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与读者需求的共同性和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勇 《编辑学报》2001,13(Z1):13-15
编辑与读者对书刊的需求既有相同的方面,又有差异.编辑与读者在追求书刊的真善美、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方面是一致的.编辑为书刊的生产者,读者为书刊的消费者,由于他们所处的位置不同,对书刊的需求也就存在差异.这主要表现在编辑选择的单一性与读者需求的多样性、编辑求稳忌乱与读者求新求异、编辑兴趣的相对稳定性与读者兴趣的多变性等几个方面.要生产出符合读者需要的优秀产品,就必须深刻了解和掌握编辑与读者需求的共同性与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读者为什么要读副刊,喜欢读什么样的副刊?编者为什么而编副刊?应该办出什么样的副刊?编辑与读者需要形成一些什么共识?我试图从副刊读者心理的角度做一些探讨,并从编辑的角度寻求某些相应的对策。副刊读者心理,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求知心理读者有求知欲,否则就不会读报。作为报纸副刊的读者,他们总  相似文献   

3.
标题是吸引读者、引导读者、感染读者的重要手段,读者阅读报纸,首先映人眼帘的是醒目有序的标题。 不同的读者对新闻标题有不同的心理要求,同一读者在不同的时期对新闻标题也存在不同的要求。这就要求编辑、记者在制作新闻标题时要了解读者心理,抓住读者喜欢新鲜的心理制作标题。如:1983年1月24日《新华日报》的一则标题:  相似文献   

4.
读者是书刊传播的对象,更是编辑服务的对象.现在不少编辑在工作中存在的误区之一就是不了解读者,对读者知之甚少,却整天在那里忙着出书.我们每天都在喊读者是上帝,要为读者服务,却不知该如何服务.他们只是逛逛书店,看看书市,读读报纸,就拍着脑袋定选题.这部分编辑只看到图书市场,却看不到决定市场走向的读者心理.  相似文献   

5.
读者是上帝,这已成为编辑同人的共识。多年前曾流行过一幅漫画:数人在各自的画板上画上帝的像,各人画的上帝的像都是自己的翻版,大胡子的上帝也长大胡子,高鼻子的上帝也是高鼻子,甚至戴大礼帽的画出的上帝也戴着大礼帽。编辑在塑造上帝的时候是否也存在类似的情形呢?读者群体是客观存在的,不以编辑的意志为转移,编辑必须实事求是地作调查研究,强化为读者服务的意识,强化对读者的教育和导向意识,满足读者的需要,全心全意地为读者服务。一、编辑应强化服务意识书刊出版的目的在于读者通过阅读,能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一切书刊都为读者服务,为读者所用。读者是编辑工作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读者是书刊的上帝,失去了读者,编辑的一切劳动都将变成无效劳动,出版物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也就谈不上做好编辑工作。因而编辑必须增强服务意识,努力为读者服务,不断满足读者的阅读需要,这就要求编辑要做好读者调查,这既是我们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为读者服务的一项重要前提。读者是一个群体,这个群体可以从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等几个方面来划分,不同的群体对书刊的阅读要求是不一样的。按年龄可以划分为少年儿童读者、青年读者、中年读者、老年读者;按受教育程度可以划分为小学程度读...  相似文献   

6.
掌握大学生读者的阅读心理,做好导读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大学生读者在借阅书刊时的不同心理,开展有计划、有层次的导读工作,才能有效地满足大学生读者的阅读需要,找到为读者服务工作的突破点,使图书馆服务工作由被动变主动,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和信息职能。  相似文献   

7.
浅谈编辑与作者、读者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作者和读者是书刊编辑加工过程中的三个主体。书刊的编辑过程是组织、处理书稿的过程。书稿是作者撰写的、由编辑组织加工以满足读者需要的。编辑在作者和读者之间起着桥梁的作用,因此,编辑工作涉及人(作者、读者)和物(书稿和文献资料)两方面。一、编辑与作者的关系书刊是向社会传播文化的精神产品,它不仅包含着作者的劳动成果,还包含着编辑的劳动成果。作者是直接从事书稿的写作活动,制造具有独创性的智力产品的人。而编辑则需从实际出发,修改作品,使之更优秀、更完善、更能为读者所接受。根据编辑学的观点,编辑和作者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下面3方面:1.编辑与作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作者撰写书稿,编辑对作者的书稿进行选择、整理和修改,从而产生可以公开传播和保存的书刊。作者提供的作品是编辑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作者的劳动,就没有可供编辑修改、读者阅读的书刊;从另一方面来讲,没有编辑人员的加工,作者的作品也不可能成为社会的文化财富、精神食粮。编辑与作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作者的著作活动与编辑密切相关。作者想将他的作品向社会公开发表,想在读者群中传播,首先要经过编辑人员的筛选。编辑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作者的命运:他肯定你,会给你出版...  相似文献   

8.
在阅读和编辑地学的书刊中,经常会发现在有关地层的划分及对应上、个别专业术语的使用上,存在欠规范、不合理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书刊的整体质量,也妨碍了读者的阅读与理解。就地学书刊中几个常见的地层术语问题、字词问题提出来并进行例析,与广大地学工作者和地学编辑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9.
编辑工作是书刊出版工作的核心。书刊的出版,首先经过编辑。编辑对于促进全国人民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普及马列主义理论,宣传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为加快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建设,都起着无比重要的作用。图书的选题,首先是由编辑来拟定的。选题从不同出版社的特点出发,反映了读者的要求和社会的需要。有了选题计划,编辑就要分  相似文献   

