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作为一种词曲交辉、诗乐合璧的音乐体裁和大众文化的主要形式,流行歌曲己经不仅是广大人民群众重要的精神食粮,而且成为现当代文学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既然流行歌曲歌词也是"文学作品",其特色化的语言就是作品魅力构成的重要要素.  相似文献   

2.
歌词集文学美与音乐美于一身,中国的歌词就应在中国古典诗歌和民歌的土壤上向前发展。在歌词的创作中正确地借鉴应用古典诗词的手法和意境,古典诗词为现代流行歌曲的创作提供了一种好的思路与风格。  相似文献   

3.
流行歌曲是校园文化很重要的组成部分,青年一代尤其是在校学生是流行歌曲忠实而庞大的拥趸。“现当代流行歌词鉴赏”课程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美育手段的补充。本课程旨在美学鉴赏的框架之下,将现当代流行歌词文本纳入到大众诗学的审美评价系中,以“语义层、形象层、情感层、意蕴层”等四个层次作为审美研究的核心,引导学生从文学欣赏的角度去把握、评判流行歌词作品,理清现当代流行歌词与传统文化尤其是古诗词的脉络关系,了解流行歌词创作的审美特质,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学习兴趣。在获得精神愉悦的同时,将纯粹的感官鉴赏上升为理性的思考,从美学教育的角度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审美趣味和文化品位,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4.
紫阳县在明、清时代曾有大批外省人因各种原因落户入住.客民的迁入造成了不同地域文化的相互融合.本文探讨了明清移民活动对紫阳民歌在文学和音乐两方面所造成的影响,以追溯紫阳民歌"北地南腔"、"南北交融"特点的形成原因.上篇已发表,通过对歌词文本的对比分析来论证移民活动对紫阳民歌的影响;下篇分别从歌词所反映的地方自然风貌和社会生活内容上,从音乐曲调的相似性上,从歌词的方言特点上,来论证移民活动对紫阳民歌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流行歌曲,属于流行音乐,是指一段时期内广泛被大众所接受和喜欢的音乐。在我国,流行音乐,古代称之"俗乐",现代称为"大众音乐"或"通俗音乐"。歌词通俗易懂,旋律朗朗上口,贴切生活,深受喜爱。由于流行歌曲具有鲜明的艺术特点及独特的演唱方法,因此演唱者必须在掌握发音,咬字,气息,乐感,情感等方面的技巧和特点的基础上,来突出与众不同的舞台效果。本文试图通过对流行歌曲独特的表现手段进行分析和探索,来研究如何让流行歌曲的演唱有别于其他声乐类型的表演。  相似文献   

6.
本次调查是基于淮南师范学院"现当代文学"精品课程建设,及2005年度高校省级教学研究"现当代文学教学中的文学性问题"项目基础研究进行的,旨在通过调查了解师范院校中文系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基本状况,以此分析原因,进一步认识、理清大学本科文学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文学的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汉语言的感悟、应用能力的提高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很多流行歌曲虽然以商业性为主要特征,但同时兼具艺术性。中国当代流行歌曲创作繁荣,大量的作品不仅有优美的曲调,而且有极富文学性的歌词。部分内容与形式俱佳的中国当代流行歌曲歌词,具有诗歌特别是现代格律诗的主要特征,富含诗意美。对于音乐,我们一般从文学的维度对其进行研究,即从修辞、意象、表情达意这三个角度对其文学性进行梳理,将极大地开拓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视野,同时也有助于深入探究歌词文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九十年代起,音乐发展迅速,逐渐成为大众文化。香港是亚洲华语歌曲的创作中心,富有特色的流行歌曲盛播于亚洲各地。由此可见,香港于亚洲乐坛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此外,香港的歌曲多元化,从民歌、摇滚、清新小品,到近期火热的R&B和Rap,都有其独到之处。但是否从起步至今,香港的流行音乐都具教化作用?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流行音乐多以民歌为主。民歌的曲调清新,歌词取材广阔,很生活化。每首作品的创新度高,作曲人不模仿、不抄袭,填词人敢于在伤口中直抒对社会的一番感受。歌词的味道不俗,内容健康,字里行间充满文学气息,即使是"口语化"的歌词,亦有艺术的理由。  相似文献   

9.
杨丹 《教师》2013,(7):89-89
音乐与文学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了人们心里的"喜怒哀乐",两种方式各有自己不同凡响的魅力。文学通过民间歌手讲美丽的传说传唱至今,如陕北民歌;音乐又在文学作品的启示下谱出了优美的乐章,如儿歌《歌唱二小放牛郎》,流行歌曲《青花瓷》和《水调歌头》等,因此文学和音乐是密不可分的。古人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章其实是  相似文献   

