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文选全译》注释述评张开城(贵州大学中文系)《文选》为梁代昭明太子萧统所编选,故世称《昭明文选》。《文选》共选作品700余篇,有赋、诗、骚各种文体38类。所选作家作品,除屈原、宋玉等少数作家外,绝大多数是汉、魏、晋及南朝宋、齐、梁各代的作家作品,因而...  相似文献   

2.
鸟兽类题材的作品最早可追溯至成书于春秋时代的《诗经》,发展到南朝梁代,萧统主持编纂的《文选》已将题材类型分为十五种,鸟兽类是其中一个重要门类。该门类着重收录了贾谊《鸟赋》、祢衡《鹦鹉赋》、张华《鹪鹩赋》、颜延之《赭白马赋》、鲍照《舞鹤赋》等五篇赋作。本文则追根溯源,从历史文献资料记载出发,以文本内容分析为基础,联系萧统文学思想及《文选》的总体选录标准,总结出《文选》鸟兽类赋的选文趋向。  相似文献   

3.
探讨《文选》是出于众手还是萧统独自编撰,先需弄清楚其编撰工作量如何与"萧统与刘孝绰等撰集"诸说出现之背景。跳出《文选》而将之与《文心雕龙》比观,便知撰《文心雕龙》相关之22篇,其工作量已远大于编《文选》的;在"选学"大兴之背景下,有关《文选》编撰之传闻多有穿凿附会者。将"萧统与刘孝绰等撰集"一类说法置于"网络中"考察,无一经得起推敲。从编撰工作量和与刘孝绰等撰说之背景上辨证可知,《文选》乃萧统之独撰而非出于众手。  相似文献   

4.
萧统在《文选》赋类中首次设“情”目,填补了在赋作分类中无“情”类的空白,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入选的赋作代表了萧统心目中“情”类赋的理想面貌,萧统认可的“情”是“止乎礼义”的、为传统儒家思想所浸染的“情”。对赋中女子“中和之美”和赋中故事“以悲为美”的认同和赞赏则体现出了萧统对传统美学观念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5.
影响《文选》成书时间研究的因素有七:一是"所录皆前人作";二是《文选序》反映出萧统在《文选》完成后的心情轻松畅快;三是丁贵嫔之死与其后发生之"蜡鹅事件"对萧统产生巨大之负面影响;四是编《文选》的工作量至多为撰《文心雕龙》的一半;五是《文选》为正常完成之书,而非仓促所就;六是不存生者原则的确定在其编纂之初;七是陆倕去世于丁贵嫔之前,而其作品之入选则在编纂原则确定之后。其中,一、二、四、五等四项已不是问题。至于《文选》的编纂成书时间,其上限当为普通五年二月,下限则为普通七年十月。  相似文献   

6.
《文选》中萧统把赋列为各类文体之首,足见萧统对赋的重视.曹植一生辞赋创作甚丰,但《文选》仅收其一篇·即《洛神赋》.究其原因,萧统并非看不起曹植辞赋,而可能是在《文选》的编纂过程中受到了来自外部的压力:一是他的父亲梁武帝萧衍;而是齐梁时期的时代文风.  相似文献   

7.
南朝梁代萧统(501—531)编集的《文选》是现存的最早的诗文选集,它诞生后不久,就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并逐渐形成了专门的学问“文选学”.文选学在清代得到空前发展,据笔者统计,各种《文选》版刻有三、四十种,各类专门研究著作有七、八十种,各家未刊批校本尚不计在内.本文试对清代的文选学的特点、局限以及地位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费振刚、胡双宝与宗明华三先生辑校之《全汉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用力甚勤,大便于汉赋之研究。然为“全”者,实非易事,此学人之所共知。故见窄识浅如愚者,亦得一二遗珠以为此《小补》云。不当处,祈方家有以启之。一、补句P150:王褒《甘泉赋》。《文选》卷35《七命》李注引有“耀照形之玉壁”一句。P159:刘向《行过江上七雁赋》。杨慎《丹铅杂录》(丛书集成本)卷10“雁赋”条引有“顺风而飞,以助气力;衔芦而翔,以避结缴”四句(题作《雁赋》)。P278:傅毅《洛都赋》。《韵补》(丛书集成本,下同)卷1:“旄”下…  相似文献   

