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范龙  陈琳 《新闻前哨》2007,(12):92-94
约翰·费思克把大众传播研究分为两大派别,一派认为传播就是信息的传递,是一种行为,称为过程学派;另一派被称为符号学派,它关注的是信息与文本如何与人们互动并产生意义,即文本的文化功能,主要研究方法是符号学。大众传播的过程不可避免地要涉及符号。印刷媒体中的文字与图画,电子媒体中的人物语言、动作、表情和画面,网络媒体中电子报纸、在线聊天,从  相似文献   

2.
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理论区隔加剧了传播研究领域的碎片化,传播学科亟需寻找整合性理论,从而能够解释当今数字媒介环境中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彼此勾连互嵌的现实。论文作者认为,芝加哥学派社会学家罗伯特·E.帕克从现代社会传播结构的纹理中寻找良好社会秩序的路径值得关注,尤其是他被后人忽视的符号互动论最具潜力,为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整合提供了富有价值的理论阐释和经验研究。基于空间临近与非空间临近、初级关系与次级关系的区分,帕克的符号互动论隐含四种传播类型:个人化人际传播、非个人化人际传播、个人化大众传播、非个人化大众传播,四种传播类型编织出不同性质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3.
英国文化研究学派与受众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蔡骐  谢莹 《新闻大学》2004,(2):28-32
曾有学者认为,受众是由设想它的范式所促成的建构物。因此,研究范式不同,受众的角色定位便有所小同,而且研究受众所采用的方法也会不同。与早期立足于刺激-反应模式的传媒效果研究不同,英国文化研究学派从文本一话语模式出发,关注传播过程中意义的建立,认为意义是由传播者与受众通过文本进行协商而产生的。由此,它确立了受众在传播活  相似文献   

4.
作为大众传播符号中重要组成部分的非语言符号,在传播信息时所起的作用并不亚于语言符号甚至大于语言符号,传播学者研究认为:在人际传播活动中,人们所得到的信息总量,只有35%是语言符号传播的,而其余65%的信息由诸如服饰外貌、表情行为等非语言符号传播。其中服饰这种非语言符号所负载的信息尤其丰富。但以往研究较多的是其所负载的文化信息,服饰负载政治信息,在政治事务中的传播作用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将以个案分析展开研究,以寻求政治人物完善媒介形象、最有效地传播政治信息的某些规律。政治领导人个性化服饰中的政治信息作为非语言符号的…  相似文献   

5.
陈恒  庞爱忠 《新闻窗》2014,(1):63-64
含义,是和字面义相对而言的,它是透过字面义表现出的附加意义。例如,“时装”有“高档服装”的含义,“刻舟求剑”有“拘泥不化”的含义等。赵毅衡教授在《符号学原理与推演》中区别了符号过程中的三种不同“意义”:发送者(意图意义)——符号信息(文本意义)——接收者(解释意义)。应该说,当一个文本脱离了作者进入大众传播后,便不再受作者控制,每一个文本的读者、依据不同的情境进行生产性解读,形成自己的解释意义。含义,就是隐藏在文本意义之后的解释意义。  相似文献   

6.
当代的大众传播活动对社会生活起着日益显著的重要作用,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它的影响,这种影响渗透于人们生活行为的各个层面。大众传播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必须依赖于符号这一信息的载体,在传受双方对某一系列符号都有共同理解的基础上,传播才能产生效果。信息是由符号表现出来的,其中,语言符号是应用最广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种。  相似文献   

7.
大众传播媒介是本世纪20年代广播电台出现后才产生的概念,它是指在传播途径上有用以复制和传播信息符号的机械和有编辑人员的报刊、电台等传播组织居间的传播渠道,具体分为印刷媒介(报纸、杂志、书籍)和电子媒介(电影、广播、电视)。大众传播学所要集中研究的是其中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亦即新闻媒介。大众传播媒介的研究包括:大众传播媒介的演变历史,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趋势,各种大众传播媒介的  相似文献   

8.
帕克对移民报刊的研究 罗伯特·帕克是芝加哥学派的领军人物。芝加哥学派将传播与人类社会联系起来,认为传播是人类关系的本质。传播远远超出单纯的信息传递和交流,传播创造和维持社会。①帕克通过对移民报刊的研究,证明了大众传播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王文雨 《东南传播》2012,(6):154-157
本文运用符号互动理论,使用文本分析的方法,以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看见》中《柴静:专访"李阳家暴"事件》这一期为案例,分析该类型节目中媒介与公众、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双重符号互动模式。探究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如何利用新闻议题的引入和面对面的访谈中的符号互动,通过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两条路径来形成互动双方"共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传播学者奥斯古德等人曾为“传播”下过这样一个定义:“从最普通的意义上来说,传播是一个系统(信源),通过操纵可选择的符号去影响另一个系统(信宿),这些符号能够通过连接它们的信道得到传播。”(麦奎尔等:《大众传播模式论》,上海译文版,第5页)这个定义虽然包含了传播过程的几个要素,但却忽略了传播的双向性,而只把传播视为一种单向的信息流程。因此,有的传播学者又为“传播”的定义界定为:传播是信息的双向流通过程,包括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两大类型。电视新闻传播属大众传播类型。也就是说,电视新闻传播是通过电视媒介…  相似文献   

