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肖伯纳一直被尊为“社会问题剧”作家。可穷究其作品不难发现 ,肖伯纳在不同创作时期的主题是有所侧重的。早期作品强调社会现实生活 ,揭示资产阶级的伪善道德 ,探索个人在民主和工业社会中的生存权利。贯穿中期作品的红线是寻求既具超群思想又有不凡的实践能力的超人形象 ,即塑造一种新型的全才英雄形象。在后期的作品中 ,通过布道式的演讲 ,肖伯纳与剧中人一起寻求人类精神的支点 ,探索灵魂拯救的有效途径。从肖伯纳创作主题的嬗变 ,我们看到了剧作家与世界从不和谐到寻求和谐以致于最终进入虚幻的和谐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2.
金庸小说中的"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是兼容各家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它不仅是金庸小说中侠的灵魂,也沉淀在作品普通人及一些反面人物的心灵深处。金庸在其一系列作品中大力揄扬的定义“义”,与人民利益,社会公正连在一起,也与“正义”,“情义”紧密相连,故与“江湖义气”有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五四”以来,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城乡文化的对峙,导致现代作家的两种觉醒,进而形成现代作家的乡恋心态。本文以此为视角,分析京派乡土小说作家“乡下人”自居的心态和其作品所再现的二元对峙的生命意识,表达他们对于现实社会的反叛。  相似文献   

4.
《红拂夜奔》是王小波的代表作品之一,作品中,作者通过解构元叙事,批判知识分子文化命运;通过戏谑手段,批判知识分子文化处境,同时通过性荒诞描写,批判知识分子文化精神。从作品的解构主义形式人手,并结合捷克作家昆德拉的影响,探讨《红拂夜奔》中的批判精神,将是解读王小波作品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5.
“五四”新文学与新写实主义文学一个明显的相似之处,是作家平民意识的普遍觉醒.这两个时期的作家,都将创作视线投向了生活在平民阶层的小人物的命运,着力表现他们生存的艰辛和困苦。然而,在相似的内容中,却表出了主题指向的相异性:“五四”新文学作家在表现生活灰暗面的同时,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精神品格。体现出拯救平民的理想主义激情。而新写实主义文学,则对这种拯救乎民的理想主义进行了反叛和消解。新写实主义作家与“五四”新文学作家相比,写作观念发生了一种根本的蜕变。在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价值观的烛照下,“五四”新…  相似文献   

6.
<红拂夜奔>是王小波的代表作品之一.作品中,作者通过解构元叙事,批判知识分子文化命运:通过戏谑手段,批判知识分子文化处境,同时通过性荒诞描写,批判知识分子文化精神.从作品的解构主义形式人手,并结合捷克作家昆德拉的影响,探讨<红拂夜奔>中的批判精神,将是解读王小波作品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7.
《瓦尔登湖》是19世纪超验主义的代表作品,该书充满智慧与宗教启示。分析了作品中梭罗对当时社会的反叛及对人类精神世界的关注与忧思。证明梭罗的拯救是通过重建价值观,将人类视角从物质的外部世界转移到灵魂的内部世界当中,从而给予处于十字路口的人类以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王小波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被忽略的作家,并一直被视为中国作家的“异数”而处于边缘地位,但是他对“自由主义”精神的坚守和对独立文化人格的保持却逐渐被中国当代评论界所赏识和接受。王小波作为自由撰稿人一直扮演自由精神的独行者,他超脱体制的自由创作姿态为中国文坛树立了作家创作的新风范。  相似文献   

9.
理性是王小波的思想基石,它一方面与“常识”、“平常心”等同,另一方面与起源于价值观领域的“不理智”相对。王小波以理性为准绳,反思传统文化,批判现实,倡导科学精神,在现代化程度较低的当代中国,进行理性启蒙,建立民众的现代性品格,仍是知识分子需履行的义务,这就是王小波理性哲学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彭勋 《文教资料》2007,(5):82-83
知青作家群在当代商品社会中逐渐发生分化,一些作家的作品出现了“媚俗”的特质,一些作家仍然固守自己的精神家园,而另一些则徘徊在大众和精英之间。本文试图揭示他们不同的文化选择和内在的精神联系。  相似文献   