9.
《文选》:总集名,世称《昭明文选》,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选编。选录自先秦至梁的诗文辞赋,选录标准是以“文为本”,不选子、经,史书也只略选论赞,表明编者已为文学划定了范畴,初步注意到文学与其他类型著作的区分。从文体上分为赋、诗、骚等38类,共有700多篇。为现存最早的诗文选集。故“文选”可理解为“文学作品选”。《世说新语》:初名《世说》,也作《世说新书》,古代小说集,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撰。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门。此书主要记述士大夫的言论、轶事。“世说”的意思是“社会言论”,故“世说新语”可理…  相似文献   

10.
昭明太子即萧统,由于他编的一部《文选》(即《昭明文选》),而使他享有盛名。古代贵族向来有养士之风,如吕不韦养士而编写了《吕氏春秋》;汉文帝之侄淮南王刘安招致  相似文献   

11.
《文选》"赋"体下又设有"哀伤"类,收录司马相如等五位赋作家的七篇作品,这些赋作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对《文选》"哀伤"类赋的具体分析,从西汉、魏晋、南朝三个不同时期,探究赋在情感抒发上的发展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萧统《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书中收录了自东周至南朝梁约800年间的诗文700余首,按文体分为赋、诗、骚等37类。本文仅就“赋类”所选录的56首,论述它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选·赋》(下文简称“选赋”)是赋史长河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选赋以它独特的思想意蕴和精湛的艺术特色,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许多优秀赋作正因《文选》的收录而赖以流传。选赋中对文学题材领域的多方面开拓以及形式上的多样化的实践,对后世其它文学样式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其影响是难以估量的。下面拟就四个方面分别论述之。  相似文献   

13.
萧统《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被后世称为“文章渊薮”(《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卷十九《文选注》提要)。书中选录了从东周到南朝梁八百年间的七百多篇作品,保存了丰富的文学资料。其中英华荟萃,佳作众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自萧统在《文选》诗中设祖饯类,祖饯诗就独立成为一种诗歌题材。《文选》诗祖饯类共选有八首,另外,《文选》杂诗类、公宴类、赠答类也有祖饯之作,《文选》之外更有大量的饯别之作。综观这一时期的祖饯诗作,《文选》祖饯诗作具有典型性和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5.
古人对“音乐”概念的理解有广义、狭义之分,萧统对《文选》“音乐”赋的分类采用的是广义的理解,他的这种理解是受《礼记》和《周礼》的影响。萧统的音乐观,从微观上看,他对音乐有微词;从宏观上看,他是很重视音乐的。他积极的音乐观表现在:重视音乐的教化功能,注意音乐的娱乐养志作用,好尚“清音”。《文选》为音乐赋立类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与萧统对乐与礼的关系和功能的认识有关,二是与乐舞繁盛的历史、现实及乐舞赋的大量出现有关,三是受汉晋音乐类赋归类评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刘勰与萧统     
南朝梁代的刘勰和萧统,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著名人物。刘勰撰写了《文心雕龙》,萧统编选了《文选》,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比较亲密的。据《梁书·刘勰传》记载,刘勰曾兼任昭明太子萧统的东宫通事舍人,“昭明太子好文学,深爱之。”即萧统十分喜爱与刘勰交往。萧统为什么十分喜爱与刘勰交往呢?本文拟就此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7.
萧统所编《文选》载诸篇序共 70篇 ,其中以史辞为序者 10篇。这类序言 ,盖皆源于史书 ,作者别集编纂者或一些总集编纂者在编集时一并录入 ,可惜这些集子现已亡佚。从《文选》所载诸篇史辞类序 ,基本可以看到原集编纂的大致面貌  相似文献   

18.
刘勰标榜儒家思想是为了反对当时的浮靡文风,要求作品有明朗健康、道劲有力的风格特点,体现了一种革新精神.刘勰看到文学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变化的规律,这与萧统的文学发展观是一致的。萧统爱好文学,喜与刘勰交往;《文选》之文体分类与《文心》极其相似;《文选》的文笔区分大都暗与《文心》相合;《文心》论述的名家名篇,《文选》大都选录;《文选》赋类按内容分为15种,受到《诠赋》篇的启发。《文选》受《文心》影响是肯定无疑的。  相似文献   

19.
在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赋作的诠注和赋集的编撰规模相当发达,赋文献已作为一独立文体为目录书著录。通过《隋书.经籍志》和《文选》等有关资料,可以考见当时的赋文献整理和研究的成就及特点。  相似文献   

20.
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在主持编选《文选》时,为何没有选收王羲之《兰亭集序》?这一疑问,是令人费解的。在萧统眼里,《兰亭集序》算不算文学作品?萧统之所以不将其选入,应该有自己的理由。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或许能为解读和欣赏《兰亭集序》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