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坐忘     
庄子是先秦道家的代表人物,在继承老子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坐忘”理论。庄子的“坐忘”,再加上庄子自身的自由逍遥的心胸理论,  相似文献   

2.
“坐忘”是一种极为重要的道教修行观,它在道学系统中扮演着较为独特的角色.最早对“坐忘”思想做出论述的是庄子,他通过数语简言对何谓“坐忘”作了简明而深刻的阐述,展示了个人达到“坐忘”后的修为境地.后来,道教的修道人士对这一思想多有发展、补充和完善,进而形成了一套系统而深刻的修习法则.唐代高道司马承祯是其中的翘楚,他在总结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将这一思想具体化,并形成了一套完备的修行体系,从其《坐忘论》出发来探讨道教“坐忘”思想,并从何为“坐忘”、如何修习来达到“坐忘”等方面的阐发,进而明晰“坐忘”理念在道教修行中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3.
“心斋”、“坐忘”是先秦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提出的关于审美论的重要范畴。如果说“心斋”较侧重于排斥感官的感知,那么“坐忘”则较侧重于排除理性方面的因素。要研究庄子的哲学与美学思想,就必须对他的“心斋”与“坐忘”说进行深入的了解。可以说,“心斋”与“坐忘”说是研究庄子哲学与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4.
坐忘时间     
佚名 《下一代》2013,(5):28-29
"坐忘",是《庄子》里的一个词,与"坐驰"相对。我很欣赏这个词,如果用成语来解释一下,"坐忘"大致相当于"心无旁骛";"坐驰"大致相当于"魂不守舍"。人的精神,有自己的家舍。人守不住自己的精神,经常让它在外面浪游,不知归家,这样的人生,就是"坐驰"。《世说新语》里讲管宁和华歆是同学。两个人在园子里锄草,同时看到一块金子,管挥锄无异,华却停下来,捡起金子,掷去之;又一次,两  相似文献   

5.
无论是从时代背景还是具体内容看,司马承祯<坐忘论>的修道理论与儒家思想有着密切关联.具体体现在对儒家<易传>之易简思想、<大学>之正心诚意思想以及儒家心性论思想的吸收和改造.在此基础上,司马承祯建立了自己独具特色、内容丰富的修道理论.  相似文献   

6.
庄子的“坐忘”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重要概念,其影响几乎涵盖了哲学、伦理、养生、道教、佛教等各个方面。然而其中“忘仁义”与“忘礼乐”孰先孰后的问题,学界至今争论不休。我们认为,对“忘仁义”“忘礼乐”的解读不能局限于狭隘的字面意思,而应该把“坐忘”思想上升到哲学“心体形用”的角度去理解,“忘仁义”即“忘心”“忘体”,“忘礼乐”即“忘形”“忘用”,由“忘心”“忘体”以达到“忘形”“忘用”是“坐忘”思想合乎逻辑的基本发展线索。  相似文献   

7.
《柳州师专学报》2016,(6):54-58
《庄子》中"寓名"的使用是庄子"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之"非庄化"追求的重要体现。《庄子》中的"寓名"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假寓名",此类"寓名"总是充满着夸张大胆的想象,并常与历史上真实的人物一起出现,使得《庄子》中的人物真假一体;一类是"设寓名",此类寓名皆为虚构之名,寄寓更深的含义,也是庄子浪漫风格的突出代表。"寓名"的精心设计和巧妙运用完美地实现了庄子"非庄化"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论坐忘     
庄周的坐忘学说自有其本来涵义,具体可化归为养生、思维方式、哲学意义等三个层面,在每个层面上又有其具体涵义和意义,在现代社会,它不仅仅在形而下的层面如养生等领域散发光彩,而且在形而上的层面上也有夺目的动人光芒,坐忘的现代意义对当今人类的生活无疑具有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庄子"心斋""坐忘"的美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认为,世间的人总是为现实所困扰,为名利所樊篱,不是自毁,便是被戮,能幸免于难,就算很不错了。但是庄子却追求着神人、真人式的人生自由境界。他认为,通过"心斋"与"坐忘"等方式,能达到顺乎自然、物我两忘,进入"无己""无功""无名",与大道通而为一的自由境界,作精神上的逍遥游。庄子所追求的精神境界,实质上是人生的自由的审美境界,是对主客体的精神上的超越,是进行审美创造时所呈现出来的并能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作用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0.
庄子的"逍遥"人格富于对生存意义的追寻,有三个基本内涵:无己、去累、坐忘。这是一种心灵的修为,带有信仰。中国现代化建设理论中,以德治国把人格建设放到了首位。今天重新探索庄子的"逍遥"人格,意义仍然深远。  相似文献   

