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次,我带孩子去户外散步。他们对小花园中供游人休息的树凳发生了兴趣。首先是航航,趴在树凳上仔细地数那上面的圆圈.我趁机问他知道不知道这圈圈表示什么,叫什么。他想了想说:“我只知道这圈圈表示这棵树有几岁了,但不知道叫什么。”这时,边上的舟舟说话了,俨然是个小博士:“这圈圈叫年轮,有几圈就是说这树有几岁。”“那么,数数看,这棵树有几岁了?”我的话还未讲完,孩子们就兴致勃勃地数开了。航航、舟舟等数后说是16岁,而隆隆  相似文献   

2.
数年轮     
小云:大卫,你看这个树桩干什么?大卫:我想知道这棵树活了多少年。小云:怎么能知道呢?大卫:树桩上有年轮哪。小云:什么是年轮?大卫:树桩上的圈就是年轮。树木长一年, 树干上就留下一个圈,再长一年,在 圈外又留下一个圈。树干上有多少 个圈,这棵树就活了多少年。小云:是谁告诉你的?大卫:是我从一本书上看到的。小云:好,我们一起数一数,看看这棵树活了 多少年。数年轮  相似文献   

3.
题目说的是树。我喜欢树,所有的树。少年时代,曾经站在山顶,想象自己会站成一棵树。这个念头是怎么冒出来的,一直没有搞清楚;现在想起这个念头,还有点儿惊讶。成年以后,我一直想写一本书,名字就叫"树"。我知道自己写不出来,但直到现在还觉得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一个吸引力从未衰退的愿望。作为补偿,我积累了不少别人关于树的文字,有时候只是只言片语,也弥足珍贵。我没有见过特殊的树。因为没有哪一棵树不是特殊的。  相似文献   

4.
女巫的树     
正树上结金币有一个女巫,她在屋子前面种了一棵树,这棵树说不上来叫什么名。其实叫什么名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是女巫的树!女巫的树可是非同凡响的。有一天,女巫给这树浇了一种魔水,然后念起了咒语:"天灵灵,地灵灵,树上长出金币来!"才一会儿的功夫,只听得清脆的"叮当叮当"声,树上一下子就变得金闪闪的,树上真的结满了金币,数也数不清。有一只调皮的猴子躲在附近的一棵树上看到了这棵金币树,两眼直放  相似文献   

5.
汉武帝游上林苑,看见一棵好树,问东方朔是什么树,东方朔说: “树名叫‘善哉’。”汉武帝悄悄派人给树做了记号。过了几年,汉武帝又问东方朔这棵树叫什么名字,东方朔说:“名字叫‘瞿(qu)所’。”汉武帝很生气,说:“你欺骗我好长时间了!这同一棵树为什么这次的名字和上一次不同?”东方  相似文献   

6.
<正>穿过“时空门”,我来到了一个叫“海石头国”的王国。突然,我旁边来了一个机器人,说:“欢迎您来到海石头国,这个王国有很多您想不到的事。对了,我叫小石管家,您可以叫我石石。”之后,石石就开始带我参观海石头国。走着走着,我看见了一棵树,我问石石:“这棵树叫什么名字?”石石说:“这棵树叫‘睡影’,您只要吃下它的一片叶子,就会沉睡过去,在沉睡时,大脑就会让您看到您想看到的画面,像是在看电影一样。”走着走着,又看到了一棵树,我问石石:“这棵树叫什么呢?”石石说:“这棵树叫‘舒飞’”。我问:“为什么叫舒飞呢?”  相似文献   

7.
看见这棵树,我们会知道什么呢? 我想,这应该是一棵千年古树,不然,它的身上不会爬满皱纹。我们还能知道,它已经死了——树死了,皮就会脱落。一株没有树皮的枯树,一定是死了很久的树。  相似文献   

