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辩护人制度进行了一系列修改和完善。如何指引人们运用新的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是法学界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一 我国宪法第125条规定公民有权获得辩护。根据这一原则,1979年《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79刑诉》)规定了相应的辩护人制度。法理上,辩护人制度指委托或指定辩护人进行辩护的制度。辩护人参加诉讼,是全面贯彻我国辩护制度的重要内容。具体说来,刑诉规定辩护人制度具有以下重要意义:第一,有利于人民法院正确处理案件,防止主观片面,特别是辩护律师参加诉讼,可以弥补主观酌不足;第二,有利于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贯彻执行各项法律制度;第三,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刑事诉讼的教育任务。  相似文献   

2.
辩护的本来意义,是被告方的一种通过防御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法庭活动,辩护实际上包含民事辩护、刑事辩护乃至行政辩护,在我国,辩护专指刑事辩护.辩护律师的存在有三种意义:保障犯罪嫌疑人辩护权的有效行使和切实兑现;从程序上制衡国家追诉权;维护刑事诉讼程序顺利进行.在我国刑事诉讼侦查阶段,只有律师没有辩护律师,律师在侦查阶段并没有辩护人的地位,这是学界一致诟病的地方.必须通过以下制度的确立来保障辩护权能够得到切实实施:对嫌疑人采取强制性侦查措施时,辩护律师有在场权和签字确认权;辩护律师应当享有不受限制的自由会见权;辩护律师应当拥有调查取证的权利.  相似文献   

3.
我国《刑事诉讼法》对辩护人的调查取证权也作出相应的规定,然在司法实践和理论设计中,关于辩护人的调查取证仍存在大量问题,急需完善。本文认为,应该从将辩护人的调查取证权延伸到侦查阶段,赋予辩护律师以外的其他辩护人调查取证权,进一步完善现有制度,使辩护人实质上、而不是从形式上拥有调查取证权等三方面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4.
辩护制度是法律确定的关于辩护权、辩护种类、辩护方式、辩护人的范围、辩护人的权利义务等一系列规则的总称。辩护制度的健全与完善,是刑事诉讼程序民主化与科学化的重要标志。要正确看待我国的辩护制度,除了解我国的制度概况外,还需了解他国的辩护制度,毕竟有比较才能鉴别。由此,通过与美国辩护制度的比较,我们可清楚地看到我国辩护制度所存在的缺陷,以便在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之时,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
王海  杨琳 《天中学刊》2015,(2):21-25
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第267条对未成年被告人刑事指定辩护做出了新的规定,但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司法机关在履行指定辩护职责时职能交叉,指定辩护律师积极性不高,未成年被告人及家属对指定辩护律师缺乏信任,指定辩护律师履职情况有监督"盲区",等等,这些问题已严重影响了未成年人指定辩护的效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适当提高法律援助报酬,赋予被告人程序参与权,加强对指定辩护律师的监督制约,有助于提高未成年人指定辩护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6.
1996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让律师享有了介入侦查的权利,但没有明确律师的法律地位和身份。此次新刑事诉讼法明确了律师在侦查阶段的身份和地位,增加了辩护人对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保障的规定,健全了侦查阶段法律援助制度,从而完善了律师在侦查阶段的辩护制度。  相似文献   

7.
新律师法视野下辩护律师保密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辩护律师的保密制度是现代刑事对抗式诉讼制度的关键要素之一,其包括保密义务和职业特权两大方面。该制度的缺失可能让辩护制度流于形式,刑事辩护目的形同虚设,甚至使律师背离其辩护职能,而成为国家追诉被告人的工具。从新律师法修改的内容出发,以国际视野看待我国辩护律师的保密制度,阐述新律师法对辩护律师职业特权的扩张及差距,进而结合我国实际进行法律梳理和理性分析,对辩护律师的保密制度在我国的完善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8.
指定辩护是近现代刑事诉讼制度发展完善的产物。现代刑事诉讼制度较之于纠问式的封建刑诉制度,强调对被指控人的权利维护和控辩双方地位的平等对抗。指定辩护就是以此为背景而发展起来的。所谓指定辩护,是指遇有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时由法院为被告人指定辩护人。指定辩护是被告人行使辩护权的一种方式,与被告人自行辩护、被告人委托他人辩护相并列。一、指定辩护与相关法律制度之关联指定辩护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法律援助制度和强制辩护制度密切相关,现分别加  相似文献   

