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卒章显志”是我国传统的结尾手法之一,“志”是文章的主旨,“卒章显志”,即通常说的篇末点题。这种结尾,不仅使文章结构显得完整、周严,而且有画龙点睛之妙,使作品的思想意义得到鲜明、突出的展现,使之于结穴处振作精神,显示出全文的重心,从而给读者以完整、深刻的印象。现仅就“卒章显志”法中常见的四种类型,举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李应庄 《甘肃教育》2010,(10):30-30
语文课堂的结尾犹如一篇文章的结尾,有着卒章显志、画龙点睛、总结升华等诸多功效,是语文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掌握语文课堂教学的结尾艺术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结尾要收束全文,“卒章显其志”;结尾要完成主题,使读者对全文有一个完整而又明确的认识。成功的作文,结尾总能给读者“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巧妙的开头关系到思路的拓展和论证的深入。“结尾如撞钟”,文章结尾是全篇内容的收束之处,也是主旨的升华之处,简洁有力的结尾能达到卒章显志的效果。在议论文写作中,要特别注重开头与结尾的写作。  相似文献   

5.
在记叙文写作中,通过议论来直接点明中心或深化主题有时是非常必要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画龙点睛”。但是不少同学在习作中往往忽视这一点,以至于虽然记叙生动,语言精采,但仍然使人觉得整篇文章缺乏力度,不能有效地卒章显志。请看下面一篇例文:  相似文献   

6.
语课的结尾技巧有这样几种:蓄力起势,直落如泻;水到渠成,含而不露;出晦通幽,收前启后;金线串珠,卒章显志;逢场作戏,不守成规。  相似文献   

7.
古人作文有所谓凤头、猪肚、豹尾的说法。"凤头"是说作品的开头要像凤凰的头那样秀气、漂亮,"猪肚"是说作品的材料要丰富,"豹尾"是说作品的结尾要像豹子尾巴那样有力、刚健。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说:"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意思是指作品一开头就要切题,要开门见山;而作品的结尾又要起到进一步明确和深化主题思想的作用,充分显示出作者立言的本意。明代著  相似文献   

8.
在教研活动中,我发现许多教师对导课十分重视,而结尾的处理草草了事。浏览语文教学报刊,也是谈论导课艺术的多。其实,一堂课的结尾犹如一篇文章的结尾一样,有着‘卒章显志’、画龙点睛、总结升华等诸多功效。因此,掌握课堂教学的结尾艺术也十分必要。回顾多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将语文课的结尾归纳为如下六法,以求引玉。  相似文献   

9.
“豹尾”一词源于元朝乔梦符提出的“凤头、猪肚、豹尾”之说。古人用“豹尾”来喻文章的结尾,还有“结旬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和“为人重晚节,行文看结穴”之说。结尾要收束全文,卒章显志;结尾要完成主题,使全文有一个完整而明确的认识。可见,写好结尾,对于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0.
所谓结尾点题。就是在文章的结尾揭示中心意思。掌握记叙文结尾点题的方法,有助于在阅渎中把握首尾照应、理解文章内容和概括中心意思,有助于在写作中克服只顾开头和主体而草率结尾的毛病。下面,笔者联系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记叙文谈谈记叙文结尾点题的五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豹尾”一词源于元朝乔梦符提出的“凤头、猪肚、豹尾”之说。古人用“豹尾”来喻文章的结尾.还有“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和“为人重晚节,行文看结穴”之说。结尾要收束全文,卒章显志;结尾要完成主题,使全文有一个完整而明确的认识。可见.写好结尾,对于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是极为重要的。因此,我们应善始善终,对结尾下一番工夫,使之刚劲有力,余味无穷。  相似文献   