8.
吃完晚饭。我和妈妈去散步。走到市委大楼前的花园里,我看到了一棵美丽的树。这棵树一边开着白色的花,另一边却开着红色的花,真好看。我觉得奇怪,问妈妈:“这是什么花呀?”妈妈笑着告诉我说是桃花。我更奇怪了:“桃花都是红色的,这花怎么有一半是白色的呢?”妈妈说:“这是园艺师培育出来的。”园艺师是什么人?真了不起!我  相似文献   

9.
小球球里会长出什么幼儿园的院子里有两棵粗壮的梧桐树,我班所在的三楼是一个绝佳的观察地点。初春,孩子们趴在窗台上看着窗外的梧桐树,问:"老师,这是什么树啊?"看到孩子们对梧桐树产生了兴趣,我觉得正好可以组织孩子们持续观察,感受生命周期的反复,探索植物生长的奥秘。梧桐树上长满了小球球,我问孩子们:"这些小球球是什么?"孩子们摇头。"那这棵树会开花吗?"孩子们有的说会,有的说不会。于是,我继续引导孩子们进行猜测:"从小球球里会长出叶子还是开出花呢?"孩子们大部分表示  相似文献   

10.
那是在克尼斯纳,一个老林工正讲如何伐树。他指出:要是你不知道那棵树砍了会倒在哪里,就不要去砍它。"树总是朝支撑少的那一方倒下,所以你如果想使树朝某个方向倒下,只要削减那一方的支撑便成了。"他说。我半信半疑,稍有差错,我们就可能一边损坏一幢昂贵的小屋,另一边损坏一幢砖  相似文献   

11.
两棵树     
开窗或者不开窗,都能看到那棵树,不是很粗壮,树干盘曲,树皮有一些龟裂.打我记事起,它就已经在那里.因为不知道它是棵什么树,我一直叫它老树.老树的一侧是一座小山,另一侧是光秃秃的石头,石头附近是一些杂草以及几株灌木. 每次回家,我都不走门口的正道,而是绕去老树那边,只是想抚摸一下它.它的皮很厚实.站在树下仰望树冠,有一种很宁静的感觉.  相似文献   

12.
蚱蜢小记     
午间散步时,我带着孩子们来到草坪里的沙池边,想让他们走沙池的边沿,顺便观察一下秋天来了小草发生的变化。正当我们兴致勃勃地边走边看小草时,我发现沙池旁边有一些小虫,这些小虫有的大有的小,颜色有绿、有深褐色,有的还在那一跳一跳,我知道这是蚱蜢,正要叫小朋友走开时,却被眼尖的昕听看见了,她马上叫了起来:“快来,快来,这里有许多小虫子,真好玩呀!”本以为这么小的虫子,孩子们是不会发现了,就是发现了,这一跳一跳的,孩子们也会躲着它。可谁知,孩子们对它却很感兴趣:有的用小草去拨弄;有的一边用手拍打着蚱蜢,  相似文献   

13.
有一棵树,它的名字叫绿绿,它是一棵想走路的树。一天,绿绿对伐木工人说:"我想成为一棵会走路的树,请把我从树根上砍下来吧。"绿绿被伐木工人运下了山,它在路上看见了小白兔、小山羊、小鸡等好多好多小动物,它高兴极了。后来,绿绿被运到了木材加工厂,其他的树木担心地对绿绿说:"除了我们,一会儿还有好几批树要送来呢。哎呀,真不知道人类会把我们做成什么东西,想想就好害怕呀!"绿绿却高兴地说:"不用害怕,作为一棵树,我们的生命已经结束了,但作为木材,我们的生命才刚刚开始呢。"  相似文献   

14.
山顶上有一棵树。有人说:这是一棵松树,它自己从石缝里长出来的,有几十年了;这棵树无论寒暑,都长得很茂盛;它长大后有很多用途。同是这棵树,有另一种说法:这是一棵迎客松,是云的形状,有鹰的雄健,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你站在这里,它都以风的姿势站在你的面前。两种不同的说法,前者是实用的,树终究是树;后者是审美的,在树的身上融入了人的智慧和情感。  相似文献   

