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0年 4月份,读者桂运波以《知音》杂志刊登虚假报道,损害了他作为消费者的权益为由提出诉讼,要求《知音》赔偿 89元的损失。 8月,受理此案的法院以桂运波不具备当事人的条件而驳回诉讼。  以往针对媒体的诉讼案件原告都是“直接的受害方”,牵涉到的无非是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著作权等。桂运波诉《知音》一案却让我们看到了另一个层面,这可能是国内首次以消费者身份对媒体提出的侵权诉讼,是读者维权意识增强的一个标志,与消费者权益有关的新闻诉讼之门随之开启,读者的消费者权益应该受到保护。  提出读者的消费者权益还…  相似文献   

2.
刘影 《新闻知识》2001,(5):38-39
“客里空”历来是新闻报道的大忌,不管是新闻单位、报道中的当事人还是受众都对虚假报道深恶痛绝。以往对于虚假报道的批评多从强调新闻职业道德和对公民隐私权、名誉权等的保护这一角度出发;而去年4月,读者桂运波则以《知音》刊登虚假报道,损害了他作为消费者的权益为由,将这份武汉出版的国内知名杂志推上被告席。法律界有关人士认为:“这次发生普通读者起诉《知音》杂志社,表明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正从单纯的物质产品领域进入精神产品领域”①。《知音》杂志社在答辩中强调,“商品和服务才是《消法》保护的范畴,而报刊的内容是文…  相似文献   

3.
渠成 《新闻记者》2000,(10):54-55
在当前的广播节目中,往往设有消费类板块,而在 此类板块中,深受听众欢迎的恐怕要数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投诉类节目(以下简称投诉类节目),比如东方广播电台的《上海潮投诉热线》,收听率一直居高不下。但是,投诉类节目如何才能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同时又顾及到新闻传媒的特点?这是很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笔者试就这些问题,谈谈一些想法。 1.设立投诉类节目的合法性和社会现实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大众传播媒介应当做好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宣传,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大众传播媒介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的法条入手,以央视3·15晚会见证并推动了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运动和3·15文化演进为主线,论证3·15晚会在保护消费者权益中发挥出的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是舆论监督的一项重要内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六条第三款规定:“大众传播媒介应当……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这是我国第一次以法律形式规定传媒应通过舆论监督保护消费者权益。上海的《消费报》是我国最早创办的以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为宗旨之一的报纸。本文拟通过该报近年来开展舆论监督的一些事例,说明消费者报刊必须在法律范围内履行法律赋予的舆论监督的职责。  相似文献   

6.
1994年3月15日,是景德镇人民广播电台为维护消费者权益,服务大众的专题节目《消费者之声》开播之日,如今已伴随着瓷都老万里长城走过了10个春秋。十年来《消费者之声》节目已从景德镇人民广播电台每周一期每期30分钟,走到今天的综合广播电台每周5期每期60分钟的《百姓消费》,从过去的接受投诉、回复的单一内容到今天的有引领消费时尚的“消费话题”,受理投诉、提供援助的“消费热线”和监督市场提醒消费者的“曝光台”。虽然采编播人员进进出出换了不少,但节目的宗旨始终没有变。节目中,我们不仅对消费者在消费中遇到的不平之事、不公正的待…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消费者权益保障法》在图书馆读者消费中的精神产品消费、服务消费两方面的分析,从图书馆读者的《消费者权益保障法》的理论、实务上,探讨了《消费者权益保障法》在图书馆法学的读者服务学范畴中存在、实施、利用的意义、价值、效果、影响。  相似文献   

8.
肖立峰 《大观周刊》2012,(51):74-74
电子商务的健康运行需要法律的介入,但是,传统的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体系,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合同法、广告法等不适用于电子商务,已远不能满足电子商务中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现实需要。本文试图通过对电子商务环境中消费者权益保护存在的法律问题进行研究.以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电子交易中得到充分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物权法》77条的规定避开了在禁商问题上“一刀切”,权益维护上“一边倒”的不平衡,让人们在权益保障的大框架下,更自主的抉择。[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电子商务早已是不可避免的时代潮流,它为消费者带来了巨大便利。但网上购物具有相对间接性,消费者遭遇问题时不能直接找商家索赔。我国现有的法律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规定主要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但它已经跟不上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是以,加强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高校图书馆读者权益保护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高校图书馆读者权益的内容,结合《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对高校图书馆读者权益保护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贾利 《兰台世界》2013,(Z3):28-29
<正>一、投诉的定义及其形式什么是投诉?消费者投诉,是指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与经营者之间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后,请求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调解,要求保护其合法权益的行为。  相似文献   

13.
司法保护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行政诉讼法》应该明确所有的合法权益——包括政治权益——受到侵害都可以得到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14.
近日,笔者看到一些报刊发表的文章,随意简化法律名称的现象比较普遍。譬如,他们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简称为《妇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简称为《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简称为《反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简称为《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简称为《教育法》等等。笔者认为,对这些法律名称的随意简化,不仅有悖于法律的本意,而且有的还否定了法律的全面性和根本的立法目的,有的还造成了法律之间的混淆。使人们认识模糊,增加执法难度。同时,还有损…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读者为本”的理念出发,以《湖北省公共图书馆条例》为例,从多个角度阐述了该条例内容特点及读者权益保障的必要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法律风险无处不在——案例实录与剖析 “偷一罚十”惹官司。河南某市新华书店于2000年的一天,发现一读者将书藏在衣内欲带出书店,经询问,此人对偷书的事实供认不讳,并承认在前两天还偷了该书店两本书,三本书合计码洋68元,表示愿意按该店“偷一罚十”的告示标准受罚,随即写出检讨,交了700元罚款了事。不几日,他一纸诉状,将书店告上法庭,其理由是:一、“偷一罚十”的告示与法相悖。《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下称《消法》)中规定:“经营者不得以  相似文献   

17.
政府公共图书馆服务理念的根本性转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图书馆事业管理者曾长期将公共图书馆服务定位于社会精英。《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实现和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这“两个基本”的核心要义,是公共图书馆服务重心的下移。《纲要》的出台标志着政府公共图书馆服务理念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18.
李桂蓉  刘俊 《新闻界》2005,(5):105-106
今年9月初,民工王斌余因急于为父寄钱治病,讨要工钱无果后连杀四人案发生后,民工的权益问题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从新华社《千万别漠视农民工的基本愿望》,到新京报《有必要判王斌余死刑吗?》,再到南方都市报《悲情不能遮蔽真相》,媒体、学者立场分明的讨论,使得“王斌余都注定要成为和孙志刚一样的历史标志性人物”。  相似文献   

19.
为配合今年“3·15”保护消费者权益日活动,发挥舆论监督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首都10家新闻单位近日联合评出1997年以来发生的“侵害消费者权益十大事件”。  相似文献   

20.
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看读者合法权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读者利用图书馆的阅读行为属于精神文化消费领域,应遵循《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关条款维护读者的合法权益,并从思想观念及管理等八个方面着重论述了图书馆的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