12.
“豹尾”一词源于元朝乔梦符提出的“凤头、猪肚、豹尾”之说。古人用“豹尾”来喻文章的结尾.还有“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和“为人重晚节,行文看结穴”之说。结尾要收束全文,卒章显志;结尾要完成主题,使全文有一个完整而明确的认识。可见.写好结尾,对于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是极为重要的。因此,我们应善始善终,对结尾下一番工夫,使之刚劲有力,余味无穷。[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好的结尾就是成功的另一半。契诃夫曾强调结尾的重要性:“发明了新的结局,就开辟了新纪元。”古罗马诗人奥维得也说:“凡事的收尾贵重如皇冠。”好的结尾,既寓意深远,又简洁明快,二者兼具。下面我就试谈谈几种考场作文的结尾方法。1、卒章显志法。在文章结尾用精彩简练的语言照应开头、中间或标题的内容,显示文章的主题或中心。例:千年的余辉摇曳着那些花季,飘落着那些雨季。我们不妨把或深或浅的记忆放进日记,把或多或少的往事交给岁月。选择一种正确的思维方式吧,不再因外界的风声鹤唳而瑟瑟发抖,不再因世…  相似文献   

14.
写文章头难起,尾也难落。但结尾作为一项写作技巧,也不是没有规律可寻的。从中学的语文教材来看,大致有如下几种: (1)总结全文,卒章显志。如《母亲的回忆》、《竞选州长》、《内蒙访古》、《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论雷峰塔的倒掉》等文章,便是这种方法结尾的。试看《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 “当初,白蛇娘娘压在塔底下,法海禅师躲在蟹壳里。现在却只  相似文献   

15.
白居易《新乐府序》:“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诗三百之义也。”紧接着又说:“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显然,这是为民为事功利诗观的表述,乃一家之言,未可厚非。然则,若换一个视角,即从审美角度看,把“卒章显其志”作为诗歌结尾的一种规范,就值得商榷;甚至说,大谬不然.因为这个“显”字,正是诗家避之犹恐不及的。如果一定要用,那也须与“隐”字并提;即须在显隐之间,或日明白与不明白之间。这里所说的“明白”,是指诗尾当提供读者一个不是漫无边际的情景规定;这里  相似文献   

16.
千古章意为本,主旨是章的灵魂,考场作中心是否突出,主旨是否鲜明至关重要。古有“诗眼”“眼”之说,现在有“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之说,要求在恰当的地方用简明精要的语言点明主旨,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学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最后自然段是出彩点——前面铺垫文字,功不可没。一般作文,能写出前面的文字,但不是为铺垫最后自然段;或者能写卒章的句子,但在前文未能做好铺垫——从记叙文字中找不到句子的植根点:此文能将二者统一起来。但是,第一自然段“喷香的”三字应删除——破坏了卒章的意思;标题应改为“我愿是粒谷子”。  相似文献   

18.
<正>托尔斯泰曾说过:"那种好的结尾,就是当读者把作品读完之后,愿把它当作第一页翻开来重新读一遍。"因此高明的作者都重视这最后一击,"结尾勿做蛇尾","为人重晚节,行文看结穴"。精彩的结尾会使文章产生"回眸一笑百媚生"的艺术效果,令人回味不尽。那么怎样写结尾才能让人如此心动呢?笔者结合近几年高考满分作文的精彩结尾来给同学们介绍几种容易掌握的技法。一、卒章显志,巧妙点题这类文章的结尾不仅与题目形成有机的"照应",还能归拢全文思想,  相似文献   

19.
初语第二册语文基础知识短文《前后一贯,首尾一致》的前边,是一组散文,一共四篇:《荔枝蜜》、《小麻雀》、《猫》和《挖荠菜》.四篇文章,或写昆虫,或记动物,或叙野菜,都是借物抒情,都有首尾一致的特点,正好作为印证这篇读写知识文章观点的范例.《荔枝蜜》运用卒章显其志的手法这样结尾:"这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作者在文章中虽然全力歌颂蜜蜂的精神,而目的却不在蜜蜂,是在赞颂亿万劳动人民.以梦作结,显示作者已经不仅仅在赞扬,而且要加入到"蜜蜂"的行列里来.这样,就把文章的主题深化了.开篇定调,卒章显志,首尾配合得十分和谐.  相似文献   

20.
自居易对文章的开头结尾有"句首标其目,卒章显其志"的说法.叶圣陶先生对文章的开头也有这样的比方,他说:"文章的开头,犹如一幕戏剧的一刹那的情景,选择得适当,足以奠定全幕的情调,笼罩全幕的气氛.使大家立刻把纷乱的杂念放下,专心一志看那下文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