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几则演示实验的改进河南省实验中学杜凤英一、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实验的改进初中课本第二册204页,关于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的演示实验,是用手拿着磁铁靠近磁针,磁针发生偏转。这样学生只能看到磁铁对磁针有推斥或吸引作用,而不能看到磁针对手中的磁铁也有推斥或吸引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寻找隐藏的铁 把铁钉装在像火柴盒那样小的盒里,用磁铁碰一下看看。盒本身虽然不受磁铁吸引,可是盒里的铁钉却能被吸引。从而盒就被吸引起来了(见图1)。也就是说普通不被磁铁吸引的东西,若能被磁铁吸引,就可以认为在其里面含有铁。  相似文献   

3.
磁铁可以使金属铁暂时磁化而吸引它,磁铁之间同极性相排斥,异极性相吸引,我们利用磁铁这些特性设计了几个演示实验。一、利用两块环形磁铁,测量磁铁之间作用力,测量磁铁与接触物之间的摩擦力。图1实验如图1所示,细玻璃棒固定在甲乙两铁架台之上,玻璃棒比磁铁内环...  相似文献   

4.
对新鲜奇异的事物产生好奇感是小学生的天性。课堂上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激趣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引起师生间感情共鸣 ,充分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之产生“欲罢不能”的效果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 磁铁能吸铁激趣实验在教学一年级《磁铁性质》一课时 ,上课于始 ,我给学生表演了一个很简单的节目 ,节目虽然简单 ,但在小学生的眼里却是非常奇妙。节目是这样的 :手握环形磁铁吸引铁做的小玩具。告诉学生 :老师不用手拿 ,就会有一些非常好玩的东西自动跑到老师的手上。不信 ,请同学们仔细看。表演后接着问学生 :“这是…  相似文献   

5.
在初中《化学》‘铁的性质’这一部分内容中 ,铁和硫反应是一个必做实验 ,其实验装置及操作是 :1 磁铁吸引还原铁粉 ;2 铁粉与硫粉按质量比 3∶2混合均匀后铺于石棉网上 ;3 用一玻璃棒 ,将其一端在酒精灯加热烧红后迅速插入铁粉与硫粉的混合物中 ,铁粉与硫粉即发生反应 ;4 待生成物冷却后再用磁铁靠近产物。 (理论上应观察到的现象 :用红热的玻璃棒点燃铁粉与硫粉的混合物 ,看到铁和硫立即反应并放热 ,呈红热状态 ,红热部分逐渐扩大到全部 ,最后得到黑色的固体 ;反应前铁粉可被磁铁吸引 ,反应后生成的黑色的固体不能被磁铁吸引。此实验的…  相似文献   

6.
利用植物种子"苍耳"原理制作出苍耳球,利用磁铁吸引原理用磁铁球代表电子,双重力量使堆积模型更易连接;更加形象地展示了分子构成、电子气理论和微观金属晶体的四种堆积方式,便于展示和进行空间利用率的计算,将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自然第六册“磁铁”一课的实验教学中,一般是采用专门的实验磁铁进行。但更多的地方是让学生自备各种磁铁,其中大部分都没有南北标记。这给学生辨清南北极增加了难度。下面是我们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实验教学的一个尝试。 1.发现事实 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看看当两块磁铁在一起时有什么现象? 2.实验探索  相似文献   

8.
小学自然教材“磁铁”一节,是通过实验事实来介绍磁铁性质的,如果没有恰当的实验方法和合适的演示教具,学生是不可能很好地了解掌握磁铁性质的。然而目前多数小学,特别是广大农村小学,普遍没有这一实验的教具,为此本文就磁铁性质实验教具的制作及使用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9.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使他们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精心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兴趣,并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尽可能为每个学生创造动手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猜测,提出各自的想法,然后才能够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使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而这一切的基础就是教师创设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在活动中探究问题,在活动中解决问题,在活动中获得知识。下面《磁铁的两极》(选自教科版四上科学第4单元中的第二课)的两个教学片段充分体现了课标的理念。教学片段一:师:同学们,我…  相似文献   

10.
让学生学会自行收集事实 ,是自行探究和应用知识的基础。学生能否在特定条件下自主实验 ,又直接关系到学生收集事实的水平。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 ,笔者概括出了引导学生自主实验的基本方式如下 :一、提供材料——自主实验此种方式的特点是 ,教师只为学生提供待研究问题和相关的材料 ,让学生自己应用这些材料获取相关的事实。对于了解事物变化及变化规律内容的研究 ,比较适合这种方式。例如 ,《磁铁的性质》一课 ,学生在低年级已研究过磁铁 ,上课时只需提供数种磁铁及必要的辅助材料即可。对于已有一定自主实验能力的班级 ,可不提任何要求 ,让…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自然第六册《磁铁》一课的教学中,我以实验开道,指导学生认识磁铁的主要性质和磁铁的用途时,学生的学习兴趣较浓,达到了教学目的。课后,我布置了一个课外作业,要求学生利用缝衣针自制一个简单的指南针。 同学们在课外作业中碰上一个问题:缝衣针在磁化后,检验磁针的南北两极时,有的针尖指南,有的针尖指北。同学问:“老师,我想使缝衣针的针尖指南,穿线孔的那一端指北,怎么办?”我一时难以解答,只好告诉同学自己反复去试试看。为了解答这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标准要求《现代科技》课 ,要加强现代科学技术教育 ,培养学生的信息索取能力、初步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以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为此 ,我在教学《现代科技》第一册第 12课“奇妙的磁铁”一课时 ,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引导学生动手实验 ,经过实验与联想 ,他们发明了磁性钥匙“挂钩”。在学生掌握了磁铁有吸铁和隔物吸铁的性质后 ,我向同学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谁能利用磁铁的这些性质 ,搞一个小发明 ?一石激起千层浪 ,在众多同学的发言中 ,朱霖的发言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他说 :一次我穿着妈妈刚买的新衣服在学校搞卫生 ,不小心…  相似文献   

