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玲 《青年记者》2007,(18):111-111
所谓"平民意识",就是指新闻从业人员摒弃因职业优势和技术优势带来的优越感,改变居高临下和俯视一切的思维方式,自觉地关注平民并和他们平等交流的意识。选择平民话题,关注百姓生活从传播角度说,无论是电视、广播新闻传播内容,还是报刊杂志,只有观众接受并认可,百姓关注并欢迎,传播过程才算完成。而要实现这一过程,就必须要求我们多将镜头、笔头和听筒对准平民百姓,关注他们的生活,关注他  相似文献   

2.
所谓“平民意识”,就是指新闻从业人员摒弃因职业优势和技术优势带来的优越感,改变居高临下和俯视一切的思维方式,自觉地关注平民并和他们平等交流的意识。 一、选择平民话题,关注百姓生活  相似文献   

3.
所谓“平民意识”,就是指新闻从业人员摒弃因职业优势和技术优势带来的优越感,改变居高临下和俯视一切的思维方式,自觉地关注平民并和他们平等交流的意识。 一、选择平民话题,关注百姓生活  相似文献   

4.
一名出色的记者必须善于平视生活,也就是要学会从百姓的角度看问题、搞报道。这就要求新闻从业人员摒弃因职业优势和技术优势带来的优越感,改变居高临下和俯视一切的思维方式,自觉地关注平民并和他们平等交流的意识。一、选择平民话题,关注百姓生活  相似文献   

5.
所谓"平民意识",就是指新闻从业人员摒弃因职业优势和技术优势带来的优越感,改变居高临下和俯视一切的思维方式,自觉地关注平民并和他们平等交流的意识。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民生新闻强势发展,大到中央电视台,小到市县级电视台,民生新闻都在新闻传播中占重要“篇幅”。同时民生新闻的出现,也促进了民主意识的提升,加快了媒介功能的完善过程。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民生新闻以其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以及对百姓生活生存状况的关注,获得了鲸吞式的成功,  相似文献   

7.
荆利 《新闻爱好者》2012,(16):80-81
2002年1月1日,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栏目的开播,"被认为开了电视民生的先河"。[1]此后,"民生新闻"作为一种新的电视新闻传播模式风靡全国,它以平民视角切入,关注百姓生活、关注社会热点,备受百姓的喜  相似文献   

8.
一名新闻记者是否具有“平民意识”,决定了他能否把关注的目光投向普通群众,也决定了他能否采写出贴近百姓生活,并受到广大读者喜爱的文章。那么,什么是“平民意识”呢?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历史上,对于文明的真正考验是看人们怎样对待社会上最弱势和无助的群体"。情感类节目一直关注和关怀最底层的普通百姓,他们的情绪情感、心理诉求、生活状态。因此,"平民视角+哲人头脑+菩萨心肠"这是情感类节目主持人必备的素质。一、平民视角情感类节目之所以能得到广大听众的热捧,首先在于它的听众定位始终锁定最普通的老百姓,以平民化的视角关注弱势群体,以平民意识服务百姓生活,以平民  相似文献   

10.
电视新闻要让受众爱看,让受众接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树立平民意识,采写的新闻要平民化. 所谓平民意识,就是指记者要抛弃因职业优势带来的优越感,改变高高在上和俯视一切的思维方式,自觉地关注平民并和他们进行平等交流的意识.所谓新闻平民化,是指在树立平民意识的基础上,以普通百姓耳熟能详的视角来采制新闻.  相似文献   

11.
主持人的“平民意识”,就是指主持人摒弃因职业优势和技术优势带来的优越感,改变居高临下和俯视一切的思维方式,自觉地关注平民并和他们平等交流的意识。著名节目主持人向岩松在谈到媒体所处的时代前景时说,这不是英雄的时代,而是平民的时代。这不是一个喜欢表演的时代,而是喜欢自然的时代。的确,我们所处的时代,观众真正需要的是有平民意识的、平民化的主持人。  相似文献   

