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研究了大气条件下Ni-21.3%Cu-3.5%C合金在450℃、600℃和750℃的氧化动力学。采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X-射线(XRD)和能谱仪(EDS)分析氧化膜形貌、结构和化学成分。研究表明:Ni-21.3%Cu-3.5%C舍金氧化动力学曲线不是抛物线与直线的简单叠加,而是具有其它多种形式。合金的氧化过程包括Ni、Cu的氧化增重和石墨氧化失重,但以石墨氧化失重为主。氧化膜为双层结构:内层为薄而致密的CuO层,外层为厚而均匀的NiO膜层。当球状石墨严重氧化形成凹坑后,金属氧化物很容易在坑壁上长成“冰晶状”。750℃氧化16h时膜厚约3.3μm。  相似文献   

2.
2024铝合金宽温快速阳极氧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2024铝合金染黑色前阳氧化时间长,膜层容易起粉等问题,在硫酸电解液中引入了添加剂SH-3,提出了工艺条件关系图,新工艺操作温度上限拓宽到40℃,氧化时间缩短为原工艺的三分之一,氧化膜不起粉,染色后深黑光亮,质量稳定,章还根据材料的化学成分和组织结构,分析了2024铝合金在硫酸电解液中阳极氧化时,氧化膜容易起粉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章利用自组装方法,将耐尔蓝共价键合固定于自组装膜电极表面,并研究了其电化学及电催化性质。耐尔蓝在自组装膜电极表面形成稳定的单分子层,在电极表面呈现准可逆的氧化还原性质,并能有效地电催化氧化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核(NADH0和电催化还原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其良好的氧化还原性质和电催化特性,可为构造生物传感器提供稳定的媒介层。  相似文献   

4.
钢铁制件采用高温(145—155℃)碱性氧化法,钢铁件表面经过氧化,其表面形成一定厚度的氧化膜,呈现一种特殊的氧化色-蓝黑色所以一般称为“发蓝”。钢件制件这层氧化膜,色泽美观,无氢脆,有弹性,膜层薄,不影响精度,对消除热处理后生成的应力也有一定作用。发蓝是钢铁制件防锈一种常用方法。碱性氧化法工艺始于1939年,至今有60年历史。该工艺耗能大、用烧碱、亚硝酸钠等污染环境。因此科技工作者探索新的方法来取代它,1987年美国首先推出了室温发蓝液专利产品,1990年我国开发了许多常温发蓝液产品,形成膜以磁性氧化铁(Fe3O4)为主黑膜即发蓝膜。笔者加适量的促进剂使钢铁制件,在室温下,快速(60~90s)发生微电极反应而形成黑亮的氧化膜。  相似文献   

5.
微弧氧化法制备镁合金陶瓷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双极性脉冲电源对置于Na2Al2O4溶液中的AZ91D镁合金进行微弧氧化处理,研究了溶液配方和电源参数(包括电压、频率、占空比等)对微弧氧化膜的组成与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电参数作用下形成的氧化膜的结构是相似的,膜层由内层致密层和外层疏松层组成,其主要物相组成是Mgo和MgAl2O4;不同电参数对膜层的厚度的影响各不相同,随着电压和占空比的增大,膜层增厚速度将加大,而频率的影响则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6.
研究发现铝表面生成的氧化膜可溶于盐酸,不溶于硫酸、硝酸等酸。但在硫酸、硝酸水溶液中加入NaCl,铝表面的氧化膜可溶解。铝表面的氧化膜在CuCl2溶液中可溶解,但在CuSO4、Cu(NO3)2的溶液中不能溶解。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锌钙系磷化工艺.以磷化膜质量和防锈性为定量指标,讨论了操作参数(总酸度、游离酸度、温度、时间和酸比)对磷化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磷化工艺.结果表明:该磷化工艺稳定,维护简单,所得磷化膜防锈性优良.由磷化机理分析表明,磷化膜的组成为Zn3(PO4)2和Ca3(PO4)2.  相似文献   

