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8 毫秒
1.
语文教学要直面生命,促进学生生命潜质发展的诉求。而语用价值便是在适切的情境浸润下,通过师生研讨、实践运用等途径习得"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技巧,为学生的交际服务。这正是语文教学直面生命的直接体现。一、让语用意识在理解关键词语中渗透作为语言类学科,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不断积淀的过程。入选教材的文本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范文,为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节奏艺术中蕴涵着美的意蕴,具体包括教学语言节奏变化中的韵律美、教学过程起承转合节奏中的流动美、师生内在情感情绪节奏自然消涨的生命美和教学整体节奏融洽统一的和谐美.课堂教学节奏美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激发教师的教学激情,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3.
设计理念: 1.用美育照亮孩子们的精神世界。语文教学应通过欣赏美、体验美、创造美的活动,让学生体验语言的音韵美、节奏美、意境美。 2.让课堂成为真诚对话的生命殿堂。作为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用多种方式平等对待学生,给予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展的机会,师生共同亲历发展认知、陶冶情操、引发创造的生命成长过程。  相似文献   

4.
<正>语文教学要直面生命,促进学生生命潜质发展的诉求。而语用价值便是在适切的情境浸润下,通过师生研讨、实践运用等途径习得"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技巧,为学生的交际服务。这正是语文教学直面生命的直接体现。一、让语用意识在理解关键词语中渗透作为语言类学科,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不断积淀的过程。入选教材的文本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范文,为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通过研读教材,我们发现教材  相似文献   

5.
论交往教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交往教学是以合理的人性假设为逻辑前提,在平等理念的指引下,师生之间以及师生与教学文本之间,以语言为主要交往方式,以师生内在的、自觉的共生共长以及文化的理解生成为旨趣的双重建构教育活动。交往教学尊重人的生命并且激发人的生命力量,以主体间性的和谐美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条件及价值追求,依托于文化且创生文化,以生活为源泉且勾画着可能生活,在开放动态的过程中编织着非线性的复杂世界,理论探究、实践观照以及方法论的突破与创新构成了交往教学研究体系的完整图景。  相似文献   

6.
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语文味,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主张语文教学要返朴归真以臻美境的思想指导下,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和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为宗旨,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和渗透师生的生命体验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生发思想之快乐与精神之解放的,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  相似文献   

7.
语文生命化课堂以生命的发展为中心,体现教学的过程之美、意外之美和创新之美。文章以《济南的冬天》教学为例,阐述语文生命化课堂创造生成美需要遵循四个基本点,分别为重视经验、关注语言、坚持对话、鼓励表达。  相似文献   

8.
年级:高中二年级 科目:语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2.增强学生审美意识,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本课的"接受学习"以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为主要教学目标,以讲授、讨论、朗读为主要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的原则,师生共同营造平等和谐、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9.
政治课的审美教学是指在政治课的教学中,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对学生来说具有审美价值的审美对象,将教学过程转化为师生共同创造美、欣赏美的审美过程,将师生关系转化为师与生、教与学的和谐统一的审美关系的教学方法。政治课的审美教学可以以美感人、以美激趣、以美启真、以美育德,使学生因美生  相似文献   

10.
所谓课堂教学美,是指具有审美潜能的师生与具有美的潜因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相互作用后产生的一种能引起师生心灵愉快的和谐状态,就是在教学中运用美的方法和手段,借助语言、案例、情境等素材,以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趣味、美的艺术、美的生活、美的创造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使教学本身成为审美的对象,成为学生欣赏美、体验美、享受美的过程,在轻松愉快、积极向上、幸福踏实的良好心态中学习知识,获得能力,从而提高教学实  相似文献   

11.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引下,课堂教学应该以“平等”的方式进行,教师的角色应从“主宰者”转变为“引路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有过多的预设.除此之外,新课改背景下的语言课堂还应该是灵动的、充满生命的;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地在师生之间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舍英咀华的过程中让学生品悟到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让课堂焕发生命与活力,这样才可以创造出悦心悦意、悦志悦神的课堂美.  相似文献   