10.
雷升琴  张志敏 《文教资料》2010,(26):118-120
音乐艺术不同于其他艺术之处在于音乐的声音形式同人的内心生活的形式之间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流行歌曲亦如此。国内外已经从不同角度对流行歌曲歌词进行研究.然而从歌词语篇衔接这一视角研究歌词的文章还不多。在学习各种衔接理论基础上,通过分析若干流行歌词语料,本文作者探究流行歌曲歌词中的各种衔接手段,通过实例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衔接手段使得歌词语篇结构紧凑、过渡自然,成为一个前后衔接统一的整体:有机统一的歌词语篇与流行歌曲的曲调共同演奏音乐艺术之美,表现现代人的心声。  相似文献   

11.
民歌是音乐与文学的综合艺术。中国民歌的地方色彩构成中国民族音乐的基本风格。中国民歌地方色彩丰富多样主要表现于音乐形式方面:音阶、调式、句式、结构、音调、音律、旋法等要素特点;歌词方面有:方言词汇、衬词和声韵调等要素特点,这些要素都可以作为辨析中国民歌的理性依据。  相似文献   

12.
当代声乐美学应属传统美学研究的范畴。流行乐坛特别是流行歌曲可谓当代声乐美学的典范。透视流行歌坛,将会很快介入当代审美文化的中心地带,而从流行歌曲所表现的“真”“伪”与“智”的含量及关系来看,它不仅是重要的哲学问题,也是理解当今流行歌坛的关键与根本。  相似文献   

13.
学堂乐歌是近代中国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一种新音乐形式。以此开展的音乐教育.成为中国近代新音乐教育标志的学堂乐歌教育。在效仿西方音乐文化的实践中,它开创了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发展的新局面。与中国传统音乐教育相比。以学堂乐歌教育为代表的新音乐教育在音乐创作手法与乐器使用、教学机构与科目西化、专业音乐教育家培养等“硬件方面”的发展更具时代性。对清末民初新音乐教育形式——学堂乐歌教育在产生与“硬件方面”创新之处的研究,影射出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在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教育作用等“软件方面”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4.
梁上泉走进中国当代诗坛,其根本驱力是建国初的音乐文学创作。在 50年代由颂歌艺术思潮的推涌而形成的音乐文化环境中,梁上泉以新诗成名的同时。也在中国当代音乐文学界崭露头角,并不断取得成就,成为有影响的音乐文学家。梁上泉长期致力于民间音乐文化的积累,广泛涉猎各种民间音乐文学样式,汲取艺术营养,并付诸创作实践,艺术天赋得以充分展现,形成了革命的政治意识与民间音乐品位牢固结合的鲜明创作个性。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师音乐专业的课程设置以欧洲古典音乐和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兴起于二十世纪初的流行音乐已经发生了深刻地改变,并融入现代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凭借其巨大的魅力而成为现代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高师音乐教育中引进流行音乐已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16.
上博楚简《采风曲目》的出土,既说明我国先秦时期音乐发展已经达到了极高的水准,又说明我国先秦时期的音乐文学发展达到了相当成熟的地步,尤其是宫廷音乐文学可谓蔚然成风。重要的是《采风曲目》的出土再次验证了周代采诗制度相当完善,“诗三百”诗乐一体以及南北音乐文学交融之成说,为《诗经》学案中的“采诗”说以及“诗入乐”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采风曲目》与《诗经》之关系有待我们进一步地挖掘与探讨。  相似文献   

17.
《你像一朵花》是台江苗族多声部情歌中最经典的民歌之一,是苗族的未婚青年男女互倾思恋和爱慕之情的表达方式和载体.研究这首歌的音乐特点与演唱方法,提炼和总结出里面的新元素来丰富和拓展民族声乐理论,引入高校声乐课程教学,改进发声缺陷,改进学生演唱时音乐表现力不足、表演不到位的问题,加强学生的音乐素养与文化底蕴的积累,使声乐学习不再枯燥,既能感受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又能提高音乐文化修养与自身演唱枢平。  相似文献   

18.
塔吉克族的音乐舞蹈研究,在我国涉猎的人很少,特别是有关塔吉克乐舞艺术的综合研究还没有人进行。文章对塔吉克族的历史、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民间说唱、民间舞蹈和古典音乐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分析,填补了这项空白。  相似文献   

19.
传统与现代结合、经典与当代联系是古代文学教育创新的重要途径。古代文学教学的当代性,有助于弘扬古典人文精神,有助于传承古典人文艺术。当代性教学必须建立在科研基础上,注重学术性和前沿性,博与专兼顾,课内与课外相互结合。  相似文献   

20.
音乐多媒体教学能够打破传统单一枯燥的讲授方式,辅助使用音乐图像学、音乐考古学、民俗音乐学等多种研究方式,比较直观的展示音乐史上比较重要的乐器、乐谱图片资料等,有效的提高学生对音乐文化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