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它揭开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序幕,奠定了近代物质文明的基础,也引起了社会关系的根本变革.关于这次重大历史事件的开始和它的标志,有人认为,动力革新是工业革命的标志,瓦特万能蒸汽机的发明应当作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经指出:"十七世纪末工场手工业时期发明的一直存在到十八世纪八十年代初的那种蒸汽机,并没有引起工业革命.相反地,正是由于制造了工具机,才使蒸汽  相似文献   

2.
西进运动对大西部的开发,为美国东部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准备了粮食、原料、资金和市场,也为全美工业化运动奠定了基础,它不仅没有延缓工业革命的进程,相反它是工业革命迅速开展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3.
三次科技革命指的是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的以蒸汽动力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开始的以电力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20世纪50年代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以及微电子技术应用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  相似文献   

4.
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到19世纪中期,英国的铁产量超过了世界上所有国家铁产量的总和;煤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二,棉布占全球的一半以上。而取得这些巨大成就的推动机则是瓦特发明的蒸汽机。也正因为如此,后来人们把解决了工业化动力问题的瓦特蒸汽机,作为工业革命的标志。瓦特也被称为“工业革命之父”。  相似文献   

5.
在人类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工业化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发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欧洲和美国开始发生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这两次工业革命的过程中,工业创新和知识传播促进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以及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变。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人类社会得以步入现代化的道路。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最早开始于英国。至19世纪前期,法国、美国、德意志的几个邦国等,依靠从英国引进机器,也开始了丁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许多技术的发明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如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是个织工;水力织布的发明者阿克莱特是钟表匠:发明蒸汽  相似文献   

6.
姜丽丽 《华章》2007,(8):29
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首先发生在英国,随后波及到欧美国家.在英、法等国开始工业革命时,德国国内还处于诸侯割据,政治上处于分裂的状态.德国在19世纪30年代才开始工业革命,到20世纪初,经过两次工业革命,德国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工业化.在这迅速发展的工业化过程中,城市的功能发生新变化,城市化与工业革命和经济发展几乎是同步进行的.本文就德国在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化特点做分析.  相似文献   

7.
英国对外贸易在生产、原料、资本等方面推动了英国工业生产的发展,成为工业革命的重要条件;工业革命与英国对外贸易同步发展,说明工业革命与对外贸易互动促进;英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推动,英国顺应时代发展需要,从前工业化时期干涉贸易自由的立场上向自由贸易政策迈进,从根本上推动了英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也间接地推动了工业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刘俊利 《新高考》2006,(1):30-34
1.本专题包括的主要内容: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土地政策对工业化的影响、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国家的早期工业化、第二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经济走向成熟、第三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杨振昌 《历史学习》2003,(11):19-19
工厂设在什么地方,需要考虑的因素在地理上叫工业区位因素。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原料、动力(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土地、水源、环境等。不同的工业部门所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不同。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由于各个时期工业对于不同区位因素的要求不同,也形成了各种区位的工业城市。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由于蒸汽动力代替了水力,使工厂能远离河流峡谷,在煤、铁产地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形成和发展起一批新的工业城市,使工业生产由分散走向集中。“煤铁复合体”型的工业布局方式出现。第一次工业革命形成的工业中心都分布在英国,…  相似文献   

10.
德国的工业革命发端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经历了早期工业化阶段、"起飞"阶段和成熟阶段等三个阶段之后,德国的工业化基本完成。土地改革和商业改革促进了工业革命前进的步伐,铁路和重工业的发展更使德国工业革命如火如荼。但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城市化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11.
工业革命开启了现代社会,同时也催生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三次工业技术革命带来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升级,对职业教育也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的以第二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催生了以学校为本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第二次产业革命深化了以第二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第一产业的比重越来越小,使得职业教育的发展又以企业为本。第三次产业革命使第三产业的比例日益增多,这种调整带来了职业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2.
从英国工业革命前期农业革命入手,分析农业革命主要从三个方面为工业革命创造前提条件,从而说明英国工业革命的渐变性。  相似文献   

13.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现代社会所普遍认可的范式 ,而人类对于未来文明的走向则缺乏远见卓识。历史地看 ,农业革命创造了灿烂的农业文明 ,奠定了人类社会的全新基础。工业革命创造了辉煌的工业文明。 80年代以来 ,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把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转向环保领域 ,不断掀起绿色产品浪潮 ,形成了继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之后的生态革命。生态革命必将创造以生态文明为基础的现代文明范式。这一范式之于中国 ,关键就在于农村生态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现代意义上的水彩画起源于英国工业革命之后.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画种,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美学特征。然而据史料记载水彩在诞生之初却并不具有独立的地位,而是由工业革命带来的地志调查、军事扩张与大陆旅行记录的产物。因此笔者主张将水彩艺术的诞生放回到英国工业革命对于艺术的影响这一原境中加以研究.从而厘清水彩艺术获得其独立性以及审美趣味界定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长三角都市圈产业转型中的金融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运用聚类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分析了长三角都市圈的产业调整与合作,在指出长三角金融发展的非均衡特征基础上,分析了长三角金融结构调整对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提出了区域产业转型需要重视金融创新,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推动金融机构跨区域提供金融服务、制定富有特色的金融政策以及重视金融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金融一体化的基础上实现长三角都市圈的产业升级,提升长三角都市圈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有限性与无限性的关系一直是哲学关注的重点问题,对于二者关系的认识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其中集大成者是马克思,他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出发,认为有限性与无限性是一对矛盾,是对立统一的,既相互依存、相互包含又相互区别和对立。在教育中,有限性与无限性的关系亦是如此,其关键在于我们要正确的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促进教育的更好的发展,这才是我们论述教育的有限性与无限性关系的真正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7.
西欧近代工业产生于最早由君主专制向贵族政体成功转型的英国。此后,荷兰、法国及德意志普鲁士等国在实现了权力由“一个人”向“几个人”转移后,亦掀起了工业革命的浪潮。相反,没有实现贵族政治的国家在当时很难开启近代工业化的帷幕。这一历史现象,说明西欧贵族政体的建立对于近代工业发生所起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约瑟之谜的实质在于探求近代西方世界为何兴起与东方世界(尤其是中国)为何衰落。知识产权制度的缺失是近代中国未能发生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进而造成近代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以知识产权制度为进路来审视李约瑟之谜这一诘问,对于我们当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实行产业革命,发展资本主义本来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历史使命和宏伟目标,民国政府一成立便展开实业建设,掀起了这场"产业革命热".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建立了有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民国政府,也为"产业革命热"开创了前提条件.虽然由于袁世凯对革命的残酷镇压,这场"产业革命热"随着"二次革命"的失败而转化为民族资产阶级自发的投资热潮,仍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民族国家兴起以来,各国政府为了增强国力、抵御战争以及可能性的战争,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新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工业的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比英法两国政府在前工业革命时期所采取的纺织业和农业政策,可以发现政府对于工业革命的影响,而这一视角是我们研究工业革命发生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