12.
一、生命化教学的含义和特点 生命化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生命发展为基础,通过对生活世界的关注,使学生得到情感体验、人格提升、个性张扬,同时使教师的职业生命活力得以焕发,师生生命在交往互动、共同经历中不断生成的过程.它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也不是单纯以学生发展为目的,而是在使学生具有正常的情感体验,具有真善美的人格,个性充分发展基础上,给予教师职业生命的满足,使师生双方生命都得以生成,实现完整教与学的过程.生命化教学的本质特征如下.  相似文献   

13.
语文阅读教学应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引下,以信息技术为支点,以德育为导向,信息技术与文本形成一个具有生命活力的整体,构建良好的语文阅读教学情境。教学过程更要体现师生共同探求新知、呈现多向互动、提升情感的过程。本文通过教学案例《美丽的小兴安岭》,阐述信息技术整合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教学过程,实现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培养人不断领悟世界的意义和人本身存在的意义.教学是对生活世界的一种体验,而体验本身就是人对生命意义的把握.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思想的表达,它与人和人性无法分离.教学是一个教与学互动生成的动态过程,体现着教育的动态生成之美.教学与美学具有内在统一性.因此,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在教育美学理论的指导下,创造性地运用审美教学手段,通过丰富而具有情感的英语语言材料,师生共同感受世界之多彩,感悟生命之绚丽.教育美学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融合使语言在艺术化的基础上展现了人性之美,生命之美,体现了教学是生命化的教学.  相似文献   

15.
邵永红 《福建教育》2023,(26):12-14
<正>生命教育活动,要让学生感悟和绽放生命之美,灌输、说理是难以奏效的。生命教育要求我们看见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学生生命健康成长中遇到的问题为实践着力点,应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引领学生在获得积极体验的同时化解成长难题,读懂并享受生命之美,从而让师生的教育生活充盈智慧和人文之美,让师生的生命世界充溢良善之美。  相似文献   

16.
赵洁 《教师》2013,(25):85-85
情感体验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情感体验与音乐紧密相连.要突出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地位。高中音乐教学应尽量淡化理论知识传授的痕迹,让学生在感受、探究、创新过程中主动提出对学习的需求,感动于音乐所带来的美.从而真正感悟生命的真谛,实现美育的教育观。  相似文献   

17.
李爱菱 《教师》2011,(32):98-99
政治课的审美教学是指在政治课的教学中,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对学生来说具有审美价值的审美对象,将教学过程转化为师生共同创造美、欣赏美的审美过程,将师生关系转化为师与生、教与学的和谐统一的审美关系的教学方法。政治课的审美教学可以以美感人、以美激趣、以美启真、以美育德,使学生因美生情、因美向善、因美求真,达到激发学生兴趣、陶冶高尚美德品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设计理念1.用美育照亮孩子们的精神世界。语文教学应通过欣赏美、体验美、创造美的活动,让学生体验语言的音韵美、节奏美、意境美。2.让课堂成为真诚对话的生命殿堂。作为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用多种方式平等对待学生,给予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展的机会,师生共同亲历发展认知、陶冶情操、引发创造的生命成长过程。3.用多媒体构筑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教学目标1.学会7个生字,认识3个笔画;能认9个生字。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爱美的情趣。教学重难点1.学会生字新词,背诵课文。2.知道风景如画…  相似文献   

19.
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决定课堂教学的效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提高教学语言技能,按照语言规律、教学规律和美的规律来运用语言,注意语言的韵律美、形象美、精准美和语态美,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感情、传授知识、提高能力的桥梁,让学生喜欢语文、乐于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20.
语言学习过程即是一个从感知语言内容、感受语言特点至转化为在语言情境中实践运用的过程,也是一个由欣赏美、鉴赏美到创造美的过程。语文学科教学既要让学生学习语言,也要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本文以《瑞雪图》为例谈如何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美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