及边远地区学校的案发率普遍要高于城市学校。乡村教师的教学水平、个人素质偏低,对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有更多的压力和渴望,体罚或变相体罚就容易出现。而在城市中,更多的教师是“谈惩色变”。“赏识教育”、“愉快教育”的倡导,新闻媒体对某些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不当事件的报道,学校对教师的告诫:“安…  相似文献   

19.
“惩罚”教育是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但是“惩罚”不等于“体罚”。“体罚”是对学生身心的压制、打击,往往是在教师没有经过慎重考虑的情况下对学生突如其来的伤害。而教育的“惩罚”则是教师深思熟虑的结果,是教师反复研究学生犯错的原因、特点、环境之后,有计划地进行的教育行为,是具有积极效应的教育活动。下面结合本人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谈谈“惩罚”教育的艺术。  相似文献   

20.
浅论教育中的惩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中的惩罚问题一直是教师比较敏感的话题.在提倡赏识教育的今天,"到底该不该惩罚学生?"又一次成为教师非常困惑的问题,教育中的不当惩罚现象也使一些教师走入了误区.文章就当今惩罚的现状讨论了惩罚的必要性,惩罚与体罚的区剐,提出了教师惩罚学生的底线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