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人的全面发展能促进小康社会的实现,而小康社会的实现又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体现,并在更高程度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论人的全面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发展目标的设想,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明确提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任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人的全面发展得以逐步实现,同时,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全面的小康社会得以更快实现。这两个历史过程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贯彻始终的一个历史性课题、新时期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目标是努力实现人的现代化,以促进和推动社会的现代化;时代内涵是实现人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推进人的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发展。现阶段,只有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如何正确认识思想政治工作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奋斗目标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它是促进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人的全面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6.
蔡君 《零陵学院学报》2003,24(6):136-138
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人的全面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的视野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以分析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提出是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一项系统工程 ,其根本目标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 ,就是使全国人民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政治权利和生存环境得到全面改善 ,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的视野看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一定会实现。  相似文献   

8.
人的全面发展与小康社会建设互为条件,人的全面发展是小康社会建设的根本目标,小康社会的建设是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实现.  相似文献   

9.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的内在必然要求。阐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长思路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一个更加强调各项事业和各方面要素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发展目标,也将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符合人的全面发展宗旨的社会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即抓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它的实现将促进社会更加和谐.成人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将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将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同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将促进成人教育发展,二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2.
全面解读小康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的小康社会是对邓小平小康社会概念的丰富和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我们应当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明确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以创新的思路推进小康社会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13.
到2020年,瓯海区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吗?通过建立一套既符合瓯海区实际又兼具科学性、权威性、准确性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全面、客观地评估了瓯海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结果显示,2014年瓯海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达到92.91%,但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文化教育等方面仍存在不少短板,未来亟需采取针对性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4.
民族地区的素质教育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中国的未来和发展,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针对我国民族地区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民族地区素质教育的改革步伐,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念文 《唐山学院学报》2004,17(3):54-55,5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创新思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对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对农业和农民多予少取,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决策,重庆旅游业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基于SWOT分析法,从机遇、挑战、优势、劣势四个方面审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重庆旅游业的影响.提出了重庆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方向。  相似文献   

17.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本质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这一战略价值目标的提出,既科学阐明了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又深刻把握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规律,将极大地推动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创建学习型社会,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历史发展的需要,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需要。通过积极倡导终身教育理念,推进教育改革,大力开展社区教育等活动,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从而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福建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目标,是贯彻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在“五个统筹”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积极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应主要从新农村、人才培养和闽台经济合作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交往理论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内容,其内涵表明它是客观现实性与主体能动性、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有机统一,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理论基础.当代中国小康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全面建设,以及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中国与世界交往的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