10.
读者心理与编辑心理的研究,无疑是编辑学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国内不少有志于编辑学理论研究的出版界同仁,亦已对此发表过精辟见解。如王国忠同志在《关于编辑社会学的一些探讨》一文中,把“研究读者心理”、“研究编辑心理学”作为编辑社会学所要探讨的问题(见《编辑学刊》创刊号);胡光清同志在《编辑学研究什么》一文中,将“编辑心理意识问题”作为编辑主体研究的内容之一(见全国首届出版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本文试对读者心理与编辑心理的  相似文献   

11.
巴金同志在《致〈十月〉》一文中这样写道:“编辑是作家与读者之间的桥梁。作家无法把作品送到读者手里,要靠编辑的介绍和推荐,没有这个助力,作家不一定能出来。”又说:“编辑要是不能发现新的作家,不能团结好作家,他们的工作就不会有成绩。”这话说的多么恳切,且又语重心长! 编好出版物,提高书刊的质量,一心一意为他人作嫁衣,这  相似文献   

12.
在报纸行业中,读者心理是编辑工作不可忽视的主要因素。以读者心理为基础来建立和完善读者意识,是报纸编辑追求报纸发行量与读者满意度"双赢"的制胜法宝。在具体编辑工作中,报纸编辑首先要准确定位报纸读者,了解读者心理特点;其次要满足读者心理需求,不断提高服务读者意识。在多角度完善编辑工作的同时,努力提高报纸编辑的职业效能感。  相似文献   

13.
要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报纸编辑,首先就要懂得换位思考,站在读者的角度感受读者需求,这是报纸编辑进行工作的切入点。成熟的报纸编辑可以清楚地了解读者的阅读目的,知晓读者的心理状态,做出来的内容也就可以满足读者的需求。报纸编辑在进行编辑工作时,要提升服务意识,以服务读者为原则,提升编辑的职业归属感。  相似文献   

14.
了解读者心理,做好服务工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图书馆工作的中心任务是读者服务工作.要想做好读者服务工作,就必须探讨读者心理,分清读者类型,准确把握不同读者的阅读心理.  相似文献   

15.
尽管编辑人员的劳动对象是图书,但编辑劳动的最终实现却是由读者决定的。这是因为编辑人员编辑出版的图书只有为读者接受,其劳动才具有实际价值,否则,便是一种无效劳动。那么,一个编辑人员怎样才能使自己编辑出版的图书确实为读者接受呢?答案很简单,那就是要根据读者心理开展编辑工作。它要求做到: 1.当编辑人员编辑出版图书吋,必须明确客观存在的读者需要。各类编辑人员所面对的读者对象不是清一色的,他们对图书的内容和品种有不同要求。编辑人员只有知道自己的读者需要什么,喜欢什么,才能相应地生产和提供什么。如果无视读者现实和未来的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16.
从读者需要出发,一切为了读者,是编辑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也是一条规律。从长期的实践和诸多经验教训中可以看出:编辑工作的规律不管有多少条,但从读者需要出发,一切为了读者,可能是它的基本规律。象任何事物都有它的目的性一样,编辑书刊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因为社会的需要最终是要体现在读者身上的。所谓规律,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是反复起作用的东西。为读者服务,  相似文献   

17.
编著关系是指编辑与作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在书刊出版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编著关系是书刊出版过程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因为组稿、写作、编辑加工直至出版发行后都要涉及这一关系。良好的编著关系可使好作品不断问世。业务知识和技能相差无几的编辑,有的常能组织到好的作品,编辑出版的出版物常得到作者与读者的一致好评;有的就不能。究其原因,不难发现编著关系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所以有人说,建立良好的编著关系是产生好作品、出版优秀出版物的前提条件。本文就编著关系产生的基础理论、存在模式与影响因素等作一阐述,旨在和同道一起对编辑与作者之间的关系作一理论性探讨。 一、人际关系理论  相似文献   

18.
编辑杂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对编辑褒贬不一,我统统认为是美丽的赞扬。编辑是文章的工程师、美容师,使文章展筋舒骨,熠熠生辉;编辑有伟大的献身精神甘抬花轿,以自己的肩膀为人类攀登科学高峰垫脚,编辑默默无闻地为他人做嫁衣,使科学的百花园里花团锦簇、莺歌凤啭。我既以作为编辑自豪,又以作为值得自豪的编辑而深感自己的责任并颇有所思。一、读者与编辑编辑都是从读者起步的,即使已是老编辑家,面对为数众多的书刊,也仍然还是读者。因此,编辑也者,首先是读者,其次才是编辑。编辑的信念是一切为了读者,读者的需要就是编辑工作探路的雷达。我们作为编辑在每份稿件的处理中应该感到读者就像  相似文献   

19.
文章是供读者阅读的,因此,在整个编辑加工过程中,编辑要树立读者第一的观点,尊重读者的阅读心理。力求符合读者的阅读心理。这种心理是审美心理,而绝不是庸俗的阅读兴趣。 一、编辑对标题、词、句的加工 要适应读者的审美心理 文题是读者阅读时最先看到的部分,是文章最重要的信息点。读者每阅读一篇文章,总是要先看看题目,然后决定是否阅读。大多数的读者总是喜欢精练,简洁、生动、形象的标题,因为这种标题不  相似文献   

20.
在报纸行业中,报纸编辑应该充分重视读者心理。读者意识的建立和完善要以读者心理为基础。在具体工作中,报纸编辑首先要对读者进行准确的定位,对读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充分地了解;其次,满足读者的心理需求,提高服务意识。在开展编辑工作时应该多角度的进行,并使报纸编辑的职业效能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