12.
新闻传播中所说的“平民意识”,是指新闻报道的着眼点和立足点投向老百姓,以主要的版面和节目时间.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语言,充分报道普通老百姓的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让他们成为新闻报道的主体。在新闻传播中树立平民意识,实乃新时期发展城市广播事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从新闻传播角度来讲,新闻的生命在受众的接受过程之中,新闻的价值在传播中实现。贴近民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是党的喉舌的宗旨,也许一条新闻就是因为关注了民生、民心,而达到很好的传播效果。“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生活空间》和“用事实说话”的《焦点访谈》就是这样的典范。栏目的成功,使得电视新闻工作者开始意识到,电视新闻不是阳春白雪,只要我们深入基层,深入老百姓生活,就能采写出老百姓喜闻乐道的东西来。1.受众关注的就是新闻报道的重心电视传播必须牢固地树立群众观点,始终不渝地洋溢一种平民意识。受众有知情的权利,通过媒体他们想了解事情的真相,而受众能否获知最大限度的信息就是我们的  相似文献   

14.
时下,被业界视为"黑马"的民生新闻风头强劲,它与百姓生活密切相联,将话语权回归百姓,并始终把平民当作新闻关注的主要对象,力争不断提升新闻节目的亲和力和贴近性。辽宁电视台《新北方》就是这样一档民生新闻栏目,从民生新闻的思想性、栏目品牌、个性化三方面来体现出民生新闻的风格特色。  相似文献   

15.
民生新闻,从字面上看是以"民"、"生",即人民的生计、生活为主要关注对象的新闻.从具体实践上看,是媒体以满足普通市民的诉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平民视角和喜闻乐见的报道形式报道市井百姓生活、生计等内容的一种电视新闻形式.  相似文献   

16.
民生新闻并不是一个严格的专业概念,它与社会新闻在题材和内容方面存在一定的先后继承关系和交集。最初的民生新闻从业人员对“民生新闻”的定义是这样的:“以广义社会新闻为自身定位,关注普通百姓生存状态与心灵空间。”民生新闻几乎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中才慢慢明晰自己特质的:毫不掩饰“一地鸡毛”,以记录百姓生活状态、生活矛盾为己任,报道强调人文关怀和平民视角。  相似文献   

17.
刘肖 《新闻爱好者》2011,(15):77-78
教育新闻是民生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生新闻就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百姓生活的新闻,其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民生、民情、民意"为主要关注点,以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与生存空间为主要内容,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命、生存、生活、生计等。教育新闻的人文关怀主要体现在报道的策划中,是媒体给予读者的一种深层次的服务。  相似文献   

18.
在电视上表现强烈的平民意识,从社会变革、人文景观、情感世界等方面更多地反映平民的生活和命运,并由此形成颇有声势的创作倾向,还是近一两年来的事。它所展示的探索深化过程,所显现的独特纪实魅力,所蕴含的丰富审美价值,以及所代表的方兴未艾的传播实践,引起了人们关注和探讨的兴趣。一、表现平民倾向的出现,不仅意味着一种新的美  相似文献   

19.
地市新闻门户网站,要坚持不懈地关注“平民英雄”的平凡小善,发现和报道百姓生活中的感人故事和人物,挖掘隐藏在民间的点点滴滴的道德资源,并从新闻认知的高度、网络互动的高度以及传播方式的活度来弘扬网上主旋律,做好重大典型报道。  相似文献   

20.
民生新闻与节目主持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福生 《现代传播》2008,(2):141-142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由于我国电视新闻节目的"媒介本位"思想,使新闻媒体不屑触及市井平民之事,忽略了对寻常百姓生活的全方位关照,背离了新闻服务受众的基本规律.而在题材内容上关注普通民众,在结构形式中贴近百姓生活的民生新闻的出现,确立了从以"传者"为中心向以"受众"为中心转变的价值观念,让新闻本位有了回归"受众本体"的趋向.在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中,观众拥有了一定的话语权,传播过程也由"单向灌输"向"双向交流"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