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了《水浒》,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水浒》这部书,歌颂的是投降主义,贯穿的是孔孟之道这条黑线,宋江其人,既是地地道道的投降主义者,也是孔孟之道的忠实信徒。在评论《水浒》这部书的时候,弄清宋江这个投降派是怎样尊孔的,对于我们认清投降派的真实面目,批判投降派,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谈起宋江,过去总有人说,宋江是农民起义的“非常杰出的领袖”,他的思想代表了整个农民阶级的意志和愿望。其实,大谬不然。查一下宋江的罪恶历史就可看出,他原来是一个打着孔孟旗号、干着投降叛卖勾当的侏儒和奴才。宋江:“自幼曾攻经史”,  相似文献   

2.
投降派宋江丑恶的一生,是宣扬和实践忠于宋王朝的一生。他为“忠”服务的手段和施展的阴谋无奇不有,数不胜数。明目张胆地维护、死心塌地地遵从宋王朝的“法度”,就是他“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宋王朝的法度,是保护以封建帝王为头子的封建地主阶级所有制的法律制度,是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实行专政的强有力的工具。对待封建王朝法度的态度,是区别革命派和投降派的一个根本标志。宋江极力美化封建帝王,奉行的是“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投降主义路线。因此,对于彻底否定宋王朝法度的农民革命,他是根本反对的。所以,他把晁盖等人杀了官兵、举旗造反上梁山的革命  相似文献   

3.
《水浒》这部书为了歌颂投降派宋江,通篇都贯穿了一条“忠义”的黑线。《水浒》的作者,有意混淆以晁盖为首的农民革命军的“义”同宋江的儒家的“义”这两种根本对立的界限,篡改了农民革命的“义”的根本内容,改变了“义”的阶级涵义。晁盖所讲的“聚义”就是“竭力同心,共聚大义”,意思是把造反的农民团聚起来,共同走革命的道路。如“三山聚义打青州”、“白龙庙英雄小聚义”等等。农民革命军举起聚义造反的大旗,从广大农民根本愿望出发,团结一切革命力  相似文献   

4.
宋江是混进梁山起义队伍里的内奸。基于地主阶级的本性,为了维护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他敬信天命,忠君不二,攫功取利,奴性十足。自上梁山后,他弄权术,耍阴谋,大搞投降叛卖活动,笼络人心,篡夺领导权;改旗换号,篡改农民起义军的革命路线,放走被俘的朝廷败将,为以后投降留下后路,排挤、压制革命派,瓦解农民起义队伍,网罗世袭贵族地主,组成一支推行投降主义路线的骨干队伍。他由鼓吹,准备招安而等待、乞求招安,后来便受招安投降,“终于是奴才”。投降派就是奴才。宋江的三次受诏,赤裸裸地暴露出了投降派的奴才本性。  相似文献   

5.
毛主席在总结党内十次路线斗争经验吋提出:“要搞马克思主义,不要搞修正主义,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这三条原则是识别修正主义的重要标志。事实一再证明,凡是搞修正主义,在组织上必然要搞分裂,而在策略上必然要搞阴谋诡计。他们的共同手法就是玩弄权谋,耍两面派。《水浒》中的宋江,就是一个玩弄权谋、耍两面派的典型。当前,我们在评论《水浒》时,着重剖析一下宋江的两面派手法,对于提高识别修正主义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宋江是一个站在地主阶级立场上,被现实扭曲、对皇权抱有极大幻想的文学形象。“忠义观”是其外在表现,核心是儒家“三纲五常”演化出来的“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之谬论。  相似文献   

7.
《水浒》第一百一十回写道:宋江投降朝廷后,带兵征辽得胜班师回京时“未曾升赏”,只得了个小小的“皇城使”。众头领也受“拘束”,“禁约”,“不准擅自入城”。“众将得知,亦皆焦躁,尽有反心”。于是宋江急急忙忙地召集众将说了一段发自肺腑的“忠言”:“今日得为国家臣子。自古道: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虽然朝廷出榜禁约我们,依合如此,……倘若因而惹事,不但要以法治罪,却又坏了名声”。结果宋江以要“成人”的一套“训令”扑灭了这场“群雄议反”的斗争烈火。  相似文献   

8.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全书围绕"官逼民反"这一线索展开情节,这部小说最闪光的思想就是宣扬忠义精神,也是《水浒传》中所传达出来的几种思想倾向中最突出的部分。施耐庵塑造了一个多重性格的人物——宋江,作品中用了相当多的笔墨塑造宋江的忠义。  相似文献   

9.
余嘉锡《宋江三十六人考实》中的《梁山图》对今天开拓梁山的旅游景点,开发“水浒”之旅的潜力,具有参考价值;而《考实》中“浪子燕青”一则,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中“一丈青”三字,是指他遍体雕青,有一身美观的花绣  相似文献   

