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八下卷楼”是晚清四大私人藏书楼之一。此楼建于1888年,在晚清杭州盛极一时,对杭州历史文化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江苏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与浙江归安陆心源的“皕宋楼”、杭州丁丙的“八千卷楼”及山东聊城的“海源阁”,为晚清时全国有名的四大藏书楼。  相似文献   

3.
杭州丁氏八千卷楼、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与湖州陆氏萌宋楼均为晚清著名藏书家,笔者从藏书题跋、书札与书志目录中勾稽史料,考述了丁氏与后两者之间的交游情况,并分析其交游特点。  相似文献   

4.
铁琴铜剑楼位于江苏常熟古里镇西街,是清乾隆、嘉庆年间瞿绍基及其子孙五代藏书处,与聊城杨氏海源阁、归安陆氏萌宋楼、钱塘丁氏八千卷楼并称我国晚清四大私家藏书楼,又有"南瞿北杨"的美称.瞿氏铁琴铜剑楼藏书以求精、重用见长,且瞿氏铁琴铜剑楼又是唯一楼与书保存至新中国成立后的藏书楼,历经五代藏书,名扬海内外,在我国私家藏书史上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韩红  陈存业 《兰台世界》2005,(10):63-64
聊城杨氏海源阁,为晚清著名藏书楼,它与江苏常熟瞿绍基的"铁琴铜剑楼",浙江杭州丁申、丁丙的"八千卷楼",浙江吴兴陆心源的"皕宋楼"合称中国清代四大藏书楼.其中又以瞿杨两家所藏宋元珍本最多,因此又有"南瞿北杨"之誉,深为海内外学者所仰慕.杨氏藏书始于杨以增之父杨兆煜,后由杨以增、杨绍和、杨保彝祖孙三代广泛搜集,总计四千余种,二十二万余卷,因"收藏之富为海内之甲观"而名闻天下.海源阁为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中国版刻图录>收录海源阁书影44种,标点本<二十四史>前四史就是以海源阁藏书版本为主要参考进行标点排印的,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时,毛泽东主席赠送给他的<楚辞集注>也是海源阁藏书的影印本.  相似文献   

6.
“八千卷楼”是晚清四大著名私人藏书楼之一,仿文澜阁款式建造。但至今踪迹全无,令人遗憾。本文考证了“八千卷楼”的具体位置和存在时间,以供参考。同时,借此引起人们对藏书楼这样的文化遗产的重视,以便挖掘出更多的文化遗产,丰富浙江私人藏书楼史料和杭州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丁丙(1832-1899),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字嘉鱼,别字松生,晚号松存。家世经营布业,富于资财。其藏书室称"八千卷楼"(沿用其祖旧名),另辟"后八千卷楼"、"善本书室"等,总称"嘉惠堂"。咸丰十一年(1861),由于太平军  相似文献   

8.
叙述了晚清著名藏书楼--测海楼的建造情况及测海楼在收书范围、阅览制度、教育理念三方面的进步意义,这些理念对于现今的图书馆建设仍然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9.
晚清藏书,丁氏八千卷楼与杨氏海源阁、瞿氏铁琴铜剑楼、陆氏硕宋楼,合称"南北四大家"。丁国典开始藏书,筑"八千卷楼"。至孙丁申、丁丙,藏书更多,增筑"后八千卷楼"、"小八千卷楼",总名"嘉惠堂"(因"八千卷楼"之称最为人知,故本文用此名)。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还有大家不知道的事:作为大藏书家,必有雄厚的财力。丁氏非大官僚大地主,这钱从何而来?近承丁氏后裔丁利年先  相似文献   

10.
铁琴铜剑楼简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琴铜剑楼位于江苏省常熟市古里镇,为晚清四大私家藏书楼之一,蜚声中外.本文依据有关文献,展示了该楼五代主人,自清乾隆起迄今的系年藏书(包括聚书、护书、校书、著书、刻书、赠书等方面)活动.  相似文献   

11.
新出版在民族危亡中诞生 "新出版"诞生于晚清,它与"晚清出版"是两个概念.后者是时间概念,前者是性质的指示."新出版"是晚清读书人面对民族危机的日益严重,用作推动社会进步的工具,它的出现比鸦片战争要晚.进入晚清最早涉及时事的出版物是魏源的<海国图志>.它有两个内容:以"筹海篇"为中心的抵御外侮和以介绍英国为中心的外国知识.  相似文献   

