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说的是一个高年级学生向语文老师报告说,她新买的一本字典不见了,她曾在这本字典的最后一页写下了一个“玉”字。老师问明了情况后,让学生不要张扬,老师帮她找一找。老师来到教室对大家说,前几天老师布置让每位同学都买一本字典,现在请同学们都把自己的字典拿出来让老师检查一下。检查中,老师发现一名女生的字典最后一页写了个“璧”字,这显然是在原来的“玉”字上面改的。当时,老师迟疑了一下,这名女生则满脸通红。随后老师并没有表现出什么,而是继续检查其他学生的字典。后来,老师了解到这名女生平时品德很好,但是家境…  相似文献   

2.
无言胜有言     
一学生向老师报告说:"我的<新华字典>不见了!"而且她还告诉教师说:"我的字典背面有一个‘玉'字."老师问明了情况后,让这名学生不要张扬,老师帮他找一找.这位教师来到教室说,前两天我让每一位同学都买一本字典,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字典拿出来让老师检查一下.检查中,教师发现一名女生的字典后面写了一个"璧"字,而且显然是在原来的"玉"字上面改的.他当时迟疑了一下,这名女生顿时满面通红.但这位老师并没有表现出什么,而是继续检查其他学生的字典.后来这位教师了解到这名女生平时品德很好,但家境贫寒,母亲抱病卧床.  相似文献   

3.
一、每人准备一本字典或词典 俗话说:“字典是不说话的老师。”如果每个学生都准备一本字典随时带在身边,那么就等于身边多了一位老师。这位不说话的老师随时教你拼音、识义、辨别字形。可惜的是关于这字典被许多学生所忽视。 说到字典,我想起阿城小说《孩子王》里关于字典的描写。因为那时是“文化大革命”的特殊时期,学校又是偏远地区,所以老师没有课本,只好天天教学生学字典,一天十来个字。等到了初三毕业时,老师为学生编了一则顺口溜:  相似文献   

4.
校园逸趣     
老师的批语语文老师让学生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一学生洋洋洒洒地写了700字,得意地交给了老师。老师在文章的结尾处写了一句话:“批语请见诸葛亮的《后出师表》最后四个字。”该学生十分高兴,对同学们说:“老师对我的评价都上升到诸葛亮的水平了,谁能帮我找一下这篇文章。”一女生将这篇文章递给了他,他高兴地向文章最后找去,只见最后四个字是:不知所云。一名学生坐在最后一排睡觉,旁边即是教室后门,每次下课,都是同桌把他叫醒,然后他径直走出教室沐浴阳光。某节课中,老师破天荒地叫他回答问题,酣睡中的他被同桌叫醒,起身就推…  相似文献   

5.
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虚假互动表现。我们先看这样一个例子:一年级语文课上,老师教了生字“马、米、土……”后,为了巩固这几个生字,老师让学生做游戏,每个学生的胸前都有一个字,让学生离开座位找朋友,两个朋友的字能组成词语拼读。这是小朋友非常喜欢的游戏。大家马上离开座位活动起来,但由于学生人数较多,大家晃来晃去,一片嘈杂,  相似文献   

6.
星期一的下午,我们班的数学老师临时有事,就让我们班的副班主任林老师来代替管理。林老师一过来就说:“写字本翻到最后一页,把这一页字抄三遍。"同学们听了纷纷叫道:“啊!这么多字,想把我们累死啊!”林老师很生气地说:“别吵,快写。”  相似文献   

7.
何群 《贵州教育》2010,(17):42-43
在我的从教生涯中,每每想起那一句“老师,我没有优点”,我都会忍不住哽咽,有种想哭的感觉。在上三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第一课时,有一个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学会自信,帮助学生找到自信的资本。”为了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我特定设计了一个分为两步的教学环节:1.让学生自己找一至两个优点;2.让孩子们围成一个大圈,让一个孩子坐在中间,其余学生一起来找她的优点。按照我的预想,还没等到第二步,  相似文献   

8.
开心一刻     
等秘书 语文课上,老师出了个题目“假如我是市长”,让学生写作文。   同学们写呀写呀,陷入了美好的幻想之中,惟独毛毛坐着不动。老师奇怪地问:“你干嘛不写,不想当市长吗 ?”   毛毛高兴地说:“我当然想当市长啦,但写写画画的事不是有秘书去办吗 ?” 言简意赅   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是:“何为懒惰 ?”   课后,当老师批改冬冬的作文时,发现第一页、第二页一个字也没有写,在第三页末尾老师才发现有这样几个小字:“这样就是懒惰 !” 先见之明   放学前,老师把亮亮叫到办公室,拿出一片止痛片说:“你把它吃…  相似文献   

9.
他八个月大时,一次突发高烧,造成双耳失聪。当别的孩子开始咿呀学语时,他却一个字也不会说。一位老教授对她说:“再要一个孩子吧,他不能上正常学校,终生都不会说话了。”她又带着他去过许多地方,最后得出的结论都一样。她的心好似跌进了山谷,深不见底。可她不想放弃,哪怕有一线的希望。她辞去工作,到外地找老师学习唇语,教他对口形说话。她把他的手放在自己的嘴边.让他感知声音气流的变化。一个字一个字地练,一练就是上千遍、上万遍。即使这样,他还是学不会。  相似文献   