11.
张炜的小说中常常出现关于流浪的书写,包括为了生存的流浪者和精神流浪者。这些流浪叙事的书写,不仅是小说情节结构的一部分,还蕴含着作品现实审视和精神追寻的意义和价值。张炜小说流浪叙事的生发主要有三个原因:作家自身的因素;文学中的流浪母题的传承;社会时代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对文学创作主体的关注,一直是人们在文学研究中所涉及到的重要话题之一。任何一个作家在其创作中的主体性发挥得如何,甚至怎样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家特有的、内在的精神品格。当代文学的困境重重,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正是创作主体精神品格的缺失造成的,因而重塑创作主体精神品格无疑是当代文学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赵树理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他的人生和创作大起大落,誉毁兴衰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如果从创作观念上的政治功利性的形成及其对作家创作的影响.相对于“五四”时期恶化的创作环境对作家心灵自由的摧残.忠实于生活的精神品格带给赵树理的成就与磨难等方面来解读赵树理,那么他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特殊意义就会更为明晰地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主体精神表现型作家,贾平凹通过文学意象的创造,以自己独特的眼光,在对中国当代人的生存状态描述中,剖析着现代人的文化心理及其生命精神建构。并进而在对人的生命本体、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等层面的思考中,探寻着人类的历史命运与精神建构,体现出强烈的现代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5.
汪曾祺作为一位从40年代走过来的老作家,在20世纪80年代"语言论转向"背景下,表现出极强语言自觉性.他提出"写小说就是写语言"的深刻命题,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丈学语言观.汪曾祺的语言观有着较深广的中西方文化渊源,探析这个源流,才能更深入的透视老作家文学语言观的深刻内涵,从而真正敞开其作品语言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王蒙的小说是王蒙个体艺术创造的结晶,镌刻着王蒙个体的深刻烙印.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他的小说就是他的自叙传.从小说的主人公身上,我们可以发现"王记"的印痕和面影,窥见"故国八千里,风云三十年"的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之旅.王蒙是一个特立独行者,在他的小说中,也有一个"独行者"的人物系列.这些独行者上下求索,把探索的矛头既指向现实,也指向历史.王蒙在小说中营造了一个多维的艺术空间.他突破线形思维模式,洋洋洒洒地把文与野、雅与俗相交织,语言幽默,汪洋恣肆,杂语喧哗,尽情狂欢,形成亦庄亦谐、亦悲亦喜的美学效应.  相似文献   

17.
阎连科作为当代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所关注的焦点一直是家乡河南底层农民的苦难与畸形的生活状态。而在《风雅颂》这本著作中,阎连科一转常态,将自己关注的视角对准了高校的知识分子行列,用批判的视角与反讽的手法对当下知识分子精神迷失的现状进行了呈现与反思,具有一定程度的警醒意义。  相似文献   

18.
格非“乌托邦三部曲”的相继出版,引发文坛热议,“乌托邦”与“知识分子写作”成为格非小说评论的两个关键词。格非对中国百年来的社会、历史、文化,以及当前中国知识分子的生存境遇和精神难题“失实求似”式的书写和寓言化的反思也成为批评界关注的焦点。因此,对于格非“乌托邦三部曲”的精神内涵和价值意义的深入分析,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格非对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困境和出路等问题的思考,并可以从其建构的乌托邦寓言中开掘出中国知识分子“现代性焦虑症”的精神传承和嬗变。  相似文献   

19.
汪曾祺之所以在现当代文学史中别具一格,原因有许多,汪曾祺独特的审美倾向是其重要方面.审美倾向既与作家的个人审美经验有关,又与作家的人格范型、人格境界紧密相连,是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形成,通过作家塑造的各种文学形象体现或折射出来的,表现了作家对某种理想的艺术境界的向往和追求.以此观照汪曾祺小说,平实美、和谐美、淡化美三种审美倾向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20.
在“新时期”文坛上,王蒙被评论界视为“复出”作家、“意识流”作家或“现实主义”作家,但我认为,某种意义上他还可以被称作“新时期”的“革命作家”。当他以多义、有趣、感伤、尖刻或故意偏离等多样缠绕的叙述形态“叙述”革命和个人的“关系史”的时候,人们会注意到其创作“自述”与小说在无形中其实呈现为一种缠绕、互疑的关系。是什么刺激了王蒙“自述”的欲望?怎样看待“自述”与小说之间存在的矛盾和不一致的现象?或者说,借助于对这一现象的细读,能否将作家创作世界中某些重要的侧面再度打开?于是,在创作“自述”与中篇小说《布礼》之间的关节点和有意味的纽结,就需要稍微留心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