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离婚损害赔偿的规定填补了我国婚姻立法的一项空白,但由于规定得比较简单,有些问题尚需进一步明确.本文首先探讨了离婚损害赔偿设立的意义,然后阐述了离婚损害赔偿的构成的要件,以及离婚损害赔偿的请求权的行使和一些相关的问题,最后就第三者是否应该成为离婚损害赔偿中的责任主体问题作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离婚经济帮助制度作为我国婚姻立法中一项传统法律制度,对保障离婚自由的实现,保护离婚时处于经济弱势的一方,尤其是妇女合法权益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运用社会性别理论审视我国现行离婚经济帮助制度,指出其存在的立法不足与缺陷,并在坚持这一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社会现状,探寻有效地完善我国离婚经济帮助制度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3.
完善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正后的《婚姻法》增设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填补了我国婚姻立法的空白。如何完善这一制度为法学理论界所关注。文章就离婚损害赔偿的范围、离婚损害赔偿的责任主体等问题提出了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4.
如何处理离婚自由与反对轻率离婚二者的关系,一直是我国婚姻立法和司法的难题。离婚自由是婚姻自由基本原则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制度,反对轻率离婚是婚姻家庭领域的一项道德要求和规范,二者具有不同属性。  相似文献   

5.
我国正在起草新的婚姻家庭法,离婚的法定理由将有重大修改,在确定离婚理由的立法过程中,无过错离婚成为一种趋势,无过错离错制度在美国大部分州已经得到确立,我国婚姻家庭法应确立以无过错离婚为主,过昏离婚为辅的原则,因为它是符合婚姻法的本质的。  相似文献   

6.
北洋政府离婚制度特点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20年代,引人注目的城市离婚问题,折射出北洋政府的离婚制度带有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急剧转型的时代特点。较之传统离婚制度,北洋政府的离婚制度既有进步之处,又有局限性。北洋政府时期离婚已实质性地步入了法制现代化进程,它的理论和实践为后来政府制定较为完备的、科学的现代离婚法律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我国法律没有规定离婚协议的效力。实践中,登记离婚前以及判决离婚后离婚协议的效力争议最多。文章认为,登记离婚前协议未生效,判决离婚之后协议是生效的。《婚姻法》解释三的出台,解决了登记离婚前离婚协议的效力问题,但是没能解决判决离婚后法律效力问题。建议仿照2011年实施的《人民调解法》的立法模式,建立离婚协议效力司法确认程序,促进利于纠纷的解决。  相似文献   

8.
离婚损害赔偿的举证在实践中是一个较为困难和复杂的问题。在离婚损害赔偿的无任过错方举证责方面,笔者认为应从立法上解决下列几个问题:应从立法上确认离婚损害赔偿中无过错方私人取证的合法性;在一定的情况下采用举证责任倒置的举证方式;在证据的认定问题上,确立“优势证明标准”;通过立法或司法解释赋予当事人收集证据的合法途径。  相似文献   

9.
诉讼离婚制度安排的有效性,取决于离婚当事人之间的博弈。如果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成立,将使得那些在法律最应该发挥作用的场合,反而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损害法的普适性原则,偏离立法者的立法目的。作者以湖南省7个基层法院的离婚判决书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原被告的胜诉情况、离婚原因等的分析,揭示并解释离婚制度安排的有效性与离婚当事人之间博弈的关系。笔者发现,导致诉讼离婚程序启动的原因是当事人的一种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论离婚法草案》蕴含了丰富的法律思想,包括立法思想、婚姻法思想以及法哲学思想。其中,在婚姻法思想方面,马克思在该文中论述了婚姻的本质、离婚的本质,离婚的条件、法院离婚判决的性质等,这对完善我国的婚姻法理论以及解决现实问题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理论和实践尤其是后者两个层面阐述了“法律发展的重心在社会”的观点。当大师们在用理论解析着这一观点时,立法、司法和法学的实践无不贯穿着“社会是法律发展的重心”这一红线。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私法精神之构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私法是法治的真正基础,私法精神的缺失是我国目前法治建设中的瓶颈。为了构建私法精神、促进我国的法治建设,我国应扩展社会自治领域,增强公民权利意识,加强有关私法的立法。  相似文献   

13.
论商法价值取向对我国商事立法模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法与商法的区分及关系问题,除要考虑法律的调整对象之外,立法价值取向的差异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民法以公平为最高价值取向,立法采公平优先原则;而商法以效益为最高价值取向,立法采效益优先原则。对商法价值取向的内涵及其与民法价值取向的区别进行分析比较可知,我国商事立法的合理模式应为:实行实质商法主义的民商分立,采取《商事通则》与单行商事法律相结合的商事立法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行政授权立法的肇始及其发展始终伴随着争议、碰撞和理解错位.笔者试从分析行政授权立法的概念入手,考证其产生、发展的原因,作其磨合于宪政的思考,并论及行政授权立法的法律位阶,以期对行政授权立法的明确化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等教育飞速发展,高校管理法治化的进程却相当缓慢。目前,高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着十分严重的法治缺失,主要包括:高校学生管理规范违法、高校学生管理规范制定过程不民主、管理行为缺乏正当程序、学生权利的救济途径模糊等。文章通过分析缺失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提出高校学生管理应树立法治理念,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依法治校,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制度重构。  相似文献   

16.
略论我国的宗教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立法是一个实践问题,在中国,它的实质内容是构建宗教的保障制度,在立法中必须坚持原则.文章介绍中国宗教立法的具体实践,对宗教立法的特点进行评说.  相似文献   

17.
同性恋和同性婚姻立法已成为全球的一种趋势。一国可以长时间甚至永远回避同性婚姻 在其国内的合法化问题,但是无法回避域外同性婚姻在其国内的效力问题。我国法院目前在处理 国外同性婚姻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案件时均以公共秩序保留为由拒绝受理,实践证明,完全否 认国外同性婚姻的域外效力会导致很多不良法律后果。我国这方面的立法尚属空白,应针对不同 情况区别对待,同时尽快构建相关立法。  相似文献   

18.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法不责众"之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法不责众"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法不责众"在适法(或执法)过程中不具有合法性,在立法过程中"法不责众"作为一种潜在的立法原则具有合法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