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徐特立同志为了鼓励广大青年学生报考师范院校,担负起人民教师的重任,曾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说:“教师工作不仅是一个光荣重要的岗位,而且是一种崇高而愉快的事业。它对国家人材的培养,文化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后一代的成长,起着重大作用。”(《徐特立教育文集》,下同)为了使我们胜任这“崇高而愉快的事业。”徐特立同志对人民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素养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而且他还为我们作出了榜样。第一,热爱教育、热爱儿童是教师的工作职责。一九五三年,当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颁布后,  相似文献   

2.
“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工作的社会职能所要求的行为规范。进一步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具有极其深远的战略意义。一、“师德”的思想基础是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夸美纽斯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作为一名教师是无尚光荣的,要有坚定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要有“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高风亮节,不能见异思迁,更不能唯利是图。我国老教育家徐特立说过:“教师工作不仅是一个光荣重要的岗位,而且是一种崇高而愉快的事业。它对国家人材的…  相似文献   

3.
徐特立对教师素质问题提出了许多独到而精辟的见解,他认为教师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热爱教育事业,具有奉献精神;应该学识渊博,教学相长,精通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应该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该身体健康。社会应创造条件,提高教师素质。  相似文献   

4.
教师的职业道德也就是师德。良好的师德是所有教师素质的根本,作为电大教师的师德有与众不同的内涵:热爱电大事业具有丰献精神;热爱教学工作治学严谨;热爱学生诲人不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他们应是敬业奉献治学严谨的模范,以身作则的师长,“人类灵魂工程师”中最优秀的一族.  相似文献   

5.
“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教坛几载风雨,我备尝苦辣酸甜,也深深认识到: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要当好一名教师,就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爱得专心致志,爱得无私无畏!热爱学生是师德教育的核心。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是否高尚,主要从以下方面看:看他是否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能否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看他是否热爱学生,能不能做到既教书又育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深切关注,真诚地热爱学生已被视为当代教师的师德之魂。  相似文献   

6.
徐洋 《教育论坛》2006,(1):19-20
任何一种职业都必须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不但要有敬业乐业的精神,而且要真诚地爱学生,这是崇高师德的体现。托尔斯泰曾说过:“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教育,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  相似文献   

7.
师德作为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道德行为与道德关系的一种反映,是判断教师教育行为是非善恶的准则。热爱教育、献身教育,教书育人、严谨治学,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应是高校师德规范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8.
沈娟 《华章》2012,(36)
教师的师德是履行自己崇高的社会职责的重要保证,很难设想一个不安心教育工作,看见学生就心烦的人,会教出怎样的学生.所以,加强教师献身于教育的理想的培养,有助于其正确对待学生,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成长.师德的核心是热爱学生.可以这么说,一个不热爱学生的教师绝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  相似文献   

9.
陶行知的师德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奇印 《池州师专学报》2001,15(4):93-94,101
作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具有崇高的师德。陶行知崇高的师行具体表现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献身教育,努力用教育去改造社会、去谋求民从之解放和幸福;热爱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的创造性;“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三个方面。总结和学习陶行知先生的师德,对我们不仅具有理论的指导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教师职业具有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和多变性、学生成长的导向性和示范性、工作内容的超前性和创造性、教师职业的崇高性和不可替代性等特点 ,这就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学而不厌、勇于进取等高尚的职业道德。因此 ,形成正确的师德观 ,进行科学的师德评价 ,规范良好的师德行为 ,对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漯河市举办第一届"说文解字进课堂"教学大赛,以赛促许慎文化进课堂,对许慎文化的传播有着积极意义。基于对大赛的反思,从许慎文化进课堂的背景和意义入手,结合许慎文化进课堂的实践条件,从教材、教学内容、教师、进课堂的方式等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通过对许慎文化进课堂的分析和建议,促进许慎文化和汉字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2.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形势,客观上要求对德育教学内容及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继承性与创新性的关系、德育课与专业课的关系,德育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积极探索职业院校德育教育内容的时代性,教学方法与模式的创新性,不断提高德育教学的质量,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中论》所反映的徐斡儒家思想有几个特点:坚持儒家的理想道德;反对寻章摘句的繁琐经学;参与社会上重大思想问题的争论,批判虚浮之风,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阐述儒家治国的理论,与国家政治实际紧密结合;援儒入法,儒法结合,使儒家思想更具治国效力。  相似文献   

14.
教学的道德性可以看做是教学的一种特殊价值特性和一项特殊的价值诉求,它与教学的科学性、艺术性、审美性、人文性等一起,共同构成了现代教学的基本价值诉求,并且与它们处于同样重要的地位。在现代伦理学与现代教学双重视域下研究教学优良道德问题势在必行。教学优良道德考察的是教学活动本身所蕴涵与应追求的道德理想与伦理使命问题,只有对教学活动的道德终极目标认识正确,教学行为价值符合教学道德终极目标,并且制定的教学道德规范、优良,才是真正的教学优良道德。教学优良道德概念的提出,在实践层面,为我们树立了一个真正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学道德理想与目标;在理论层面,有利于教学道德问题研究的继续深化。教学优良道德的制定、确证及其实现,将成为新时期教学道德研究不可推卸的使命。  相似文献   

15.
徐复观认为中国的文化归本于心,心是一切文化的价值根源,亦是道德、艺术的价值根源。心之所出为性,所以徐复观对中国文化的考察落实于中国的人性论史上,对中国艺术精神的考察也是根基于此。徐复观认为中国文化中的艺术精神,穷究到底,只有孔子和庄子所显出的两个典型。本文所要谈的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艺术精神。孔子所代表的儒家心性是仁善,以此心性为基础的儒家的艺术精神则为美善合一。而儒家的艺术精神主要体现于音乐上,乐曲中出,即乐由性出,所以有乐合同,有仁善之音。而儒家艺术精神是道德与艺术在最高境界中的合一。  相似文献   

16.
徐特立在苏区、解放区曾主持教材的编写工作,主编或亲自编写过一些教材。在现存的徐特立藏书中,可以找到部分徐特立编辑、主编和修改、批注过的教材。  相似文献   

17.
正确地把握和应用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过程内在的特殊性,对教师有效地组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试图通过思想道德修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过程的比较关系中,揭示了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过程内在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8.
中央苏区时期学校德育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央苏区时期,我们党在那艰苦岁月里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关键是把学校德育工作落实到实处,从而坚定了人们必胜的信念。中央苏区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对当前仍有重大的启示意义:重视学校德育的实践性,坚持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统一;重视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坚持个性和共性的统一;重视学校德育的隐形性,坚持渗透性和灌输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许春樵的长篇小说《男人立正》是一部关注底层社会下岗工人生活的长篇现实主义力作,传达出对潜藏在人性美背后的深层次社会存在与道德困境的焦虑,努力挖掘寓于其中的人性元素、道德元素以及文化元素。以悲情的姿态、悲壮的人物,反思现实,审问灵魂,为人性讴歌,为社会赎罪。旨在于挽救迷失道德信仰的现代社会的“人”。  相似文献   

20.
张俊 《培训与研究》2006,23(3):109-110
许国璋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英语教育家,他在语言学理论、语言哲学、英语教学和教材编写等方面卓有建树。本文旨介绍许国璋先生的外语教育思想及其教学实践,从理论上分析其前瞻性,并讨论其教育思想对我国外语教学实践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