8.
用魔芋多糖(KGM)将肌红蛋白(Mb)固定在玻碳电极表面,制备了Mb-KGM膜修饰电极.包埋在KGM膜中的肌红蛋白与电极直接传递电子.在-0.2V~0.8V循环扫描,可得一对可逆氧化还原峰,式电势为-0.403V,这是肌红蛋白辅基血红素Fe^Ⅲ/Fe^Ⅱ电对的氧化还原.其式电势随溶液pH值增加而负移且呈线性关系,直线斜率为-47.6mV/pH,说明肌红蛋白的电子传递过程伴随有质子的转移.研究了Mb-KGM膜修饰电极对O2、H2O2、NO电催化性质.  相似文献   

9.
铁铝的钝化实验云南省大姚师范学校(675400)张雷钝化是指金属表面被强氧化剂氧化而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金属跟其它物质之间的反应的现象。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这一现象,可以补充下面的实验。将铁钉、铝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除去表面的氧化物,取出洗...  相似文献   

10.
合成和表征了一个新的吡啶衍生物溴化(E)-1,1′-(六烷-1,6-二甲氨基)二(4-(E)-2-(噻吩基)乙烯基吡啶,这是一种自组装膜合成的中间配体,具有特殊的结构特征和氧化还原性,以其为配体继续合成自组装膜材料,在共价和静电自组装膜研究的领域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对它的合成、表征及其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等的性质作一研究。  相似文献   

11.
利用AT89C51单片机控制产生乐曲音符,利用汇编语言编程,再把乐谱翻译成计算机音乐语言,由单片机进行信号处理,再经过信号放大,由喇叭放出乐曲声.  相似文献   

12.
随着单片机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单片机在日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设计了以AT89C51为核心,采用DS18B20为温度采集模块和液晶显示模块的单片机控制数字体温计。该数字体温计与普通的水银体温计相比,具有测温时间短、范围广、读数准确和方便显示等优点。整个设计系统简单,操作灵活,可编程度非常高。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设计了恒温炉控制系统,恒温控制系统主要由单片机控制与PID控制器实现电热炉自动加热并维持一个恒定值.系统由AT89C51为主的几个模块组成.其中晶体振荡电路主要是向AT89C51提供基准时钟,信号源由DS18B20温度传感芯片提供,键盘设定炉温期望值,单片机输出信号控制开关,实现电热炉加热,并附有显示.  相似文献   

14.
水位控制系统是民间用水的常用设备,在此以AT89C51和AT89C2051为主要芯片来尝试设计一种水位控制系统。该系统主要由中央处理器AT89C51和AT89C2051、通信电路、灯光显示电路、报警电路、语音电路和电源电路等组成。在硬件上力求简单易行,在软件上灵活方便,以满足广大民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低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与实现。采用电压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和稳压电源电路构成功率放大器的主体,配以高精度采样电阻及12位A/D转换器,实现了通频带30Hz~50kHz范围内的低频放大,保证了失真度小于1.2%,具有较高的精度与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电路功能和性能指标均已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6.
用单片机AT89C52完成对电动机断相、过流、短路、接地、低电压、过电压、起动时间过长等故障的保护,当出现上述任何一种故障时,系统在进行处理和判断后,发出跳闸报警信号,并显示故障信息,从而提高了保护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检测系统采用下位机使用AT89C51单片机实现,总体架构为TLC2543采集数据信号,将数据交予单片机处理,最后通过CH375传入上位机系统。这样可以简化整个系统,提高系统效率。  相似文献   

18.
利用单片机AT89C51系统,结合温度传感器DS18b20设计了室内温度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和程序。并利用Proteus软件进行了整体模型的仿真,实现了温度自动控制、显示和高温报警.  相似文献   

19.
基于单片机的步进电机控制系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基于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包括系统硬件设计和系统软件设计,来实现对步进电机的控制.系统为一自动控制系统,通过按键向单片机输送控制信号,控制步进电机的转速和正反转,以及控制悬挂物体在做自行运动.采用AT89C51单片机指令系统进行编程来实现软件部分.经测试,系统能实现上述功能.  相似文献   

20.
本系统是以AT89C51单片机为检测控制中心的智能控制系统。其总体设计是围绕低成本、模块化、可扩展的特点展开的。在硬件选择方面,选择性价比高的AT89C51系列单片机、DS18B20数字式温度传感器、LED显示器、在软件方面,采用了功能模块化,为以后的升级或者扩展做准备。为了降低整个系统的成本,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选择低成本元器件,简化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