12.
胡光墉,字雪岩,道光三年(1823年)出生于商人辈出的安徽省绩溪县,客籍浙江杭州.他从一个贫困的农家子弟成为近代中国的头号鸿商巨贾,创造了晚清徽商的又一个辉煌.他经商的经历具有传奇色彩,他凭借经商使自己从一个不名一文的钱庄伙计变成大富大贵的"红顶商人".  相似文献   

13.
公园,"无论其名称,还是公园的商业化运作,都是西方文化及商业机制输入的结果,特别是西式娱乐观念逐步影响到中国的结果" 具有"公共性质",是晚清民国时期,输入国内的一项新兴的公共文化事业.自晚清维新运动起,长沙一跃而成为在全国"敢为人先"的城市.对于城市公园的修建,晚清时期的郭嵩焘即有提议.  相似文献   

14.
"书隐楼"坐落在老城乡天灯弄77号,现占地1515平方米,建筑面积1939平方米,该住宅建于清乾隆年间,是上海市区保存的为数不多的清乾隆民宅,1987年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书隐楼"的产权几经变易,约上世纪30年代归上海沙船商郭万丰号的后代购得,郭氏后人中有郭俊伦者早年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对古建筑饶有兴趣,他住在"书隐楼"时,该楼主厅悬有一块清内阁中书、历任礼部、兵部、户部尚书,<四库全书>副总纂沈初题书的"书隐楼"匾,并认为书隐楼的最初主人即沈初,此说后被广为认同和传播.  相似文献   

15.
出杭州城西行不多远,秀丽的苕溪畔座落着一座古朴的小镇,这就是晚清因发生过杨乃武与小白菜之奇案而闻名于世的仓前镇.老街中段,古运河北岸,有一处复原了的清式民居建筑,谙熟地方史的人们或许会从东首穿堂甬道旁那块刻着"扶雅堂"字样的界石得知,那就是我国近代著名国学大师,民主革命家和思想家章太炎的故宅.  相似文献   

16.
一、"天一阁"得以巍然独存的原因 在我国历史上,特别是明清以来,私家藏书楼曾经兴盛一时,其中著名的就有浙江宁波范氏"天一阁"、山东聊城杨氏"海源阁"和江苏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等.但明清动荡不安,兵燹不断,私人的力量很难保护住珍贵的文化财富.有的毁于兵火,有的遭劫流散.如聊城杨氏"海源阁",晚清曾经盛极一时,但大量珍秘文物毕竟不是个人力量所能永久保存的,藏书屡遭劫难,终究逃不脱毁散的命运,而至民国后期却已片纸不存.  相似文献   

17.
李立民 《图书馆论坛》2007,27(4):174-177
铁琴铜剑楼是晚清四大藏书楼之一,其藏书历时百年之久.所以如此,除了在客观上深受明清藏书文化传统的影响外,也是与瞿氏子孙共同的文化素养休戚相关的.同时,瞿氏家族的雄厚经济基础又为其藏书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18.
2008年12月1日19时,一档全新包装的新闻栏目<新闻楼外楼>在杭州电视台影视频道亮相,由影视频道和杭州电台交通91.8频率在每晚7点同步推出,四位电台主持人亮相电视荧屏,由此带来的"名嘴效应"在社会各界引起不小反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按时代顺序,择要记述了作为晚清四大藏书楼之一的江苏常熟铁琴铜剑楼,自清至今,在聚书、护书、藏书、校书、刻书、赠书等方面的重要史实,试图揭示铁琴铜剑楼瞿氏对我国文化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1772年(乾隆三十七年)壬辰 12月8日(农历十一月十四日)瞿绍基生  相似文献   

20.
2005年12月28日,浙江图书馆大学路阅览楼举行正式对外开放仪式。省文化厅副厅长金庚初出席仪式,并宣布浙江图书馆大学路阅览楼正式开放。浙江图书馆馆长程小澜介绍了大学路阅览楼开放的整个筹备过程及功能、概况;读者余凤高代表广大读者表达了对图书馆的心声。浙江图书馆党委书记兼副馆长应长兴、副馆长刘晓清、徐洁、党委副书记冯飞、73022部政治部主任曾维启、杭州图书馆副馆长丁晓芳、杭州少年儿童图书馆馆长戴蓓、73022部队的官兵及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的师生、读者等参加了开放仪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