10.
宋江是《水浒传》中一个关键性的人物,要弄清《水浒传》的思想,不能不认识宋江这个人,从宋江性格的矛盾性可以探究出中国农民起义的不彻底性。  相似文献   

11.
《水浒》中的宋江颇有些奸商的特点,深通“一本万利”之道。他明明是残酷剥削人民群众的地主阶级分子,心地十分卑劣龌龊的恶棍,偏偏要装出一副大慈大悲的菩萨面孔,搞什么施舍钱财,“赒人之急”的名堂。小说竟然在一首《临江仙》的词里肉麻地吹捧他“济弱扶倾心慷慨,高名冰月双清”。其实,“仗义疏财”这顶“桂冠”,掩盖不了宋江丑恶均心灵。仅举二例:小说第二十一回,当宋江听王婆说,一个流落郓城,年值妙龄的女子阎婆惜死了父亲,母女俩无依无靠,无棺材送葬  相似文献   

12.
宋江与行枷     
话说宋江因杀惜惹祸,断杖刺配,戴上行枷,被人监押,奔赴江州而来。一路上,宋江不但对两个公差奴颜卑膝,而且与所戴的行枷不离不弃。请看如下情节: 路过梁山泊,被吴用等人拦截迎请,花荣要给开枷,宋江断言拒绝,说:“贤弟,是什么话!此是国家法度,如何敢擅动!”在梁山吃酒,整整一天,“教取了枷,也不肯除”。  相似文献   

13.
哲学上对真理问题的有关理论探讨,有着广泛而又复杂的演进过程,主要围绕“什么是真的”这个问题——亦即是有关“真的所谓”的问题而进行拓展的。真的所谓就是说出“真”这个字的意义,而真的标准就是给出辨别一个命题是真还是假的检验方法来。  相似文献   

14.
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晚年写的两首词,前人认为是“林下道人语”,其实在参禅说道的背后,渗透着爱国志士壮志不酬的激愤情怀,另外也是在投降派迫害面前的一种韬晦之策。  相似文献   

15.
《水浒》第四十二回讲的是宋江上梁山不久,便以接父为名,独自下山返家,不幸遇官兵追捕,仓逃中误进还道村,眼看走投无路,命在旦夕,忽遇九天玄女显灵,保全了他的性命,还传授了“天言”“天书”及法旨,于是,宋江竟躲过大难,逢凶化吉了。……这诚然是《水浒》作者编造的荒唐可笑的骗人把戏。但是,如果把四十二回和全书稍加联系,就不难看出作者的用意是要人们相信:宋江屏晁盖,独揽梁山大权,改“聚义厅”为“忠义堂”,打出“替天行道”的黑旗,菊花会上高呤“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的奴才调,以  相似文献   

16.
神奇的昆虫     
1.伪装大师——竹节虫 它是世界上最长的昆虫,头与身体几乎等宽,细长而分节明显的身体很像竹枝,它爱伪装成树枝或竹枝“卖萌”,还会根据光线、湿度、温度改变身体颜色,使天敌难以发现。由于隐身术奇特,竹节虫荣获“伪装大师”桂冠。  相似文献   

17.
“假田”起源于战国中后期,至迟于秦始皇时代已在一定范围内推行。“假田”所有权仍是国有的,其“假税”全部是地租型的,不存在所谓地税型“假税”。“假田”的土地国有性质及其对恢复、发展社会经济、缓和社会矛盾的积极历史作用显而易见。“假田”长期被私人占有,引发了国有土地私有化趋向和地主阶级加剧兼并土地进程。  相似文献   

18.
“义”作为价值观念,有依托与桎梏的双重品格。梁山英雄既在“义”的实践中找到了自我,又在“义”的圈限中丢失了自我。其中李逵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个。他是在义所谱写成的“意志自由”与“伦理侄梏”的双重变奏中,走完自己崇高却悲哀的一生的;是在“义”所塑制的两重李逵——反抗型李逵和服从型李逵——的矛盾斗争中,完成自己的人格悲剧的。同时,他的悲剧,也是一个“真”之存在的悲剧。宋江对他的毒杀,是一种带有悲壮意味的“成年礼”的宗教式补行。  相似文献   

19.
有论者认为《三侠五义》的灵魂人物白玉堂是甘受招安的投降派,从而批评书中英雄人物是“驯服的走狗”,该书“也没有什么思想见地”。而笔者认为:白受封非其所愿,是受到江湖兄弟的情感绑架,才暂时蛰伏于开封府。作者着意刻画了他的苦闷挣扎与逃离。因此不宜简单认定《三侠五义》宣扬奴性。  相似文献   

20.
明代中叶以后,社会发生了明朝人自己都感受得到的巨大变化。这就是随着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出现了新的事物,新的思潮和新的文化。万历年间,以李贽等人为代表的泰州学派,就是反映这种社会巨变的哲学表现。李贽猛烈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假道学。他所宣扬的“童心说”对思想界和文学界影响很大。李贽认为,“童心”就是“真心”,就是“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焚书·童心说》)。他揭露“世之好名者必讲道学”(《初潭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