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苗 《华章》2012,(36)
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在高校中已经开展了多年.近年来,随着“课内外一体化”在部分高校的体育课改中的实施让课外体育俱乐部的活动也成为了体育课程考核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也为高校如何开展课外体育俱乐部的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针对课外体育俱乐部目前的主要问题,通过对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目前的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其不同的两种存在形式,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南省十所高校的俱乐部学生、非俱乐部学生以及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逻辑推理法对河南省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详细地阐述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对大学生锻炼行为产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何成阳 《考试周刊》2011,(69):137-138
文章通过文献研读、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等,对当前职业高校体育课和高校课外体育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课外体育锻炼应成为职业高校体育课的有机构成,且课外体育俱乐部是理想的课外体育锻炼管理模式,应把课外体育锻炼融入体育课程,科学合理地构建职业高校体育课堂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在文献检索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认为课外体育锻炼是体育课的有机构成.体育俱乐部是理想的课外体育锻炼管理模式.提出应把课外体育锻炼融入体育课程,构建课内外一体化高校体育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在对福州大学城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应通过加大经费投入,创建创新俱乐部类型,建立俱乐部联盟,确实落实指导老师工作量、津贴,促进与校外专业俱乐部、社区体育的共建,重视俱乐部学生骨干的培养,明确并强化校园行政管理部门的服务职责,加强俱乐部市场开发、拓展资金来源等主要措施来促进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浅谈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与校园体育文化的互动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是体育教学的延伸,能更好地贯彻“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平台和载体。校园体育文化是高校体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给学校体育注入新的活力,推动课外体育俱乐部健康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高校中目前存在的的体育俱乐部的现象进行的调查研究,运用的文献资料法,专家咨询法、调查法和访谈法等方法。提出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的特殊性,为今后的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开展总结了新的思路和观点。  相似文献   

8.
人们对课外体育活动价值的认识、对俱乐部涵义的理解和网球运动的高技术要求与练习的艰苦性制约着高校课外网球俱乐部的发展。提出转变固有观念;增加学生自主活动次数,把发展重心放在学生骨干培养上;集中资源,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多方筹措俱乐部运行经费,丰富活动内容是高校课外网球俱乐部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9.
通过创新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的管理与运行方式,对参与俱乐部的大学生的体质进行干预.在为期一年的实验后发现,参与实验的课外俱乐部会员在身体机能、身体素质、身体形态等方面均有良好的改善,部分指标还具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这种运动处方式课外体育俱乐部运行模式能够对大学生的体质进行有效的干预.  相似文献   

10.
笔者通过文献资料研究发现,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中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与喜爱,并且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引用.目前高校体育俱乐部存在有三种形式,分别是体育教学俱乐部、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和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而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及优势,成为了适应当前国内高校体育教学现状的最好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末,以美国为代表的高等学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被引入我国高校体育教学,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也从俱乐部的理论研究向试点实践转换。毋庸置疑,目前我国高校的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改革是在模仿和借鉴西方的体育俱乐部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经验。大体而言,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模式分为三种类型,即课外体育俱乐部、体育教学俱乐部和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其中,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是以健康教育为指导思想,以终身体育为目的,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发挥体育社团功能,利用体育俱乐部优势,举办文化艺术节,拓展运动休闲内容等课外体育活动形式来吸引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为高校课外体育活动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陈鹏生 《考试周刊》2007,25(14):71-72
根据终身体育的教育指导思想,在高校组建开展课外武术俱乐部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本文对我院几年来开展武术俱乐部的经验和方法进行研究和总结,认为武术俱乐部的开展对培养大学生的锻炼兴趣、体育意识、树立健康投资意识和道德品质、培养终身体育的目标等方面起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高校实施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高校课外体活的发展现状,阐述了课外体活俱乐部适合高校体育教学的特点及实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福建省6所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分析。得出结论: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动性不足;活动空间以学校体育场馆为主;活动内容向娱乐化方向倾斜。针对这种状况,提出高校应树立整体的学校体育思想,建立积极的课外体育消费观,加大体育场馆及设施方面的资金投入,发展以俱乐部为主的课外体育活动模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目前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现状与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终身体育思想在社会的普及与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体育社会化和全民性已成为我国体育发展的主要趋势,因此,高校园内各种项目的体育俱乐部孕育而生。体育俱乐部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高校体育工作,促进了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篷勃发展。本文就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现状与发展前景作进一步探讨,旨在更好地扶持和发展高校体育俱乐部。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对比、经验总结等对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内涵、特点以及活动开展方式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课外体育俱乐部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完善体育课程结构和促进课外体育活动开展,南阳理工学院进行了俱乐部体育活动指导课探索性教学实践。实践结果表明,俱乐部体育活动指导课是课外体育活动的有效组织方式。体育俱乐部会员对活动指导课的认同度达到了94%,在四个类型活动指导课中,对运动训练类型课表现出更多的认同,与活动指导课开课前相比,学员课余每周利用所学运动项目技能进行课外锻炼的次数普遍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9.
高校体育教育的目的是通过体育课和校园体育活动的平台,在娱悦的基础上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调查结果显示,仅靠一周两节体育课是满足不了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而课外体育俱乐部既是满足学生身心需要的有效手段,又是体育课的补充和延伸,我校开设单项课外体育俱乐部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是以俱乐部的组织形式将体育教学、课外体育、运动训练、群体竞赛等融为一体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目前它所使用的教材体系存在不少问题,我们认为改变单纯技术教学模式思维框架,突出体育文化内涵与实质的四个模块,是构建以终身体育和健康素质教育为中心的高校体育教材体系的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