9.
刑事辩护的三大难题中,"会见难"属"三难"之最。辩护人会见权是一项基本的权利,也是辩护权的内涵。新刑事诉讼法对于辩护制度做了重大修改,而对会见权的完善,则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辩护人和被追诉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10.
从侦查、起诉、审判三个阶段对我国律师辩护制度的缺陷及完善作了深入浅出的分析 :律师在侦查阶段的诉讼地位应定位于广义辩护人 ,而且应有效地保护其会见权 ;在起诉阶段应有广泛的阅卷权和平等的调查取证权 ;在审判阶段应重视辩护材料和赋予律师刑事辩护豁免权  相似文献   

11.
非律师辩护人在辩护权上无法享有与律师辩护人同等的权利,其辩护权被虚化,使辩护制度预设的目的难以实现,也造成制度的内耗。要使辩护制度更合乎理性,必须赋予非律师辩护人与律师辩护人同等的辩护权,才能更好地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刑事辩护的种类、辩护人的范围、律师介入诉讼的时间、辩护人的诉讼权利等重要内容 ,较之旧的刑诉法的规定有许多进步 ,对刑事司法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1998年我国签署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关于律师作用的基本原则》对其又进行了细化。这两个国际文件都涉及到了刑事诉讼中对被追诉人辩护权的保护内容。以这两个国际文件的内容为标准,从辩护人的范围、辩护人介入刑事诉讼的时间、辩护的方式、刑事辩护人的权利和刑事辩护的保障五个方面与我国刑事辩护制度作了比较,评析我国刑事辩护制度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4.
刑事案件的辩护率较低且逐年下降,是我国司法实践中不容忽视的现实,辩护律师的缺位导致控辩力量失衡,使得对抗制庭审模式无法有效地运行,更不利于对被告人权利的保护。要突破这一困境,路径之一就是将比较法视野中的"强制辩护"制度引入我国。对特定的案件和特殊的被告人,在刑事案件的庭审中,必须有辩护人参与诉讼,无论是被告人自行选任或是法院为其强制指定,有助于维护被告人在诉讼中的各项权利。  相似文献   

15.
刘植 《宜宾学院学报》2012,12(10):46-51,55
我国目前实务界和学术界对有效辩护概念的理解不一,而有效辩护制度的实行必须在统一的语境下才有意义,因此,我国引入有效辩护制度应在我国刑事诉讼法同一语境下。有效辩护是指辩护律师能够勤勉、尽力并在合理胜任的范围内完成刑事案件中辩护任务,保证当事人的辩护权利不因自己的行为瑕疵而受到损害。如果辩护律师不能满足合理胜任范围内的最低标准进而损害当事人辩护权利时,当事人可通过上诉要求上级法院撤销原审判决。  相似文献   

16.
即便法条有规定辩护权,辩护人在强制辩护案件未必会尽力,因此台湾学说与判决发展出没有实质辩护就等于未经有效辩护的理论。然而大陆地区因为如实回答义务和律师伪证罪等规定阻碍律师为充分之辩护,为了发现案情真实及保障人权宜引进该理论。  相似文献   

17.
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规定,在审查起诉阶段律师可以担任犯罪嫌疑人的辩护人为其辩护,但对是否可以提出辩护意见以及辩护意见的涵盖范围和提出方式法律没有作出明确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往往很少提出辩护意见,使辩护流于形式.这既不利于维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又不利于对案件的审查.本文着重对上述问题予以探讨,以期引起律师界和人民检察院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吴婉霞 《陕西教育》2007,(11):109-109
辩护制度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是现代国家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鲜明地反映了我国诉讼制度和司法机关的民主性和公正性。辩护制度一方面有助于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有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有利于宣传社会主义法制,使旁听群众全面了解案情,明辨是非,加强法制观念,树立控诉与辩护平等的诉讼价值观,增强人们对司法公正观,民主观的认同。而辩护工作中的第一阶段一一准备阶段的工作,是辩护人履行其辩护职责所必经的过程和重要前提,是收到良好的辩护效果的关键阶段,因此辩护人在庭审辩护的准备阶段必须作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李苹  陈立毅 《华章》2007,(9):70-70
辩护原则是指由刑事诉讼法律规定的刑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辩护人为反驳控诉,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有利于被告人的证据和理由,说明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应当免除处罚的诉讼活动,称之为辩护,它是一种重要的刑事诉讼制度.本文结合当前对刑事诉讼法修改的探讨热潮,以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1条为切入点,通过对几个基本问题的分析,试图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原则的进行重新的审视.  相似文献   

20.
指定辩护制度作为刑事辩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全与完善的程度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被告入的辩护权及其它合法权益能否得到切实保障,而且是衡量一国刑事诉讼程序民主化和科学化的重要标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本文在介绍我国刑事指定辩护的现状的基础上,简要剖析了现行我国刑事指定辩护制度规定的缺陷,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完善之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