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李舰 《家长》2009,(Z2)
成都市日前宣布,将出台政策,彻底封杀"疯狂奥数":公办学校招生不得看奥数成绩,对违规校长将严厉处理,直至撤职;民办学校招生试题也不得  相似文献   

2.
教育部要求各地采取规范入学秩序、开展督导检查、加强培训机构监管等措施,坚决斩断"奥数"与招生挂钩的利益链。广受社会关注的是,此次治理"奥数"加大了监督和惩治力度,首次设立了曝光台、建立了约谈制度,各地治理"奥数"的"成绩单"将为老百姓所知晓。  相似文献   

3.
熊丙奇 《广西教育》2012,(40):17-17
北京市近日再次清理"奥数",重申"三个禁止":禁止学校将考试成绩,特别是将"奥数"等各种竞赛成绩、奖励、证书作为入学依据的招生行为;禁止公办学校单独或和社会培训机构联合或委托举办"奥数"竞赛等以选拔生源为目的各类培训班;禁止公办学校教师参与此类培训班活动。其意图十分明显,就是要让全民"奥数热"退烧,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在国外",奥数"已有数十年历史,但其意在发展数学爱好者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而在国内,"奥数"却很少关注孩  相似文献   

4.
今年暑期,记者走访北京、上海等城市发现,奥数补习如火如茶,渐成“第三学期”。十多年来,相关部门和地方三令五申“禁奥”,怎么越禁越火了呢? 未上小学先补奥数,暑假变成“第三学期” 叫停奥数竞赛,取消奥数培训,严禁奥数成绩与招生挂钩。10余年来,国家和一些地方不断出台“禁奥令”。今年7月初,北京市教委还重申,初中入学摸底考试禁考奥数。  相似文献   

5.
袁新文 《成才之路》2009,(29):I0013-I0013
成都市日前宣布,将出台政策,彻底封杀“疯狂奥数”。公办学校升学不得看奥数成绩,对违规校长将严厉处理,直至撤职;民办学校招生试题也不得有奥数内容。成都市副市长傅勇林明确表示,将用一年时间,分批分类,彻底整治“奥数难题”。政令尚未颁布,即引起社会的关注和争议:奥数的毛病出在哪?为何屡遭讨伐“封杀”?这次真能禁得住吗?理性之举究竟是堵还是疏?多年来,各地颁布的奥数禁令举不胜举。远的不说,4年前,教育部出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举措时,北京市紧急叫停了“迎春杯”小学数学竞赛,浙江省停办了小学奥数竞赛活动,上海规定不能组织小学生参加带选拔性质的竞赛和培训班,长春市宣布竞赛和评奖活动一律与升学招生脱钩。可是,几年过去,奥数热却未见降温。  相似文献   

6.
“奥数”是京城小学生和家长的热门词汇。据了解,全币超过50%的小学里,有半数以上的孩子在学习奥数。部分小学生在奥数学习中开启了智慧,有的还因奥数成绩优异在“小升初”中获益。随着目前初中校招生工作即将启动,奥数受到新一轮的追捧。但是,专家认为,奥数并非每个孩子适合。  相似文献   

7.
正高校自主招生已经实施了11年,但究竟要招什么样的学生依旧争议重重。近日,《钱江晚报》以《校长实名推荐上北大,推的都是学霸》为题,质疑当地中学校长实名推荐仍与"奥数"等成绩挂钩。该报道称,在回应记者的采访时,浙江多所高中的校长分析,奥赛得奖生无论在"中学校长实名推荐"还是自主招生中,都存在优势。温州中学校长潘建中告诉记者,大学自主招生时,一般都给奥赛获奖生加分,今年北大给一位一等奖获得者加了50分左右,清华给一位获奖学生加了55分。(1月15日钱江晚报)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网络上对于"奥数"教学产生一片质疑、否定之声,很少有人站出来发声维护,生活中家长们对"奥数"爱恨交加,不敢不学,不得不学,对奥数的学习有着诸多无奈。作为一位有20多年教龄的小学数学老师,我对于"奥数"在小学学习中地位的几番起落有着切身的感受。在"奥数"学习中,学生有受益的,当然也有受折磨的,这种体会应该不仅仅是在奥数学习中存在,其他学科中一样会存在,  相似文献   

9.
正《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确有必要保留的加分项目,应合理设置加分分值。(据9月5日人民网)高考加分政策已经走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了。从最初的"根正苗红"加分,到"奥数小能手""X级运动员""道德标兵"加分,再到各地出台"土政策"加分,一路走来,高考加分乱象丛生。作为一项临时性的、照顾性机制,加分政策在弥补高校招生制  相似文献   

