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企改制。上市融资、集团化、产业化,成为近两年越来越被报人关注的焦点词汇。怎样看待目前出现的“上市融资”热潮?“集团化”是否给中国传媒业的产业化带来了突破性的进展?“边缘报纸主流化,主流报纸守旧营”的状况是否会持续下去?请看著名报人崔恩卿分析中国报业产业化进程的难点与突破。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美国报业界最重大、最引起争议的发展走向之一,便是报纸集团化。如果说1900年美国报业界的报纸集团化还只是崭露头角的话(1967种日报中仅有27种为集团所有),那么,到1990年,这种报纸集团化形式已成为普遍模式,大约75的日报为集团所控制。长期以来,美国的学者们以及广大的公民对这种集团化现象争论不休,焦点主要在于,报纸集团化是否缩小了“意见市场”,是否损害了政治民主,是否由于集团化报纸的跨地域性而影响了社区的稳定性,等等。但不管人们怎样争论,报纸集团化的步伐始终没有停下来,相反,以不可逆转的势头向二十一世纪推进。本文的目的便在探寻报纸集团化的源流、解释报纸集团化的内外动因、总结其中的发展规律,也就是说,本文关注的不是报纸集团化应不应该存在,而是报纸集团化怎样存在、为什么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图书发行领域涌动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改革潮:集团化、产业化、股份制、连锁经营,其中集团化、重塑新型市场主体无疑是最重要的亮点。在劲风满帆的改革热潮中,发行集团改革的效果到底怎么样,新的市场主体是否成型?在此,有必要分析一下发行集团面临的宏观深层问题,听一听基层新华人的声音。  相似文献   

4.
当前,集团化和产业化是诸多市地报社的两个时髦话题。如果说,报业集团化是报社组织形式的变革,是对报社企业特性以一种具体形式进行的明确,那么,报业产业化则是报社经营体制的转型,是对报社市场化发展趋势的认可。从这个意义上看,后对我国报纸和报社走势的影响更为深远。对众多市地报社来说,由于受体制和资质限制,集团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可望不可及的梦想,而深化经营体制改革,加快报业产业化进程,则是最现实、也是不得不面对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正时光划入新千年已十四年,中国出版业也跨入了发展的快轨道。市场化、集团化、数字化、上市融资、转企改制??转眼,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倏忽而过。但中国出版业发展得到底如何呢?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出版科学系系主任、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志强教授和南京大学出版社社长左健教授联合主编的《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新千年来的中国出版业》(以下简称《报告》),为  相似文献   

6.
中国图书出版业在经历了市场化、集团化等一系列改革之后,出版集团开始参与资本市场的运作,上市融资。上市是出版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手段,不仅有利于推动出版企业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制度,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且有助于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规模化发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信息相对过剩时期的生存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信息相对过剩问题的提出自本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正逐步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迈进。而今,媒介产业化、集团化、大众化的浪潮席卷全球,报纸越来越厚,杂志越来越专,电台越来越  相似文献   

8.
今年或者未来一段时间里,文化企业上市将成为一道风景,上市是为了什么?上市是有诉求的,这个诉求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圈钱、融资,诚然融资是重要的功能,但是这种融资一定是要建立在这样的一些条件基础之上,上市的融资才能成为一种最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出版集团作为新兴的出版组织,为中国出版业深入改革、创新发展、壮大实力注入了新的活力,并在体制创新、整合资源、提升核心竞争力等诸多领域呈现领先发展的强势。但在出版业集团化的热潮中,作为集团核心竞争实力的重要筹码,检验集团化战略成败的一项重要指标——品牌的塑造和经营,并没有进入科学化、规范化和产业化的管理轨道“。集而不团”是否会导致业已形成的品牌资产流失?集团应该如何创立、传播、经营、管理品牌?应该如何整合、维护已有品牌,再造新的品牌?出版集团的品牌应该采取哪种模式,是单一还是多元?将是出版集团更好参与市场竞…  相似文献   

10.
谢丽红 《新闻窗》2005,(2):38-38
2000年,湖南广电传媒的上市标志着我国广电产业化、集团化经营的崛起,规模化竞争已成为媒体竞争特点之一,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媒体面临的唯一选择是或者成为本行业的前两三名,或者被淘汰出局,因此将媒体企业做大做强,走规模化、大型化、集团化的道路是首选之策。国外广电传媒业大多是集团化的组织,像美国的各大广播公司,都是跨媒体、跨行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