13.
杨梅 《阅读》2014,(36):9-10
<正>倾听是一门艺术,它能像磁铁一样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耐基说:"一双灵巧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在语文课堂上,学生仅仅学会表达是不够的,学会如何倾听别人的观点也是一种重要的技能,是进一步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前提。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学就是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就是训练运用语言和文字的本领。"听"排在"说、读、写"之前,它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学会使用巧妙的策略,让学生"听"出课堂实效。  相似文献   

14.
1 实验用品(1 )仪器 :铁架台、铁夹、硬质玻璃管、洗气瓶、橡皮塞、玻璃导管、橡皮管、石棉、调压变压器、电炉丝、导线、小磁铁。(2 )药品 :硫粉、还原铁粉、氢氧化钠溶液。2 实验装置图 (如图 1 )图 13 实验步骤(1 )将铁粉与硫粉质量比为 7∶44混和均匀装入硬质玻璃管中。(2 )按实验装置图 ,先检查气密性 ,后装好药品 ,连接好仪器。(3 )把 6块小磁铁放在玻璃管的下端 ,因有磁力的吸引而使小磁铁能克服重力的作用附着在玻璃管外壁。(4 )接通电源和调压变压器 ,将电压调至 3 5V处 ,电炉丝很快发热变红 ,迅速产生电“火花” ,引燃铁与硫…  相似文献   

15.
实验是以学生亲身体验获得的感受为基础 ,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课堂教学真正优化 ,关键是精心设计实验 ,营造探究的氛围。在课堂上设置情境 ,才能让学生以情感为中介 ,使教师的教学目的和学生的主动认知接轨 ,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1 营造情境 ,激发兴奋点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特点 ,采取多种方法 ,营造诱人的学习环境 ,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并使这种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 ,让学生主动地探究现象和规律。如在上《磁铁》一课时 ,故意在前排课桌上放上一串回形针和些许大头针 ,在衣兜里放上一块磁性强的大磁铁。…  相似文献   

16.
充磁一法 磁铁如果受热、受震或受强电流影响,有时会消失磁性。这时可用厚纸将磁铁包裹起来,用线径为0.508毫米的漆包线缠绕600匝(条形磁铁);如果是马蹄形磁铁,可在其两极附近各绕300匝,但两个线圈的绕线方向应相反。然后通过保险丝和电键通入220V交流电。当保险丝熔断的刹那间,磁铁便得  相似文献   

17.
一、关于混和物的实验初中化学铁粉与硫粉混合的演示实验,我做了如下小改进:将少量铁粉与硫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大试管中,做演示时,拿起试管面向学生。然后在试管外壁放一磁铁,即可看到铁粉在试管中随着磁铁有序地排列。从而使学生理解混和物中物质各保持自己的性质,它...  相似文献   

18.
磁铁能将很重的铁砧吸上。吸上的铁用铁锤也打不下来。由于磁铁具有这种看不见的威力,孩子们非常喜欢玩它。磁铁的力量用眼睛看不见,教材的取材方法和教学方法又不够充分,磁铁本来的趣味和威力就不能传授给孩子们。 这里,参照群马理科纲的第四期自然科学实验讲座“用铁和漆包线和磁铁玩吧”,准备了各种强力的磁铁,让孩子们充分地玩,使之对磁铁的威力有感性知识,对磁铁感兴趣,这样来教课。  相似文献   

19.
看连环画     
张寄寒 《阅读》2013,(30):4-5
我读小学二年级时,识字不多,却非常喜欢读书。有一天,我从同桌手中借得一本连环画《三毛流浪记》,它像磁铁一样吸引我,我为三毛的不幸遭遇而悲恸地哭,为三毛的机智幽默而放声地笑。从此,我喜欢上了连环画。在我上学放学的路上,新开了一家出租连环画的小书店,每租一本,一天租金一分钱。我家穷,妈妈从来不给我零花钱。一次放学后,我跟随同桌来到  相似文献   

20.
看连环画     
苇枫 《阅读》2013,(11):4-5
我读小学二年级时,识字不多,却非常喜欢读书。有一天,我从同桌手中借得一本连环画《三毛流浪记》,它像磁铁一样吸引我,我为三毛的不幸遭遇而悲恸地哭,为三毛的机智幽默而放声地笑。从此,我喜欢上了连环画。在我上学放学的路上,新开了一家出租连环画的小书店,每租一本,一天租金一分钱。我家穷,妈妈从来不给我零花钱。一次放学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