10.
奥数作为一门学科,本无可厚非,但随着"奥数热"在我国的不断升温,原本有着美好主旨的奥数教育发生了异化扭曲,愈演愈烈,且正向低龄化发展。"奥数热"扼杀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扰乱义务教育的正常秩序,造成教师师德下滑。要想尽快制止奥数的"疯狂",进而从根本上消除奥数"顽疾",就要坚持"两手"一起抓,即一手抓集中从严整治,一手抓教育均衡发展,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1.
资讯     
《教育科学论坛》2009,(8):79-79
近八成网友认为应取消奥赛加分 近日一项网络调查显示,截止6月1日有77.59%的网友认为奥数热的根源在于奥数对升学和择校有用,55.76%的认为应逐步去除奥数.45.13%的认为奥数学习进入了误区,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75.76%的赞同取消奥赛加分,与高校招生等脱钩。  相似文献   

12.
日前,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就"奥数"现象进行了专题报道,节目播出后新一轮的反奥数呼声渐趋高涨,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在接收记者采访时也明确提出"禁止以奥数或各种竞赛成绩作为入学依据"。事实上,作为应试教育的必然产物,近年来,奥数教育始终处于风口浪尖,但从未真正退出历史舞台。正如中央电视台所总结:奥数教育背后的根源还是利益的竞争,屡禁不止的择校现象为奥数教育提供了生存的土壤,解决奥数问题,归根到底取决于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淦生 《教育》2012,(17):5
从今年起,高校招生中逐年扩大本科招生规模的做法终于告一段落,刮了十几年的高校合并、扩招之风似乎将要就此止息。不过,教育部"公办普通高校扩大本科招生规模"的叫停令言犹在耳,新办"高水平大学"的呼声渐又响起。今年4月,在招生方面已经"先斩  相似文献   

14.
正调查发现,高考招生腐败案件近年来呈多发趋势,自主招生、补录及调换专业三个环节已成为腐败的"重灾区",严重危害教育公平。(据《北京晨报》)高考招生之所以腐变,重要原因之一在于自主招生制度本身的缺陷,即对"程序公正"的忽视。其操作过程往往是封闭的、不公开和不受监督的,没有在操作程序方面的严密规定。尽管在当前高校的自  相似文献   

15.
早在2001年,教育部就曾下过相关禁令,不许将奥数成绩和升学挂钩.但十多年来,"奥数热"却持续升温.2010年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规范和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其中奥赛获全国奖不再有保送资格,但仍然没能给"奥数热"降温.前不久,数学界的泰斗级人物吴文俊院士关于"中国式奥数害人害数学"的直言,可谓振聋发聩.的确,"奥数热"所带来的各种副作用有目共睹,给"奥数热"降温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自主招生要走出新路,不只是需要"联盟",更需要立足教育规律之上的合作。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高校自主招生制度,允许部分高校拿出一定比例的招生名额,以选拔那些不容易在高考中被发现的有特殊才能的学生。2010年全国共有80所高校具有自主招生资格。起初,各高校通常是"单兵作战",根据本  相似文献   

17.
近日,北京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教授在其个人博客上发表文章"炮轰"奥数——《打倒万恶的奥数教育》,并称奥数教育对少年儿童的毒害比"黄赌毒"还厉害。杨东平认为,目前奥数教育的  相似文献   

18.
绝大多数"985"高校的文科招生和理科招生均呈现出严重的区域不公,基尼系数超过警戒线的高校数均占"985"高校总数的85%以上。无论文科招生还是理科招生,"985"高校招生均呈现出明显的属地化倾向,均把大多数的招生计划投放在了少数几个省区。总体而言,"985"高校文科招生的区域公平状况更差,各"985"高校文科招生的省区覆盖面远远低于理科招生的省区覆盖面,在最为不公的10所"985"高校中,理科方面综合性大学和理工类大学各占一半,文科方面均为理工类大学。  相似文献   

19.
教育部日前召开座谈会,研究部署治理“奥数”缓解升学压力工作。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指出,当前个别地方存在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非公开地将“奥数”成绩与入学挂钩现象,严重干扰了义务教育学校入学秩序,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精神压力和家长的经济负担,必须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斩断“奥数”与招生挂钩的利益链。  相似文献   

20.
目前,教育部召开座谈会,研究部署治理"奥数",缓解升学压力工作。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强调,必须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斩断"奥数"与招生挂钩的利益链。2013年5月16日《中国广播网》李小姐的妹妹是今年"小升初"大军中的一员。虽然从去年开始,北京市对奥数下达了禁止令,但她一直也没有间断奥数学习。前段时间,妹妹陆续参加了共建班和个别学校的入学考试,发现十分之一的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