10.
蒲昕昕 《山东教育》2005,(28):18-18
当我把“平”字范写在黑板上,我对孩子们说:“现在,请小朋友们评一评,老师写得怎么样?”当一个女孩子给我指出“平”的第三笔“撇”碰到第四笔了,我称赞她说:“小天真勇敢,敢给老师提意见,真了不起!”当我再让其他的孩子接着评的时候,他们的评价是:“平”字最后一笔“竖”应该是尖尖的,老师写得不够尖;老师写的“平”字第二笔“横”有点短;老师没注意顿笔……  相似文献   

11.
爱情在山顶     
一个很内向又很固执的中学女生爱上了她的老师。为了让这爱情能封住所有人说三道四的嘴,她首先让自己成了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然后写了一封几十页的求爱信,把爱的理由和决心说了个如山如海宁死不悔。她把这封信交给老师时说:“不接受我,就回信说服我!”  相似文献   

12.
李正芹 《小学生》2010,(11):19-19
曾听过一节数学课——《角的认识》。教者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学生认识了“角”的概念之后,她就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自己身边遇见过哪些“角”,并且让学生大胆的说。一名学生当场冒出这样一句“不守成规”的话:“老师,你的上嘴唇就是一个‘角’!”在一堂数学课上,年轻的女教师的遇到了这样的尴尬  相似文献   

13.
戴帽子     
有个富家子弟,刚刚认识了几个字,便以为学问到手,可以升官了。他想给父亲写封信,但却忘了父亲的父字怎样写,想找人问,又怕被人瞧不起;查字典吧,自己又不会。沉思片刻想出一个绝招,决定从字典的第一页开始一页一页地翻下去,只要翻到父字,准会认出来。花了好一番功夫,翻到一个“交”字,端详了一会儿,哈哈大笑起来,说:“父啊,父啊,你真是老糊涂了!你以为戴上帽子,我就认不出你来了吗?” 戴帽子  相似文献   

14.
(本测试题适用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一主题单元检测)检测一 形近字驿站 请教字典。“教”字部首是(),在字典的()页,“造”字偏旁是()在字典的()页。学着给汉字加偏旁部首,让小叶片有个名字。单元检测与评析@邓俐华$抚州市临川二小  相似文献   

15.
王青青是我的同桌,她是个粗心的女孩。今天她又忘了“日”字的解释,我叫她自己查字典。于是她从书桌里拿出字典来查。翻着,翻着,她突然惊叫起来:“哎呀!3天不见,‘日’字竟胖成这个样子,几乎认不出来了。”老师听了走过来一看,便哈哈大笑起来,说:“这哪是个‘日’字,明明是‘曰’(yuē)嘛,看你多粗心啊!”王青青红着脸,又开始翻起字典来。本文虽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但却没有落入一般写人文章从外貌描写、行动描写到心理描写的写作套路。小作者从生活中的一个小故事着手,抓住“‘日’字变胖了”的细节,让粗心、可爱的同桌形象跃然纸上。行文幽…  相似文献   

16.
日上三竿。王老师汗涔涔地从家里赶来学校,上课铃就响了。他只好苍促应战。解释词语时,学生阿宝指着书本问:“这个‘但是’怎么解释?”王老师听了一楞,连忙翻教案,教案没拿来;匆匆找字典,一时找不到;只好支吾其词:“但是,就是这么一转。对,转弯的意思。”还把“转弯”两字说得重  相似文献   

17.
偶然翻阅一个二年级学生的生字本,在一页中发现他把“猴”字错写成“(?)”。老师在本上用红笔批道:“把“猴”字抄写十遍。”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做了,但在重写  相似文献   

18.
甜品小段     
点名有一个刚毕业的师范老师到一所小学教一年级的新生,她第一件事就是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作业簿上。之后,她收回作业簿再一个一个叫名字发回去,同时借此认识学生。可是有一本,她喊了十次都没人来领……“黄肚皮!黄肚皮!……”。“怎么搞的,人跑哪去了!……”最后,作业都发了,可还是剩下那一本,“还没拿到的人举手!”这时有个个子小小的女生举了手,老师问:“你叫什么名字?”“黄月坡,老师……”爸爸帮我做的老师:“这作业都是你自己做的吗?”学生:“不,爸爸帮我做的。”老师:“回去对你爸爸说,星期天他也要补课…  相似文献   

19.
汪启喜 《福建教育》2005,(3A):15-15
“谈心本”.顾名思义.学生与教师说悄悄话用。刚开始时.我对学生说:只要你们有话想对老师说.可以课后面谈、打电话.也可以用老师发给你们的“谈心本”(笔记本.一人一本,老师赠送学生的)。汪老师有两个承诺:一、只要是你们“谈心本”上的悄悄话,老师保证,没经过你们的同意决不让第三人知道里面的秘密;  相似文献   

20.
历岗 《小学语文》2007,(5):52-53
问: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日积月累·选选认认”中要求辨别“帐”和“账”二字的使用区别。在教学时,我们让学生用这两个字组词时出现了“帐本”“账本’’这种现象,学生说这两种写法都是对的,理由是字典上都能查到。这种现象应当怎样向学生解释?[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