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语文是情感的记录,是生活的浓缩,是心灵的历史。语文心灵教育即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以关注学生心灵为出发点,自觉、有意识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达到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道德涵养、审美情趣。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学科性质是工具性及人文性的统一。小学语文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们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人性的美。作为语文教师,挖掘、发现及使用好语文文本中的美的人文资源,让人文的光芒照入学生们的心  相似文献   

2.
幸福的记号     
语文教学必须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极大地推动了审美教育的实施。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实现人格的完美和心灵的和谐,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语文集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体,能够为学生心灵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让小学语文教学“活”起来,就要给学生提供滋养心灵的活水.为此,小学语文教学要依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开展. 一、活跃思维,拓展学生想象空间.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活跃学生的思维,就是帮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实现知识的掌握、迁移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要实现这个目标,语文教师就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陶冶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5.
李卫东 《教学随笔》2014,(22):21-22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既论述了语文学科的性质和地位,同时不能单纯强调二者中的某一方面,应在二者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是"交际工具",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应该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是"人类文化",具有丰富的人文性,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深远,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和感受。执教者不能将教学目标停留在学习方法的指导上,也不能脱离语言文字来生硬地灌输人文思想,而是抓住其间的结合点,引导学生通过各环节,从而实现心灵与文本、心灵与心灵之间的真诚对话。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强调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作为极富人文色彩的一门学科来说,语文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新课标>反复强调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情感领悟,让文本促使学生情感升华.语文教学的过程是教师、教材、学生的互动过程.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影响学生情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既要教会学生语言知识,更要学生体会语文课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要联系生活进行生活化教学,语文教学中课外拓展性阅读必不可少,它既是实现语文教学任务的必须环节,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通过拓展性阅读既实现了训练语言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更是实现了语言教学的最终要求,语言学习就是为了获得信息,而学生要获得信息必然要多加训练课外拓展性阅读。  相似文献   

8.
教书与育人是教师的职责。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同时,也要建构学生健康的生活态度和完美的人格品质。由此可见,语文除了工具性之外,它的固有属性——人文性,也使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思想性。语文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也要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丰富的心灵财富,这样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品格,获得成长的力量,在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等目标的同时,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态度、爱国主义情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这对学生的一生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很长时间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都处于一种沉闷的状态,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老师以考试为纲。这样的语文教学让语文本该拥有的人文性消失了,在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应该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让学生掌握基础文字知识的同时感受文字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中凸显人文特色,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关注学生的生命、心灵,把学习过程变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情感的交流、体验的分享、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的过程,是语文教学所追求盼一种境界。而运用联想的方法来实现这一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的终极功能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结合。语文新课标在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外,还强调要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因此,如何在提高语文教育的工具性的同时提高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就是一个重要课题。孝敬教育是我国语文教育人文性的重要体现。实践中,我通过读、说、写、行"四策略",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又有效地进行了孝敬教育,比较好地实现了语文教育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钱玉博 《考试周刊》2012,(21):27-28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这意味着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育,而且肩负着提升学生德育的重任,有着净化中学生心灵,塑造美德的教化作用。我国许多教育家早就指出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教书育人"、"教人做人",并且他们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把传授知识能力与进行德育渗透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中学语文教学必须根据语文教材特点和学科教学特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智育与德育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语文教学是渗透人文教育的主渠道.笔者认为,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从关注学生心灵、尊重个性、培养学生情感、鼓励学生创造这四个方面来发挥语文教学优势,渗透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14.
向敏 《现代语文》2008,(9):14-15
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度提倡人文性这一观点,已成为广人语文教师的兆识。在语文教学中,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已不再是唯一日的,唤醒学生的人文需要和人文追求,培养学生基小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将成为语文教育的核心内容并伴随语文活动的始终。现行中学语文教学坚持“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2008,(7):128-128
《文学教育》2008年1月发表了郑新的《语文教学中的“点线面体”》一文。文章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应从“点”“线”“面”“体”等几个方面着手。“点”——语文知识。语文教学要通过语文知识的落实,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意识。过分强调“人文性”,脱离了语文知识,那么人文性也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相似文献   

16.
<正>语文课不仅给学生带来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而且还要给学生带来思想认识的深化、情感的陶冶、心灵的飞翔,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质得到切实的培养。实现这些目标,语文教学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做足文章。  相似文献   

17.
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基本特点,同时,它也是新课标明确指出的一点要求,如果语文的课堂上只重视人文性而忽视工具性,那么学生将不会灵活运用语文课堂所学到的知识,如果只重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而忽视其人文性的教育,则不仅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而且也会阻碍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因此,只有将语文的人文性以及工具性进行统一的教学,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王松云 《成才之路》2010,(19):40-41
一、案例背景 我认为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在学生全员参与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感受语文独特的魅力。语文是充满人文性的,缺乏情感,缺少感动的语文教学是没有生机和活力的。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学语文就要"披情入文",只有情感的投入,心灵的共鸣才是语文学习的境界,也才让学生有所收获、有所教益。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过程,也是增长知识、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培养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知识的传授及能力的培养已不再是唯一目的,唤醒学生的人文需要和人文追求,培养学生基本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将成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并伴随...  相似文献   

20.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语文的工具性首先是作为学习知识的基础学科出现的。小学语文主要是加强字词教学,培养学生积累、理解、运用词语的能力。初中语文在字词教学的同时,感悟课文的文化内涵,实现从工具性向人文性的过渡。高中语文课本则主要是文选性质的教材,体现语文的人文性,培养学生感悟古今中外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