15.
<正>森林里有一棵奇特的树。这棵树一年四季都长着红红的叶子,动物们很喜欢在这棵树下玩。一天,猴子和松鼠来这棵树下玩耍。它们看见兔子正用一根绳子在树干上绕来绕去。猴子问:“兔子,你在玩什么游戏?”兔子题,我正在想办法解决呢。”猴子和松鼠异口同声地问:“是什么思考题?”兔子5圈则差30厘米,你们知道这棵树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吗?这根绳子长多少厘米呢?”  相似文献   

16.
作者想当一棵树,这样的想法很奇特。当了树,“不能到处疯跑,没有好吃的东西”,这并不好玩;但树能阻挡沙暴、放出氧气,给人类造福,作者乐意当棵树。当然,作者还有另外的想法,当了树“不会为人死而悲伤”,“为考不好试而挨骂”,她能永远快乐。本文旨在呼吁人类要爱树,极而言之才说想当一棵树。奇特的想法成为作文的题材,这就是其与众不同的独到之处。我想当一棵为人类造福的树,想当一棵让人崇拜的树,想当一棵常青树!我多么希望我能成为一棵树啊,所以,就有一种魂牵梦绕的感觉。你们是不是觉得我太傻,心里是不是这样想:当树有什么好处?既没有荣…  相似文献   

17.
以前我常用"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勉励学生勤奋学习。可是今天我却茫然了,这语文教学该教给孩子们什么呢?是该教给学生知识?还是该教给学生能力?陈大荣主任的一句话"现已提倡学海无涯乐作舟"让我豁然开朗。我想说:"我们该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心境,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发自内心地说:‘我喜欢学习语文。’"让孩子们快乐学语文,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教学中,我尝试了几种方  相似文献   

18.
好大一棵树     
地球刚形成我就开始种这棵树了。我弄了一颗有50个教室那么大的种子。开始,我把地球上所有的大陆都拢到一起,堆成一个大土堆,用海洋来浇灌。可是到了今天,地球都大变样了,它还是老样子,连芽都没发出来。又过了几亿年,这树终于长出来了,慢慢地变得很茂盛。可惜你们都看不到:树的高度是多少谁也计算不出来,只知道它已经冲出太阳系,而且撞毁了好几个星球。春天,这树开花了,最小的一朵掉落下来,把月球给罩住了。秋天,这树结果了,地球人唱歌跳舞,因为他们就是100年不工作也不愁没饭吃了。让人担心的是,这棵树也太重了,地球早就脱离轨道好几百万光…  相似文献   

19.
窗外有一棵树,离我不远不近的,一米左右的距离。它不枝不蔓,不事张扬,笔直地挺立在那里。我不知道它是什么树,只是在记忆中,它从未开过花,也未结过果。或许有过,只是我未曾发现罢了。爸爸说他儿时就见到这棵树幼小的身影,我想他肯定和爸爸的年龄差不多了吧。可我无论怎么看也不能相信的是,这棵树总是那么瘦骨嶙峋的。细弱的主干,支撑着伞状的枝叶,树冠和树高的比例相差悬殊,却给人一副傲视群芳的感觉。这让我满腹疑惑:这  相似文献   

20.
童话故事《会走路的树》中,小驯鹿和小鸟有这样一次对话:“你也是一棵会走路的树吗?”小鸟问。“对呀,人们都叫我驯鹿。”小驯鹿抬起头来,“你大概就是我爸爸常常提起的那只小鸟吧?”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锁定“也”和“常常”这两个词,想由此引伸开来———“小鸟的话中有一个‘也’字,你们从这个字中感受到了什么?”冷场!学生对于这个小小的“也”字,似乎无从谈起。“去年,小鸟把天天陪伴他的驯鹿,当成一棵会走路的树,今天,他又看到了一头美丽的驯鹿,此时他心里在想什么呢?”我微笑着启发。“这棵树和去年的那棵树长得一样漂亮。”“这棵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