11.
庄子认为只有以通达的精神超越现实世界,才能获得无限的自由和心灵的宁静."道"是庄子超越哲学的核心,"心斋"与"坐忘"是达到超越的理想手段,"逍遥游"是生命自由的最佳境界,"万物齐一"是追求生命自由的必然世界观.庄子追求生命自由精神境界的思维方式对于我们现代人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人们谈到庄子合于大道的修炼功夫,往往提到心斋、坐忘和见独,几乎没有提到<庄子>中的"凝神".其实,凝神或许是更本质的修炼功夫,心斋、坐忘和见独,实质上就是凝神,而凝神这一修炼功夫却易被人忽视.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典籍中的哲学思想是极为丰富的,许多古代典籍著作中都应用了辩证法来对思想进行诠释与表达。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的著作中就有很多的辩证思想,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出的"小大之辩"就是辩证法的具体表现,它为中国辩证法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小大之辩"也成为了中国哲学史上经久不衰的辩题。  相似文献   

14.
郭象在《庄子注》中对庄子的“逍遥观”进行了全面的改造。一是逍遥的载体发生了变化。在庄子看来大鹏和至人、神人、圣人是逍遥的载体和象征,郭象则认为万物皆为逍遥。二是实现逍遥的方法产生了变化,无需庄子式的“心斋”和“坐忘”,只要内心自得,做到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就好。郭象的逍遥观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满足了社会和个体的双重需要。  相似文献   

15.
李明珠 《语文新圃》2009,(11):10-10
庄子寓言具有浓郁的荒诞色彩。“道在屎溺”、“颜回坐忘”、“鼓盆而歌”等寓言,可见其荒诞风格之一斑。可以说庄子是有意识地营造荒诞。以荒诞来抒情达意,以荒诞来创造和展现哲思。庄子何以喜用荒诞之言、  相似文献   

16.
庄子“物化”论与西方“移情”说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立普斯为代表的西方"移情"说,与庄子"物化"说有相似点,但庄子的"物化"论主张天人合一,人与自然亲和友好,超越了西方"移情"说赖以存在的主客对立的思维方式和哲学基础,因而具有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传统唱论中的"真切、自然"的艺术标准与庄子"至乐无乐""天籁之音"等艺术主张如出一辙;其"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审美理念与庄子"法天贵真"的艺术思想一脉相承;其"气韵生动、神形兼备"的美学追求与庄子"流光其声"的艺术理论相一致;其"坐忘""心斋"的美学观对中国传统声乐"歌唱自由"思想的建构有影响.庄子的艺术观与我国...  相似文献   

18.
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一个主要创始人,也是那个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同时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以及文学家。可以说庄子是继老子之后的一名重要道家学派思想家,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并与之并称"老庄"。庄子的《秋水》一文博学深厚,蕴藏了我国春秋战国使其道家学说的一些重要思想,其文学价值颇高。这篇文章中的"反其真"与"美乐之境"所体现的思想及文学含义一直是当代文学家研究的重点,本文根据此文的内容以及相关资料等对《秋水》中"反其真"与"美乐之境"进行解读,以期更为深入地了解、认识道家学派的主要思想。  相似文献   

19.
赵羽 《文教资料》2007,(23):143-145
庄子哲学有一个核心概念,这就是"道"。在《庄子》中,"道"既是代表宇宙、自然、天地、万物本体的最高范畴,也是代表一切物质、精神、客观的、主观的概念的本源。庄子"道"论,是其哲学思想的核心和基础,庄子丰富的美学思想也多缘"道"而来,其艺术精神体现着"道"的特征。在庄子的美学体系中,美与丑并不是最高范畴,我们只有深入地理解和把握庄子之"道",才能够真正领会庄子的超越性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20.
道是中国思想的最高范畴.庄子有个观念叫做"天人合一",庄子说:"人与天,一也."人与天是合一的,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老子的"道法自然",即道就是自然,庄子思想基本上同于老子.他对美的著名言论是"天地大美",老庄的美在道,美在自然.然而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自然"等于"应该",所谓"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庄子认为通过"心斋"、"坐忘"的历炼,才能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