11.
从传统人际传播角度观瞻CMC人际传播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加拿大著名传播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早在1964年就提出“地球村”的概念,认为通信卫星、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以光速传播信息,使世界和地球人们之间的时空骤然缩短,整个地球重新“部落化”(retribalization),仿佛变成一个村落。如今,以数字化技术为代表的信息传播技术以及应运而生的网络传播更加速了这一过程。它兼容了传播类型中人际传播、团体传播、大众传播各自的优点,彻底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性,为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对话空间“塞伯空间”(Cyberspace)。一种新型传播方式C…  相似文献   

12.
从文化传播视角浅析手机媒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别林娟 《新闻窗》2008,(4):106-107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当各种信息可以迅速海量地游弋于小众传播和大众传播网络时,手机早已突破其技术层面的意义而渗透到人类的文化和生活中。手机改变了人们的沟通和信息传播方式。它“不仅仅是一种通信工具,也是一种媒体”的观点正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认同。本文以手机作为一个文本,用传播理论、社会消费理论等相关理论.知识从文化传播视角来分析手机文本体现的多元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大众传播活动的迅猛发展引发了一系列伦理道德方面的问题。大众传播主体(包括传播组织和传播者个人)在信息的制作、传播和反馈过程中所导致的责任问题引发了伦理学的广泛关注。过去人们总是习惯于从他者的视角去探讨如何规范大众传播者的行为,其结论往往是强调法制、纪律等惩戒性手段的制约功能,而不够重视大众传播者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对传媒人行为的规范作用。本文试图就大众传播者的伦理责任作初步分析,从伦理的视角探寻大众传媒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2010年,被新闻传播学界、业界称为微博元年,简短文本(140个字)、即时发布(与手机联网)、裂变式传播(点-面-面)、自媒体(大众传播)、去中心化(草根与精英均可表达)等传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以其丰富繁杂的现实文本昭示着它强大的影响力和支配力.而信息全球化是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与全球化的进程相伴而生并随着传播手段(主要是大众传播手段)的成熟而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胡易容 《新闻界》2023,(2):13-22+31
约翰·费斯克曾将传播学研究归纳为两大阵营,分别是将传播视为讯息传递的“过程学派”和将传播视为“意义的生产和交换”的“符号学派”,而后者贯穿了费斯克毕生的研究经历。在当今信息爆炸和意义迷失的新媒体语境下,“意义论”的价值更为凸显。本文沿着费斯克聚焦“意义交换”的路径,结合我国对“传播”这一术语的引介史,重勘了“传播”的基本概念与成立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梳理了传播意义实现的三个基础层次“媒介、信息与符号”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17.
大众传播的内容系统并非是一个自足的系统,而是由外部独立的因素生成并受到这些因素的制约.追问生成并制约大众传播内容的因素,对于解释传播内容在大众传播过程中的地位是十分必要的.传播内容的符号层面的决定性机制是媒介,即传播符号的物理载体的技术特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18.
正所谓大众传播是指大规模的媒介组织通过大批复制并迅速传播信息,从而影响庞杂受众的过程。它是有价值目标、有价值实现手段、有组织的社会行为,并且大众传播的价值是媒介在与受众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因此,作为大众传播过程中信息传播工具的媒介.在尊重受众,为他们提供信息、知识、娱乐、服务的同时,更应该追求高境界的社会价值取向,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大众传播业迅猛发展,媒体的数量、传播的多样性让人目不暇接。然而,  相似文献   

19.
信息文化与档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时代的技术给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它不但改变了档案的物质属性,而且改变了人们的信息观念及信息的社会化中的地位。本将运用当代化理论在信息、化及档案技术的交叉领域展开讲义。笔认为背景(context)对于如何理解档案至关重要,同时认为,档案是权力和权威的创造和加强。最后,本将讨论两种原型档案(archetypal archives):古代近东的陶土符号群和今天的网络,进而说明对档  相似文献   

20.
政治传播学     
这是研究政治和传播两种不同却相互影响的社会现象的一门行为科学。西方从事传播学研究的学者认为,政治就是谈论,谈论通过语言、符号传递信息。政治语言就是一种符号的活动。这类活动,既有言辞的,也有非言辞的;既有文字的,也有非文字的(如图片、表情、姿态、音调等)。政治通过符号达到说服目的,方式则为:宣传、广告与辩论。这些方式离不开传播媒介的介入,大众传播媒介是影响公众政治态度和行为的因素之一。探讨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政治行为之间的关系,就构成了政治传播学。在西方,目前政治传播学的研究范畴主要为:以新闻学和大众传播学的理论,研究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