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秦岭 《今传媒》2010,18(9):109-110
翻译学研究中"文化派"的相关观点和翻译归结论观点的争论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本文试图通过比较翻译实践与翻译学研究的差别,并对翻译研究中的"归结"进行一些讨论,说明翻译归结论之"归结"的本意在于对语言实质的归结,并对"文化派"强调对语言文化和翻译技术的观点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2.
“中介”因素研究,一直是“中国文化外译”研究的薄弱环节.文章提出“翻译经纪人”概念,认为翻译经纪人是适应国际惯例和顺应时代巨变的必然产物.翻译经纪人主导的市场推介,促进多方共赢,对中国文化“走出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陈雪梅  金源 《大观周刊》2011,(18):167-167
近年来,学界对广告翻译的研究并不缺乏,但大多学者还是坚持从翻译的技巧性切入,而将文化的差异性处理模糊化。本文认为,只有对广告语言的文化现象做进一步的分析,才能对广告进行更好的翻译。本文参考陈宏薇教授在《文化语言学》一书中提出的三个文化层次,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具体研究广告翻译体现的不同的文化层次,并提出适合的翻译方法.从而达到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  相似文献   

4.
任强 《兰台世界》2012,(24):28-29
从东汉到南北朝,佛教传播文化战略定位于先考虑"立足"再谋求"发展"。佛教文化为适应中国文化环境而采取种种举措,佛经翻译也表现出相应特点,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不存在文化征服,真实存在的是两种不同文化间的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5.
海外汉学家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翻译、传播与研究,大大推动了中国文学"走出去".他们采取种种合作互动的手段,通过各种可能的渠道,有着不同的视野和视角,具有一定的特点与意义.影响他们翻译与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因素有文化、政治、审美等.汉学家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是国内研究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6.
史前前 《大观周刊》2011,(29):58-58,60
由于中西文化差异的影响,中西方在认知和审美方面各不相同,因而翻译时应十分注意。文化差异包括许多方面,如历史文化、地域文化、习俗文化、宗教文化、饮食文化等等’它们都对翻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从中西地域文化差异角度,来阐述其对翻译的影响和应该采取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化语境下,影视剧翻译是影视剧跨文化交流传播的有效手段。随着媒介形态的变迁,学术界对影视剧翻译的概念认知先后经历了ST、AVT、字幕翻译、影视剧译制、电影翻译和配音翻译等。这些概念从不同角度描述了影视剧在不同语种中的语言转换问题。影视剧翻译既是语言层面的编码与解码,还是异质文化直接参与本土文化叙事建构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对影视剧翻译的相关研究中,对核心概念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明晰。本文认为,通过对影视剧翻译概念历史源流的探析,结合新媒体语境下网络字幕组等多种亚文化形式对影视剧翻译的影响,探究影视剧翻译的名与实能够便于学界更为清晰的认识到影视剧翻译研究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严肃敬业,勤奋耕耘,是夏衍奋斗历程的鲜明主线。胸襟宽广,谦虚自律,是夏衍人格魅力的重要内涵。"无论是夏衍先生的文学作品,还是其翻译思想,都为中国的文学翻译研究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王静 《大观周刊》2012,(51):358-358
针对习语来说,它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文化沉淀,是语文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固定的或者标准的用法,承载着不同的文化符号和文化特质,是语言的精华、文化的载体。因此,要想做好习语的翻译,必须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可以粗略的说就是一种文化翻译。本文就探讨了英汉的文化差异及习语翻译的一些基本技巧和策略。  相似文献   

10.
杜立  庞文芳  孙建 《大观周刊》2011,(31):109-109
在文学翻译的开始,政治文化对文本的选择有着巨大的影响和操纵作用,而意识形态与翻译文学之间则存在着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往往是构成翻译文学生成、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李耀 《东南传播》2021,(10):92-96
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及国家海外形象建构已成为国家和学界层面关注的焦点,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作品,《孟子》的英译史已逾百年,译本高达70余种,当前还未有学者从翻译传播学的视角考察《孟子》译介各环节中的影响因素.研究从翻译传播学的经典理论出发,结合《孟子》外译的特异性表现,从译介过程中主体、客体、媒介及受众四个层面展开研究,总结出不同层面下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新时代典籍外译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在"一带一路"文化先行的机遇下,大力支持并发展区域文化对外传播,将地域文化中的精华内容和优秀因子作为名片推动中国文化的多主体、多层次、全方位的传播与交流,提高互利共赢的综合效果与对外传播的整体水平。文章研究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区域文化对外传播与翻译的路径创新,从传播学与翻译学的跨学科角度来理清两者之间的关系,文章从目前南京地区文化外译传播现状为出发点,集中分析区域文化外译传播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一、重新认识翻译在文化传播与竞争中的地位 当今世界,伴随经济全球化进程,尤其是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化、信息化的广泛普及,文化的相互激荡和交融趋势不可逆转。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意识形态的文化及其产业,在综合国力竞争中,日益凸显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国际文化交流合作中,翻译活动与翻译作品虽然只是其中一个不起眼的“环节”,但切不可小视其功能与作用。在中国加入WTO,国际文  相似文献   

14.
钟舒雯 《大观周刊》2010,(37):122-122
隐喻的翻译是一个与文化息息相关的复杂活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全球化已成了必然的趋势,这也必然会给隐喻的翻译理论注入新的血液。隐喻常见的翻泽方法, 有直译法、意译法、归化翻译法、异化翻译法。  相似文献   

15.
杨丹 《大观周刊》2012,(9):40-40
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等文化背景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不同的文化特色。本文借助语用学和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对英汉习语的翻译作协探索。  相似文献   

16.
胡丰月 《出版广角》2016,(19):61-63
《藏族典籍翻译研究》一书为我们了解藏族文学、宗教、历史及其典籍翻译情况提供了很好的文献支持,也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如何通过翻译出版"走出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式.该书的出版加深了人们对中华多民族优秀文化翻译出版重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不同的功能 不同的策略——从目的论看汉英旅游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翻译目的论的指导下,分析了旅游翻译的目的并对旅游资料进行文本分类,然后结合Nord提出的两种翻译策略,得出处理两种旅游文本中的文化因素的结论,即译旅游广告,可采取工具翻译;译导游词,可采取文献翻译。  相似文献   

18.
中外广告在哲学思想、价值观念、文化心理、宗教信仰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功能翻译理论认为,为实现交际目的和功能,对原文做适当的增删以及改动都是可行的。因此,应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通过转换文化信息、保留文化信息、补遗文化信息等策略来实现广告翻译中的文化调和。  相似文献   

19.
王志标 《中国出版》2013,(22):12-15
文化强国是国家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翻译出版业对文化强国具有桥梁和传递作用。应及时引进精品和急需作品、提高翻译质量、重点向国外推出传统优秀文化和当代名家大作。为此,需要优化翻译出版译者队伍和完善翻译制度。前者需要鼓励优秀的译者进行"传、帮、带",吸引一批具有良好外文功底的专家学者加入到译者队伍,在翻译专业教育中增加实践环节;后者需要鼓励发表客观的图书翻译评论、建立翻译监督和评估机制、改革翻译财税制度、提高翻译成果在职称评定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翻译史上凤毛麟角的"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得主,杨宪益的谦逊和勤奋令人敬佩。他用笔耕不辍的精神打开了一条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通道,给人们提供了另一种不同的文化视野,另一种可供借鉴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